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发布时间:2016-11-03 20:04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发展竞争追随与经济增长均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天津财经大学》 2013年

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

张楠楠  

【摘要】: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美国经济受到了沉重打击,市场大幅萎缩,促使美国对制造业同服务业关系进行深刻的反思,实体经济重新受到重视,尤其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美国要实现经济复苏,就必须暂时抛弃金融创新而重新回归实体经济,振兴制造业,实现经济重心由虚拟经济向实体经济的转型。也是在这一思想指导下,美国总统奥巴马提出“制造业回归”战略,通过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发展制造业,扩大出口,增加国内就业,以摆脱经济增长疲软的困境。而制造业回归战略的各个方面都与我国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存在着彼此竞争的关系,这必然会对我国的经济产生重要的影响。 本文分析了美国经济陷入结构性失衡的背景,从美国制造业占GDP比重、制造业出口和吸纳就业的能力几方面得出美国制造业竞争力大大降低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整理总结了美国制造业回归战略的框架体系和具体措施,进而利用大量数据分析了美国制造业回归的实施效果,结果证实制造业回归的确对制造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包括制造业比重有所上升、高新技术产品的生产扩大、制造业中耐用品的就业人数上升明显、高科技产品等先进制成品的出口额有所增加等。然后,文章揭示了制造业回归对中美贸易和投资产生的影响,对中美贸易影响主要表现在中美贸易失衡状态有所缓和、我国对美国出口遭遇更多的贸易摩擦、我国出口相关利益和就业受到影响等几个方面;而对中美投资的影响表现在美国对我国投资增速放缓和中国对美国投资形势依然严峻两个方面。最后,分析了对我国的启示和我国应该如何应对,提出了提升制造业自主创新能力、降低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等方面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124;F471.2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秋石;;新国际劳动分工、全球金融危机与产业转移——兼议“订单转移”为发展中地区带来的历史性机遇[J];当代财经;2008年12期

2 唐志良;刘建江;;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负面影响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3 欧阳峣;生延超;;战略性新兴产业研究述评[J];湖南社会科学;2010年05期

4 赵丽丽;;经济危机背景下新贸易保护主义探析[J];法制与社会;2010年28期

5 蒋钦云;;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规划与美国重振制造业框架比较研究[J];国际经济合作;2012年01期

6 段国蕊;;国外反倾销研究最新发展及特点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9年02期

7 黄晓凤;;美国对华337调查的变化趋势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3期

8 袁冬梅;;美国制造业重振面临的人才储备挑战[J];国际贸易问题;2012年04期

9 高永富;;国际金融危机与“购买美国货”条款[J];国际商务研究;2009年02期

10 米建伟;陈强;;美国制造业“回巢”的原因及其影响[J];发展研究;2012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晓丽;龚新蜀;;金融危机背景下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J];北方经济;2010年06期

2 计海涌;;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反倾销新趋势及应对策略[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年01期

3 周启良;;FDI与反倾销的关系研究[J];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4 高鹤;;金融危机下“买美国货”条款引发的思考[J];长春大学学报;2010年05期

5 王汉儒;;国际货币体系视角下世界经济失衡的根源探析——对世界经济失衡的另一种解释[J];财经论丛;2012年03期

6 王汉儒;;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失衡根源与再平衡困局——基于国际货币体系的视角[J];财经问题研究;2012年05期

7 江海潮;;中国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发展竞争追随与经济增长均衡[J];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02期

8 王秋石;;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经济的五大特征——兼议中国后发展地区的机遇[J];当代财经;2009年12期

9 王展祥;;去工业化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研究[J];当代财经;2010年07期

10 王秋石;李国民;王展祥;;去工业化的内涵、影响与测度指标的构建——兼议结构性去工业化和区域性去工业化[J];当代财经;2010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瀚;;顺势而为——专利代理行业的发展模式初探[A];发展知识产权服务业,支撑创新型国家建设-2012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第三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选编(第一部分)[C];2011年

2 陈凯华;余江;;新兴产业发展中的知识产权战略研究[A];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阚京华;;面向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成本管理模式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第25届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4 王程韡;;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可选择的吗?[A];2012年全国科学学理论与学科建设暨科学技术学两委联合年会论文集[C];2012年

5 宋早雪;;浅议美国337调查[A];2013年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年会暨第四届知识产权论坛论文汇编第三部分[C];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孙鹏;中国大都市主体功能区规划的理论与实践[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2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3 杨红强;中国木材资源安全问题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11年

4 高常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5 罗瑞荣;基于全球价值链分工的中国产业升级中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年

6 蔡德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7 杨丹;中美贸易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许可;人民币汇率及美元指数与中国外贸兼论金融危机影响[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2年

9 闫克远;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10 程春艳;经济转型背景下中国铝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院花;美国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问题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0年

2 石佩艳;发展中国家对华反倾销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0年

3 张慧;金融危机下我国钢铁业应对美国反倾销问题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10年

4 马辉;花园口经济区200吨碳纤维生产线工程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1年

5 郭稳;中国遭遇发展中国家反倾销分析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6 张晓燕;中国制鞋业面临的欧盟反倾销及对策探讨[D];山东大学;2011年

7 程晓丽;新疆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1年

8 王杨;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反倾销问题的理论分析及对策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11年

9 贾永肖;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应对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策[D];河北大学;2011年

10 任艳翠;政府采购中的国货标准与国货采购问题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太璞;发达国家战略性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的理论思考和启示[J];商业研究;2001年10期

2 张鹏;禇霞;;美国337条款的经济学分析[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 芮明杰,赵春明;战略性产业与国有战略控股公司模式[J];财经研究;1999年09期

4 李未无;美国对华贸易逆差对美国制造业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贸经济;2004年03期

5 王国刚;;走出“全球经济再平衡”的误区[J];财贸经济;2010年10期

6 张晔;;新兴战略性产业的进入管制与管制绩效——以我国手机“牌照制度”的实践为例[J];产业经济研究;2009年01期

7 于学军;;后金融危机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战略选择[J];产业经济研究;2010年06期

8 陈万灵;任培强;;经济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新趋势及其对策[J];对外经贸实务;2009年06期

9 刘凯旋;孙凤英;;论反倾销中公共利益原则的作用[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09年05期

10 周孜冶,廖圣强,陈炽,Hamilton Loeb;中国企业如何应对美国关税法337条款调查[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04年08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丹辉;[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2 中国科学院预测科学研究中心 汪寿阳 李自然;[N];科学时报;2009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北美和欧洲[J];汽车与配件;2003年33期

2 ;以最快的速度将产品推向北美和欧洲[J];汽车与配件;2003年35期

3 董书礼;;美国制造业:在创新中调整和发展[J];求是;2006年23期

4 ;新闻[J];制造业设计技术;2000年01期

5 史明浩;美国制造业的十大发展趋势[J];中国科技信息;2001年Z2期

6 范刚强;;石油金融态势点评[J];国际石油经济;2006年04期

7 ;竞争力世界地图之新人笑、旧人哭[J];装备制造;2011年Z1期

8 覃乾;;美国“再工业化”挑战中国制造[J];装备制造;2011年06期

9 李现宗;美国制造业再生的秘密武器——TOC[J];连锁与特许;1998年06期

10 周明;有色金属材料上市公司月评(10月)[J];中国金属通报;2002年4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峰;;美国制造业岗位流失及原因分析[A];全国美国经济学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论文集[C];2007年

2 张曙;;21世纪制造业的发展趋势[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下册)[C];1999年

3 黄桂田;孙露晞;;中美贸易顺差与产业的互补性[A];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研究集萃——从经济大国走向经济强国的战略思维(2011)[C];2011年

4 杨叔子;;信息时代和网络条件下的制造业发展及其前景[A];首届湖北科技论坛主体报告及专家建议书[C];2001年

5 路甬祥;;绿色、智能制造与战略性新兴产业[A];2010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主旨报告[C];2010年

6 崔焕金;曾蓓;李旗纲;;山东半岛制造业产业链高端攀升的理论与政策研究[A];决策与管理研究(2007-2008)——山东省软科学计划优秀成果汇编(第七册·上)[C];2009年

7 邬贺铨;;信息化与制造业发展[A];人才、创新与老工业基地的振兴——2004年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年会论文集[C];2004年

8 李海涛;;基于信息化的制造业新型商业化模式探讨[A];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2010年年会论文集[C];2010年

9 范道东;王玉明;施庆华;;增强企业能力提高云南机械制造业竞争实力[A];2002年十一省、区、市机械工程学术年会暨云南省机械工程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2年

10 黄鲁成;王彤;;北京制造业各行业综合竞争能力评价分析[A];北京市第十三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选编[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泓洋;[N];中华工商时报;2003年

2 岚田;[N];中国社会报;2007年

3 本报记者 何伟文;[N];国际商报;2004年

4 记者 何瑛;[N];新华每日电讯;2003年

5 ;[N];中国证券报;2003年

6 本报驻美国记者 马小宁;[N];人民日报;2010年

7 顾列铭;[N];中国信息报;2008年

8 王大伟;[N];中国贸易报;2006年

9 ;[N];中国冶金报;2008年

10 朱琪;[N];汕头日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海君;美国对华直接投资对中美贸易失衡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2 喻美辞;南北贸易的技术进步效应与南北国家的就业变动[D];厦门大学;2009年

3 高斌;从贸易产业竞争力的比较看中美贸易互补性[D];华东师范大学;2006年

4 孙磊;国际美元信用本位与中美贸易差额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7年

5 周松兰;中日韩制造业竞争力比较研究[D];武汉大学;2005年

6 田红云;破坏性创新与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优势的构建[D];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

7 袁开洪;中国制造业发展与劳动力质量优化配置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6年

8 张孝锋;产业转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9 张会清;新国际分工、全球生产网络与中国制造业发展[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10 杨磊;中国工业化与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楠楠;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3年

2 左跃荣;在华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投资回流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3年

3 王晓坤;信息技术革命背景之下的美国制造业变革(1980-2000)[D];苏州大学;2009年

4 沈霞云;低工资国家出口对美国制造业结构变动的影响分析:1990~2005[D];厦门大学;2007年

5 许亚运;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出口竞争力影响研究[D];安徽财经大学;2014年

6 范磊;我国银行业在制造业发展中的作用研究[D];郑州大学;2003年

7 贠雅萍;洛阳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6年

8 王业祥;苏中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研究[D];扬州大学;2007年

9 薛育芬;日本制造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及其对厦门的启示[D];厦门大学;2008年

10 于金石;人民币升值与美元本位[D];吉林大学;2009年


  本文关键词:中国区域战略性新兴产业识别、发展竞争追随与经济增长均衡,,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635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35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15b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