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以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26 22:21

  本文选题:外商直接投资 + 产业集群 ; 参考:《中国科技论坛》2017年10期


【摘要】:本文以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为例,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结合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网络结构特征,从微观层面分析了外资企业在产业集群网络中的位置和作用,以及外资企业与本地企业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深圳市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网络规模有待扩大,外资企业相对本地企业数量较少,网络密度的稀疏性降低了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该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网络中心化不高,每个企业在网络中都占有一席之地,集群中外资企业的点度中心度指标值并不突出;集群网络中拥有联结关系最多的仍然是本地企业,外资企业对本地企业的影响力有限,并未充分发挥外商直接投资对外资嵌入型产业集群的促进作用。
[Abstract]:Taking Shenzhe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position and function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the industrial cluster network from the micro level by using the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method and combining the network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foreign investment embedded industrial cluster.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foreign enterprises and local enterprise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network scale of Shenzhen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cluster needs to be expanded, the number of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s less than that of local enterprises, and the sparsity of network density reduces the overall competitive advantage of industrial clusters. The network centralization of the FDI embedded industrial cluster is not high, each enterprise occupies a place in the network, and the pointwise centrality index of the foreign-funded enterprises in the cluster is not outstanding. In the cluster network, the most connected enterprises are still the local enterprises, and the foreign enterprises have limited influence on the local enterprises, and they have not given full play to the rol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promoting the foreign investment embedded industrial clusters.
【作者单位】: 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空间关联的产业集群脆弱性形成机理、综合测度及优化调控研究”(71673112)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与区域技术创新效率的互动机理及实证研究”(GD15XYJ27) 广东省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广东产业发展与粤港澳台区域合作研究中心(经纬粤港澳经济研究中心)科研项目“粤台高科技产业合作模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37714001004) 广东省财政科研公开择优课题“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广东财政改革发展创新研究”(G201612) 广州市建设国家级科技思想库研究课题专项“广州市科技服务业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的政策支撑体系研究”(2016SX014)
【分类号】:F426.6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牛似虎;;产业集群与辽宁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8年01期

2 张晓峰;;政府在西部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发挥作用时应遵循的原则[J];商场现代化;2008年16期

3 朱大伟;姜含春;;安徽茶业产业集群探析[J];中国茶叶加工;2009年01期

4 高龙;汪霄;;我国建筑产业集群演化及成长分析[J];现代城市研究;2012年12期

5 赵曙明,程德俊;产业集群与南京软件业的发展[J];科技与经济;2002年S1期

6 吴复民,徐寿松;八大产业集群跃申城[J];上海工业;2003年12期

7 季丹;关于营造中国产业集群的一些思考[J];产业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8 陈耀;国际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J];中国纺织;2003年11期

9 胡秋华;意大利瓷砖产业集群的启示[J];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S1期

10 熊安静;;创新形成发展机制 培育工业产业集群[J];今日海南;2005年06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芬;;船舶产业集群研究进展及启示[A];第五届长三角地区船舶工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9年

2 官锡强;;发展产业集群与实施工业兴桂战略[A];《实施工业兴桂战略 加快构建和谐广西》论文集[C];2005年

3 阮建青;张晓波;卫龙宝;;资本壁垒与产业集群——基于浙江濮院羊毛衫产业的案例研究[A];经济学(季刊)第7卷第1期[C];2007年

4 吴楠;陈健;;中国绿色发展的高科技产业支撑——基于生物产业集群及竞争力的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二)[C];2011年

5 鲍丽洁;;基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的高技能人才需求研究[A];京津走廊经济崛起与工业园区产业集群研究——纪念廊坊开发区建立十五周年暨工业园区产业集群专题征文研讨活动论文集[C];2007年

6 赵挺;顾为东;高杰;佘海峰;;发展光伏产业 做强产业集群——关于江苏省壮大光伏产业的思考[A];长三角清洁能源论坛论文专辑[C];2005年

7 刘容志;胡蓓;;农村产业集群发展及民营企业家创业力提升机制研究——基于彭场无纺布产业集群为例[A];第六届(2011)中国管理学年会——创业与中小企业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1年

8 康世瀛;周红;;产业集群与重庆软件产业发展的分析与思考[A];2004中国区域经济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9 朱华友;戴小芳;;集群创新与升级:温州合成革产业集群的实证[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张正河;;促进“三化”协调发展的抓手:食品产业集群[A];粮食生产与中原经济区建设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陈志婷;长沙拟打造优势产业集群[N];中国工业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邹建锋;产业集群:政府不要帮倒忙[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3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华林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课题组;产业转移带动产业集群发展[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4 杨凌;388个产业集群:引领中原工业起舞[N];河南日报;2006年

5 本报记者 仝亚娜;产业集群,不可盲目崇拜[N];机电商报;2006年

6 刘宝芝;产业集群冲击“百亿梦想”[N];石家庄日报;2007年

7 黄松光;温州十大制造产业集群入选[N];温州日报;2007年

8 记者 徐华;产业集群成为浙江工业化品牌[N];中国乡镇企业报;2006年

9 记者  熊心权 代晓明;共同壮大机械产业集群[N];自贡日报;2006年

10 记者 潘荣进;两产业集群入选“中国百佳”[N];泰州日报;200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周会敏;中国食品产业集群发展潜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蒋亮智;我国珠宝评估及珠宝产业发展的经济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蔡颖;区域产业集群形成、升级和效用研究[D];武汉大学;2013年

4 李士忠;工业化进程中的产业集群[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5 孙长青;长江三角洲制药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6 陈弘;现代中药产业集群模式与发展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7 魏双盈;基于生态学理论的现代制造业产业集群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7年

8 颜克益;知识溢出视角下产业集群创新能力提升研究[D];复旦大学;2009年

9 刘彬;江苏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分布及其经济效应分析[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10 彭志群;基于杨格定理的产业集群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苗苗;陕西省油气资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李晓霞;关中—天水经济区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协同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年

3 李城璋;基于混沌理论的电子信息制造业产业集群演化及预测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4 靳永明;产业集群外部性对集群内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5 吴光宇;X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南昌大学;2015年

6 万洪浩;我国县级工业园区的发展问题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7 卢倩雯;中山古镇灯饰产业集群升级路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李贯忠;中卫模式产业集群生产协同研究[D];东北大学;2013年

9 邓衔青;湖南省制造业产业集群对区域竞争力的影响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10 杨晓敏;基于创新链的产业集群的协同创新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180794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80794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f0b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