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时间估测、产业风险及其规避路径选择
本文选题:“中等收入陷阱” 切入点:产业风险 出处:《宏观经济研究》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1978-2015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为9.73%,近40年的"黄金增长"期为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赢得了时间和战略机遇。本文估测,我国将在2023年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进入高收入发展阶段。研究认为,在经济新常态下产业服务化程度低、价值链长期处于中低端位置,产业波及效果不显著、结构持续优化内在动力不足,战略性优势产业转换率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产业空间布局不合理等是我国可能落入"中等收入陷阱"所面临的产业风险,并以此提出唯有加快产业向中高附加值产业价值链端演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产业转型发展新动力,产业政策精准定位并构建结构优化的现代产业体系,才能防范"中等收入陷阱"产业风险,成功跨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Abstract]:The average annual growth rate of China's economy from 1978 to 2015 was 9.730.The "golden growth" period of nearly 40 years has won China time and strategic opportunity to avoid the "middle-income trap". In 2023, China will successfully cross the "middle income trap" and enter into the stage of high-income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under the new normal state of economy, the degree of industry service is low, the value chain is in the middle and low end for a long time, and the effect of industry ripple is not significant. The internal power of continuous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is insufficient, the conversion rate of strategic advantage industries is low,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traditional industries is slow, and the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not balanced. The unreasonable layout of industrial space is the industrial risk that our country may fall into the "middle income trap", and put forward only to accelerate the evolution of industry to the middle and high value-added industry value chain. Only by deepening supply-side structural reform, cultivating new power of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development, accurately positioning industrial policy and constructing modern industrial system of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can we guard against the risk of "middle-income trap" industry and step into the ranks of high-income countries successfully.
【作者单位】: 福建江夏学院经济贸易学院;
【基金】:福建省高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项目(闽教科[2015]54号) 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0646) 福建省软科学规划项目(2015R0006) 福建省科协重点项目(闽科协发学[2016]39号) 国家社科基金规划项目(14CJY020)的资助
【分类号】:F124.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9条
1 黄妍妮;高波;魏守华;;中国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布与演变特征[J];经济学家;2016年09期
2 陈明华;刘华军;孙亚男;;中国五大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差异及分布动态:2003~2013年[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6年07期
3 孙理军;严良;;全球价值链上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绩效的国际比较[J];宏观经济研究;2016年01期
4 蔡f ;;“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经验与针对性[J];经济学动态;2011年12期
5 郑秉文;;“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发展道路——基于国际经验教训的视角[J];中国人口科学;2011年01期
6 刘伟;;突破“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在于转变发展方式[J];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01期
7 马晓河;;迈过“中等收入陷阱”的需求结构演变与产业结构调整[J];宏观经济研究;2010年11期
8 潘悦;在全球化产业链条中加速升级换代——我国加工贸易的产业升级状况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2年06期
9 张德荣;;“中等收入陷阱”发生机理与中国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动力[J];经济研究;2013年09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郭鹏军;刘海龙;肖杰;;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地区人口分布特征[J];商洛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2 张飞雁;;供给侧改革助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J];中国市场;2017年23期
3 尹来盛;张淑敏;;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专业镇的转型升级路径研究——以东莞市大朗镇“机器换人”为例[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17年04期
4 刘运转;;收入差距与中等收入陷阱文献综述[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04期
5 刘传明;王卉彤;魏晓敏;;中国八大城市群互联网金融发展的区域差异分解及收敛性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7年08期
6 王英东;杨敬增;张承龙;王景伟;;矿业资源循环与协同发展[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7年07期
7 林秀梅;张廷廷;孙海波;;吉林省经济增长动力分析——基于SDA分解技术[J];税务与经济;2017年04期
8 杨华磊;;全面二孩下的社会体制建设——生育2.0时代下如何释放生育力量[J];社会工作与管理;2017年04期
9 于平;盖凯程;;城市群金融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分析——基于空间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04期
10 覃成林;张伟丽;贾善铭;熊雪如;;基于区域接力增长模型的中国经济增长持续性分析[J];经济经纬;2017年04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田超;;首位城市过大是否阻碍省域经济协调发展——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年10期
2 魏守华;周山人;千慧雄;;中国城市规模偏差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15年04期
3 王玉燕;林汉川;吕臣;;中国企业转型升级战略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年15期
4 梁琦;陈强远;王如玉;;户籍改革、劳动力流动与城市层级体系优化[J];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12期
5 戴翔;金碚;;服务贸易进口技术含量与中国工业经济发展方式转变[J];管理世界;2013年09期
6 万继蓉;;欧美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经济纵横;2013年08期
7 张学良;;中国区域经济转变与城市群经济发展[J];学术月刊;2013年07期
8 卢强;吴清华;周永章;周慧杰;;广东省工业绿色转型升级评价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年07期
9 赵昌文;许召元;;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中国企业转型升级的调查研究[J];管理世界;2013年04期
10 刘辉;申玉铭;柳坤;;中国城市群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及空间格局[J];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速炎;;中国经济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挑战[J];观察与思考;2009年05期
2 滕泰;;中国能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吗?[J];全国新书目;2009年05期
3 马文余;;落实科学发展观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新远见;2009年07期
4 安宇宏;;中等收入陷阱[J];宏观经济管理;2010年01期
5 邓;乔榛;;“中等收入陷阱”的中国式特征及规避[J];当代社科视野;2010年05期
6 李楠;孙成;;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探析[J];学习月刊;2010年13期
7 胡鞍钢;;中国会掉进“中等收入陷阱”吗[J];商周刊;2010年15期
8 胡鞍钢;;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J];当代经济;2010年15期
9 胡鞍钢;;“中等收入陷阱”逼近中国?[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10 高伟;;中等收入陷阱假说[J];人民论坛;2010年1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田井泉;;“中等收入陷阱”:现实与跨越[A];第六届中国中部地区商业经济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古耀杰;;我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风险的路径选择[A];2012-2015年转型期的中国——中国未来研究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2年
3 张瑾;;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具备四大有利条件[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4 ;第四十四期 如何避免和跨越“中等收入陷阱”[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5 宗良;;我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面临的挑战与抉择[A];中国智库经济观察(2013年第1辑)[C];2013年
6 徐长春;;推进国际科技中心建设 破解“中等收入陷阱”[A];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研究(2010-2011)[C];2011年
7 周文;孙懿;;中国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的解构:本质、挑战与对策[A];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第19次年会暨外国经济学说与国内外经济发展新格局(会议文集)[C];2011年
8 庄巨忠;;超越低成本优势:中国经济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A];2012年秋季CMRC中国经济观察(总第31期)[C];2012年
9 卢现祥;罗小芳;;中国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吗——基于利益集团理论视角的分析[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2012):——稳中求进的中国经济[C];2012年
10 左连村;林正静;;广东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思考[A];市场经济与增长质量——2013年岭南经济论坛暨广东经济学会年会论文集[C];201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驻京记者 孙佳华;谨防“中等收入陷阱”[N];解放日报;2007年
2 清华大学中国国情研究中心主任 胡鞍钢;中国能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日报;2010年
3 国家发改委经济研究所博士、长策智库全球宏观经济政策特约研究员 曾铮;马来西亚意欲摆脱“中等收入陷阱”[N];第一财经日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胡雅君 实习记者 张晓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21世纪经济报道;2010年
5 李友忠 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博士 采访 李金金;中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N];北京科技报;2011年
6 记者 韩洁 徐蕊;避“中等收入陷阱”,须主动转型[N];新华每日电讯;2011年
7 韩洁;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信息报;2011年
8 北京大学副校长 刘伟 本报记者 罗彦 整理;穿越中等收入陷阱[N];人民日报;2011年
9 中央党校教授 陈江生;中国发展不会落入“中等收入陷阱”[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11年
10 本报记者 肖国忠;多方着力跨越“中等收入陷阱”[N];光明日报;2011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毕磊;新常态下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辽宁大学;2016年
2 关丽洁;“中等收入陷阱”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D];吉林大学;2013年
3 柳勇;有效资本积累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南开大学;2012年
4 孙琦峰;中国进入高收入国家行列的路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5年
5 李玲玲;收入差距、有效需求不足与经济增长放缓[D];暨南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郑杰;我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威胁及规避政策研究[D];青岛大学;2012年
2 姜玉凯;“中等收入陷阱”跨越与中国产业升级的路径选择[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3 孙盼;关于“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3年
4 林硕;基于国际经验的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研究[D];广西大学;2013年
5 高琴琴;论中国规避中等收入陷阱问题[D];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
6 李帅;中国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风险和对策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3年
7 马瑜;中国经济雁阵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3年
8 费晓娟;中等收入陷阱的问题研究[D];吉林财经大学;2014年
9 程雪娇;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研究[D];延边大学;2015年
10 刘鹏;中国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D];兰州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6344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34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