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国与南非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4年的数据分析

发布时间:2018-05-29 11:01

  本文选题:中国 + 南非 ; 参考:《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02期


【摘要】:文章以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作为研究对象,结合SITC三分位商品贸易数据,利用GL指数、MIIT指数和CHM指数测度中国自加入WTO后(2001~2014年)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发展演变的过程、结构和水平。实证结果表明:2001~2014年,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在两国双边贸易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中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尤为显著,特别是SITC5类资本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和SITC6劳动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较为突出,初级产品SITC0~SITC4类产业内贸易水平相对较低,STIC7~SITC9类制成品产业内贸易水平比SITC5和SITC6类产品低;根据CHM指数进一步分析,中国和南非产业内贸易主要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对于SITC0~SITC4类初级产品来说,贸易结构主要是高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对于SITC5~SITC8类制成品来说,贸易结构主要是低水平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且中国在中国与南非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中整体居于贸易优势地位。
[Abstract]:Taking the intra industry trade of China and South Afric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combining with the SITC three sub trade data, the paper uses the GL index, the MIIT index and the CHM index to measure the process, structure and level of China's intra industry trade evolution after China's accession to WTO (2001~2014) and South Africa's intra industry trade.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intra industry trade in China and South Africa in 2001~2014 years. It occupies a pivotal position in bilateral trade between the two countries, in which the intra industry trade is particularly significant, especially in the SITC5 type capital or technology intensive manufactured goods and the SITC6 labor-intensive manufactured goods industry. The domestic trade in the primary product SITC0~SITC4 industry is relatively low, and the STIC7~SITC9 type of manufactured goods industry is in a relatively low level. The trade level is lower than the SITC5 and SITC6 products. According to the CHM index further, the intra industry trade of China and South Africa is mainly verti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For the primary products of SITC0~SITC4 class, the trade structure is mainly high horizontal verti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For SITC5~SITC8 products, the trade structure is mainly low water. Horizontal verti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and China occupies a dominant position in the vertical intra industry trade between China and South Africa.
【作者单位】: 贵州财经大学经济学院;
【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4CJL032)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与贵州财经大学联合研究基金项目(2016SWBZD05)
【分类号】:F752.7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6条

1 齐晓辉;刘亿;;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4~2013年面板数据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6年01期

2 周丽;范德成;张文文;;中印两国产业内贸易发展研究[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3年05期

3 吴燕;邓荣荣;;中国与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研究——基于面板数据随机效应模型的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9期

4 赵放;李季;;中韩双边产业内贸易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0年03期

5 林琳;;中美产业内贸易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6年01期

6 邓祖涛,杨兴礼;南非对外贸易简论[J];西亚非洲;2001年06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剑波;郭风;;中国与南非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基于2001~2014年的数据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7年02期

2 赵晓晓;彭世璞;;中国与中亚五国贸易格局的时间维度分析--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背景[J];价格月刊;2017年02期

3 张雅;;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农业;2016年10期

4 韩艺娜;;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分析与研究[J];山东工业技术;2016年13期

5 山秀娟;代格;;浅析中韩贸易现状及问题[J];新课程(下);2016年03期

6 郑修齐;;中美电子类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企业导报;2015年23期

7 田爱国;;中国与德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J];对外经贸;2015年08期

8 邵桂兰;任越;李晨;;中国与欧盟水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J];东岳论丛;2015年08期

9 李颖;;中韩两国贸易状况的实证研究——基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中国人均福利水平的实证分析[J];商;2015年20期

10 宋金照;;中韩自由贸易区的现实基础和经济效应研究[J];商;2015年17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龚新蜀;张晓倩;;中国对中亚五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影响因素分析——基于CMS模型[J];国际经贸探索;2014年08期

2 陈俭;布娲鹣·阿布拉;陈彤;;中国与中亚五国农产品贸易模式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14年04期

3 刘雪娇;;中国与金砖国家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J];国际贸易问题;2013年12期

4 汤碧;陈佳;;中印机电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和竞争性分析[J];亚太经济;2012年05期

5 高金田;刘冬;;中非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及影响因素——基于2000~2010年中国与非洲25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年06期

6 蒙少东;何琳;;中印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的指数分析[J];学术探索;2012年04期

7 张弛;史翔娜;;中印两国贸易摩擦的产业特征分析[J];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2012年02期

8 吴学君;龚梦;;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经济地理;2011年07期

9 蓝庆新;郑云溪;;中国-东盟区域产业内贸易分析及对策研究[J];亚太经济;2011年03期

10 李婷;李豫新;;中国与中亚5国农产品贸易的互补性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11年01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俊;产业内贸易指标及其优化[J];广东商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2 翟卉;;对发展我国产业内贸易的思考[J];理论导报;2000年02期

3 高运胜;对中国产业内贸易状况的分析和建议[J];中原工学院学报;2002年02期

4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我国的实践[J];国际经贸探索;2003年01期

5 苑涛;欧洲国家产业内贸易分析[J];欧洲研究;2003年05期

6 郑理明,王雷;关于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研究[J];企业经济;2003年08期

7 李俊;产业内贸易及其在广东的实践[J];学术研究;2003年09期

8 祝欣;我国产业内贸易问题的现状与展望[J];湖北社会科学;2003年10期

9 陈秋云,陈望春;两种产业内贸易模式的实证分析[J];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10 李海平;产业内贸易理论与我国产业内贸易现状分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09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石高超;朱瑞祥;田志宏;;我国农机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研究[A];2007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2 杨婧;兰勇;周发明;;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经济效应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3 陈汉林;郑云;;中国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状况的实证研究[A];国际服务贸易评论(总第6辑)[C];2012年

4 廖翼;兰勇;;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影响因素实证研究[A];中国市场营销创新与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刘正良;秦兴方;;江苏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与竞争力提升[A];江苏省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6 王娟;;中国-东盟国家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及动因分析[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7 李世杰;李凯;梅丽;;中国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实证研究[A];建设东北亚和谐国际经贸关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张曙霄;;关于中国对外贸易模式及其结构问题的探讨[A];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20次会议论文集(第四册)[C];2006年

9 吕国钧;;全球化与20世纪90年代以来东亚制造业的转移和重组[A];经济学(季刊)第5卷第2期(总第20期)[C];200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杨民;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广西日报;2005年

2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 易然;电子通信设备产业内贸易因素分析[N];国际商报;2009年

3 杨民;与东盟有广阔合作空间 广西应探求产业内贸易之路[N];证券日报;2005年

4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教授 官锡强;深化广西与东盟产业内贸易实现产业优化升级[N];广西日报;2011年

5 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 潘文卿;中国农业竞争优势大盘点[N];中国信息报;2000年

6 ;贸易模式与中国文化产业的取向[N];中国文化报;2003年

7 潘文卿(作者单位: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农业发展要实施比较优势[N];亚太经济时报;2002年

8 李玉举;澳大利亚:理想的贸易伙伴[N];国际商报;2004年

9 陈峰;建立大企业间战略联盟[N];民营经济报;2005年

10 姚海天;变动的“雁行”:中日经济再定位[N];21世纪经济报道;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马征;从产业间贸易到产业内贸易:演进机制分析与中国实证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王鹏;中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复旦大学;2007年

3 宁国玉;中国产业内贸易的经济效应研究[D];西北大学;2012年

4 章丽群;中美制成品产业内贸易与利益分配[D];上海社会科学院;2009年

5 李季;中国与日、韩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6 林琳;产业内贸易研究[D];山东大学;2005年

7 王虎;产业内贸易结构模式、分类体系对应及产品差异性的界定研究[D];上海社会科学院;2011年

8 吴学君;中国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效应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9 高伟;中日服务业产业内贸易实证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10 孙骏;闽台农产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厉江;中日韩三国之间产业内贸易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2 王丹;辽宁省与韩国产业内贸易的实证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8年

3 吴君;中国资本密集型或技术密集型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4 田菲;中美产业内贸易发展实证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08年

5 刘文涛;山东省产业内贸易水平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山东大学;2008年

6 丛培飞;中美汽车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D];沈阳工业大学;2009年

7 张伟静;苏浙粤三省产业内贸易比较研究[D];广东外语外贸大学;2009年

8 黄蓉;中美高技术产业内贸易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9 邹雯;中欧产业内贸易研究:1999-2006[D];山东大学;2009年

10 周颖;中国制成品产业内贸易现状与发展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9506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19506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1d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