影响黑龙江垦区玉米产业升级的主要问题浅析
本文关键词: 品种 保护性耕作 播种 施肥 收获 出处:《中国农业信息》2016年2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黑龙江垦区玉米产业因晚熟品种面积大而影响着产品质量,因此,调整品种和种植方式势在必行。文章分析玉米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包括推广早熟品种、保护性耕作、播种、施肥等技术,为垦区玉米生产提供参考。
[Abstract]:The corn industry in Heilongjiang Reclamation area affects the product quality because of the large area of late maturing varieties. Therefore, it is imperative to adjust varieties and planting methods.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maize production and puts forward some countermeasures. Including the extension of early-maturing varieties, conservation tillage, sowing, fertilization and other techniques, for maize production in the reclamation area to provide a reference.
【作者单位】: 黑龙江省农垦二九一农场农业生产部;
【分类号】:S513
【正文快照】: 传统的玉米生产方式采用晚熟品种下棒收获,成熟晚,破碎和霉变率高,影响整地。在黑龙江垦区玉米产区积温条件下,要提高产量和品质,必须对品种和生产方式进行调整,以早熟品种秋季直收为主。1品种是玉米产业升级的先导传统的玉米种植模式一般为晚熟品种下棒收获,收后整地时间短,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萧抏,禾军,邝婵娟,牛淑玲;入世后我国玉米产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J];农业科研经济管理;2002年03期
2 李学智;浅析临沧地区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玉米科学;2002年04期
3 杨庆才;发展玉米产业经济的主攻方向是实现高产量、高质量、高效益——关于新形势下大力发展玉米产业经济的思考[J];玉米科学;2003年S2期
4 ;吉林玉米产业奔“六化”[J];玉米科学;2004年S1期
5 马晓旭;新形势下我国玉米产业发展的策略探讨[J];陕西农业科学;2004年06期
6 ;各界共谋我国玉米产业发展[J];河北畜牧兽医;2004年10期
7 顾卫兵;;美国玉米产业支持体系及对我国的启示[J];农村实用工程技术.农业产业化;2005年Z1期
8 王学森;房树国;;吉林省玉米产业升级与政策性金融支持[J];农业发展与金融;2007年10期
9 李聪敏;赵邦宏;刘然;;河北省玉米产业的比较优势分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09年05期
10 李新;许志斌;佘奎军;罗湘宁;;宁夏玉米产业的现状和发展[J];种子;2009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高常胜;王贵平;云志明;孟德;;内蒙古玉米产业的现状与发展思路[A];内蒙古农学会2004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王留梅;赵玉珍;赵玉巧;;浅论河南玉米产业前景与发展战略[A];第五届中国农业推广研究征文集[C];2006年
3 王留梅;赵玉珍;赵玉巧;周利霞;;试论濮阳市玉米产业现状与发展战略[A];濮阳市首届学术年会论文选编[C];2006年
4 ;全国鲜良玉米产业联盟简介[A];第四届全国鲜食玉米暨速冻果蔬大会专集[C];200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宋逊风 阎红玉;构筑玉米产业新长城[N];农民日报;2002年
2 记者 徐文君;我省玉米产业协会成立[N];吉林农村报;2006年
3 记者 翟劲涛;省玉米产业协会成立[N];吉林日报;2006年
4 刘意;大商所将开国际玉米产业大会[N];上海证券报;2007年
5 孙鲁威;第二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9月召开[N];农民日报;2008年
6 证券时报记者 魏曙光;第二届国际玉米产业大会开始接受报名[N];证券时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刘意;第二届玉米产业大会开始报名[N];上海证券报;2008年
8 记者 姚宜兵;现货企业拟借2010国际玉米产业大会探市场[N];期货日报;2010年
9 贾强 杨树民 赵景峰;玉米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N];金融时报;2012年
10 杨玉花;玉米产业迈向多元化[N];黑龙江日报;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彭旭;中国玉米产业市场绩效研究[D];长春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聪敏;河北省玉米产业发展研究[D];河北农业大学;2009年
3 柳家友;漯河市玉米产业经济的发展与探讨[D];河南农业大学;2007年
4 钱宇;跨国企业进入背景下中国玉米产业安全评价研究[D];东华大学;2013年
5 潘力;提升吉林省玉米产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年
6 王楠;WTO框架下中国玉米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48190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481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