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问题研究
本文选题:体育用品制造产业 切入点:产业转移 出处:《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依托全球价值链承接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际转移,依靠对外投资进行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际转移,凭籍国内价值链实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国内转移、国际转移等具有不同的特征的3个阶段并。产业政策是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制度性动力,产业结构是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结构性动力,产业竞争是推动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主体性动力。尚未构建完整的国内价值链、产业所在地政府的阻扰、为承接产业转移过度竞争、中西部地区缺乏承接的具体规划、中西部地区承接转移能力有限、产业原有痼疾的负面影响是当前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所面临的问题。为此本文提出了依托体育用品专业市场建立NVC、中西部地区以特色体育产业园区承接转移、中西部创建良好的产业转移环境等促进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转移的对策。
[Abstract]: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transfer in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global value chain and international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based on foreign investment. Based on the domestic value chain to implement the domestic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ternational transfer and other three stages with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industrial policy is the institutional driving force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ndustrial structure is the structural power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and industrial competition is the main motive force to promote the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n China. In order to undertake excessive competition of industrial transfer,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lack specific plans for undertaking, and the capacity of undertaking transfer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is limited. The negative influence of the original chronic disease of the industry is the problem that our country sports goods manufacturing industry is facing at present. Therefore, this paper proposes to build up NVC by relying on the sports goods professional market, and to undertake the transfer with the characteristic sports industry park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The countermeasures to promote the industrial transfer of sports goods in China are to create a good industrial transfer environment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作者单位】: 许昌学院体育学院;
【基金】:河南省2016年科技发展计划软科学研究项目“新常态背景下河南体育用品生产企业自创品牌的路径及其实施体系研究”(162400410142)
【分类号】:G80-05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友梅;李宁:中国体育用品第一品牌[J];中国工商;2001年07期
2 曾洪林;名牌战略与体育用品标准化的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3 孙克成;论体育用品的品牌战略[J];体育文化导刊;2002年06期
4 曹原,温禹,张小龙;营造我国体育用品名牌的策略[J];体育与科学;2002年04期
5 邱晓德;世界体育用品品牌十项指标分析与我国实施名牌战略的对策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1期
6 刘扬;体育用品:“非典”带动产业[J];当代经理人;2003年07期
7 杨康民;体育用品的品牌战略构想[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年06期
8 钟全宏;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现状及应对策略[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3期
9 裘琴儿,李建设,周奕君;浙江省体育用品品牌发展对策构想[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10 赵海涛;对我国体育用品名牌形象的研究[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4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文倩;;北京市体育用品展览会的发展策略初探[A];第八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二)[C];2007年
2 何琛珏;刘兵;;开创“蓝海”: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发展的新路径[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3 段雯;;试论后奥运我国体育用品品牌建设与营销[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4 薛浩;李平;;体育用品产业链结构及其特征分析[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5 杨厦;陆亨伯;李海龙;;体育用品制造示范企业评选体系研究——基于浙江省体育用品制造“十大示范企业”的评选[A];第三届全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8年
6 蒋维娜;;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存在问题及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体育产业与体育用品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7 ;大连体育用品商场[A];走进新世纪的中国商业[C];2002年
8 陈小英;周良君;郑泽云;;中国体育用品博览会发展趋势及对策研究[A];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一)[C];2004年
9 陆元兆;;我国体育用品结构趋同现象的博弈分析及战略选择[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10 王潇;杨明;;试论我国体育用品企业发展模式[A];首届中国体育产业学术会议文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平仁;世界体育用品商“华山论剑”[N];中国纺织报;2005年
2 陈桃生 周浩;体育用品出口要做大做强[N];国际商报;2001年
3 童莉霞;中国体育用品出口低强高弱[N];国际经贸消息;2001年
4 李革胜;体育用品消费美国全球称老大 德国欧洲数第一[N];中国信息报;2001年
5 刘鹤翔;体育零售商上演渠道争霸赛[N];经理日报;2007年
6 本报记者 刘峰;奥运为体育用品业上紧发条[N];消费日报;2006年
7 马国香;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在蓉成立[N];消费日报;2007年
8 马国香;体育用品销售渠道争霸战悄然上演[N];消费日报;2007年
9 盈盈;俄罗斯体育用品需求不断增长[N];远东经贸导报;2007年
10 王琰;备战奥运 体育用品暗战渠道[N];中国商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梁枢;我国体育用品技术创新的产学研模式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鲍芳芳;中国体育用品制造业的比较优势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13年
3 温洪涛;我国体育用品产业组织优化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邵明虎;浙江体育用品制造业品牌战略研究[D];宁波大学;2008年
2 赵秋野;重庆市主城区中老年体育用品开发对策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3 栗X;河南省体育用品制造业现状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4 陈思平;我国体育用品标准化建设的策略分析[D];湖南师范大学;2011年
5 夏小磊;体育用品的礼品化营销的问题研究[D];首都体育学院;2010年
6 阮如琼;中国体育用品营销策略对越南的启示[D];广西师范大学;2011年
7 陶源源;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营销策略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张文娟;中国体育用品出口实证分析[D];西南财经大学;2013年
9 常亚楠;耐克的出口营销策略分析及对中国体育用品出口的启示[D];辽宁大学;2015年
10 刘美霞;安踏体育用品有限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6393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639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