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

发布时间:2018-03-17 22:20

  本文选题:京津冀 切入点:产业分工 出处:《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本文运用分工系数和区位商,对京津冀三地的产业分工状况进行实证研究;根据环境效率评价指标,测算了京津冀三地的工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为京津冀产业实现合理分工提供数据支撑,为优化区域产业分工模式提出可行性建议。
[Abstract]:By using division coefficient and location quotient, this paper makes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industrial division of labor in 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 calculates the industri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bility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hree places according to the evaluation index of environmental efficiency. The aim is to provide data support for the realization of rational division of labor in Beijing-Tianjin-Hebei industry and put forward some feasible suggestions for optimizing the regional industrial division model.
【作者单位】: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
【基金】:北京市社科基金规划项目“基于京津冀新功能定位的产业转移升级 空间分布与协同发展研究”(16YJB030)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2011协同创新中心项目”(TDJD201607)
【分类号】:F127;F124.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7条

1 武义青;李泽升;;京津冀城市群经济密度的时空分异研究——兼与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的比较[J];经济与管理;2015年03期

2 孙久文;姚鹏;;京津冀产业空间转移、地区专业化与协同发展——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分析框架[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3 李国平;张杰斐;;京津冀制造业空间格局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年01期

4 江曼琦;席强敏;;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与协同集聚[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01期

5 魏后凯;;构建面向城市群的新型产业分工格局[J];区域经济评论;2013年02期

6 周立群;夏良科;;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测度与比较:来自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的证据[J];江海学刊;2010年04期

7 周伟;祝尔娟;;关于京津冀都市圈发展的战略思考——2008首都圈发展高层论坛观点综述[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强;刘伯凡;曹建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基于一般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的比较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3期

2 冯鹏飞;申玉铭;;北京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共同集聚研究[J];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7年02期

3 姚伟;;推进供给侧结构改革,探索京津冀协同发展新机遇[J];中国商论;2017年02期

4 周伟;马碧云;;京津冀产业分工与可持续发展的实证分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7年03期

5 刘哲;;基于运输成本与生产效率的制造业产业转移机理研究[J];物流科技;2017年02期

6 毛艳华;杨思维;;珠三角一体化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17年02期

7 余剑;陶娅娜;;京津冀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协同发展——基于比较优势理论的视角[J];北京金融评论;2016年04期

8 吴童;宣庆雯;潘波;;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的文献综述[J];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03期

9 陈晓峰;;长三角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集聚研究[J];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01期

10 周桂荣;任子英;;区域产业功能定位重构及协同发展机制创新——以京津冀为例[J];区域经济评论;2017年01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孙久文;张红梅;;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协同发展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03期

2 孙久文;原倩;;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比较和演进重点[J];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4年05期

3 王玉柱;;区域协同发展战略下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研究[J];理论学刊;2014年09期

4 孙久文;姚鹏;;基于空间异质性视角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差异研究[J];上海经济研究;2014年05期

5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经济地理;2014年01期

6 黄娉婷;张晓平;;京津冀都市圈汽车产业空间布局演化研究[J];地理研究;2014年01期

7 刘安国;张英奎;姜玲;刘伟;;京津冀制造业产业转移与产业结构调整优化重点领域研究——不完全竞争视角[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05期

8 江曼琦;席强敏;;制造业在世界大都市发展中的地位、作用与生命力[J];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2期

9 贝涵璐;吴次芳;冯科;刘婷婷;;土地经济密度的区域差异特征及动态演变格局——基于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09年11期

10 李瑞林;;区域经济一体化与产业集聚、产业分工:新经济地理视角[J];经济问题探索;2009年05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塞风,朱明春;论区域产业分工[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1990年04期

2 刘映仙;关于两岸产业分工问题之刍议[J];台湾研究;1995年02期

3 尹晓波;浅议入世与闽台产业分工合作[J];计划与市场探索;2002年08期

4 杨艳;张磊;;从产业分工的角度看运输业的发展[J];综合运输;2007年06期

5 周一珉;刘雪瑞;;区域产业分工机理研究——以浙中为例[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6 李娜;;基于新国际国内背景下的产业分工机理分析[J];世界地理研究;2008年04期

7 李靖;;新型区域产业分工研究综述[J];经济经纬;2009年05期

8 张艳艳;;促进区域产业分工的制度创新[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年04期

9 王彬彬;;四川产业分工与空间协同研究[J];经济体制改革;2010年06期

10 裴长洪;中国大陆的外商投资与东亚产业分工[J];当代亚太;1995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7条

1 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基于产业链分工的视角[A];北京论坛(2006)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繁荣——对人类文明方式的思考:“对构建和谐的城乡关系的新思考”经济分论坛论文或摘要集(上)[C];2006年

2 李非;熊俊莉;;论海峡两岸科技产业的分工与合作[A];2007海峡两岸经济交流与合作论文集[C];2007年

3 郑向敏;;金门、厦门、泉州三地旅游产业分工与合作问题研究[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一届学术年会暨中国区域协调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4 周艺怡;沈佶;;以城际战略产业链促进京津冀地区合作[A];2010年度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周耀光;;低碳经济视角下京津冀产业协作模式探讨[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6 潘照东;;转变方式 优化结构 协调发展——论内蒙古在首都经济圈产业分工及一体化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郭文炯;王国霞;;关于首都经济圈与山西产业分工与合作的思考[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郭安丽;陈耀:优化京津冀产业分工布局[N];中国联合商报;2014年

2 记者 吴秋余;广播影视业营改增 促产业分工精细化[N];人民日报;2013年

3 国家发改委国土地区所课题组 执笔 肖金成 李忠 卢伟 刘保奎 王丽;做好京津冀产业分工合作的文章[N];经济日报;2014年

4 川普国际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 王以德;两岸面板产业分工合作已成形[N];闽南日报;2011年

5 刘桂斌;以自主创新谋跨越发展[N];人民日报;2003年

6 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 杜曙光;要素培育、产业分工与“中国制造”升级[N];光明日报;2009年

7 本报记者 周晓东;在新一轮产业分工中抢先[N];江淮时报;2011年

8 记者 顾晓红;中日产业分工具有很强互补性 跨国投资领域应发展公共外交[N];联合时报;2012年

9 记者 谭华健 苏小红;明晰产业分工实现错位发展[N];中山日报;2009年

10 刘三琴;拟设“不开发区”再造美丽佛山[N];南方日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6条

1 徐廷廷;长江经济带产业分工合作演化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2 庄荣良;海峡两岸产业分工合作的动因、模式与经济效应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曹阳;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模式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4 于挺;产业分工对产业创新的促进机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0年

5 陈恩;台湾经济的结构分析[D];暨南大学;2003年

6 王得新;专业化分工与都市圈形成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媛;甘肃省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产业分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2 王占学;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城市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兰州大学;2015年

3 蔡悦;长三角区域产业分工与协作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4 曾尚先;粤桂两省区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6年

5 肖薇薇;“赣湘开放合作试验区”先行区陶瓷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南昌大学;2016年

6 陈雯;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的实证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年

7 罗大千;川渝两地信息产业分工与合作研究[D];西南大学;2009年

8 王琳;基于内外生变量机理的区域产业分工演化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

9 李强强;兰州、西宁、银川产业分工与协同可行性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10 周一珉;区域产业分工的机理研究[D];浙江师范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62674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2674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6ac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