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预选厂址区地应力测量研究

发布时间:2018-06-23 07:41

  本文选题:核技术产业园 + 水压致裂法 ; 参考:《地质力学学报》2017年03期


【摘要】:为更科学地指导中核甘肃核技术产业园的选址工作,需对预选厂址工程区范围内岩体的地应力状态及分布规律进行分析研究。在预选厂址工程区内对2个450m深的钻孔开展水压致裂原地应力测试,并采用了4种方法进行关闭压力处理来保证主应力值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压裂测试结果表明,工程区内最大水平主应力值6.66~25.91 MPa,最小水平主应力值3.94~15.76 MPa,水平主应力和垂直应力关系为S_HS_hS_v,揭示工程区内水平应力作用占主导,利于逆断层活动。印模测试结果显示最大水平主应力优势方位为NE方向,与区域构造应力场方向基本吻合。基于实测数据计算K_(av)、K_(Hv)、K_(Hh)、μm和τm这5种应力状态特征参数,并利用库伦摩擦滑动准则分析预选厂址区断层活动性,进而综合评价预选厂址区的应力场特征及其对岩体工程稳定性的影响。
[Abstract]:In order to guide the site selection of nuclear technology industry park in Gansu Province more scientifically, it is necessary to analyze and study the in-situ stress state and distribution law of rock mass within the scope of pre-selected site engineering area. In order to ensure the reliability and accuracy of the principal stress values, two 450m deep boreholes in the pre-selected site engineering area were tested for the in-situ stress caused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and four methods were adopted to deal with the closing pressure. The results of fracturing test show that the maximum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value is 6.66 ~ 25.91 MPa, the minimum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value is 3.94 ~ 15.76 MPa,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and vertical stress is SHShSv, which reveals that horizontal stress is dominant in the engineering area and is conducive to reverse fault activity. The results of impression test show that the dominant orientation of maximum horizontal principal stress is NE direction, which is basically consistent with the direction of regional tectonic stress field. Based on the measured data, the characteristic parameters of K _ (av) K _ (Hv) K _ (Hh), 渭 m and 蟿 _ m are calculated, and Coulomb friction sliding criterion is used to analyze the fault activity in the preselected site. Furtherm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tress field and its influence on the stability of rock mass engineering are comprehensively evaluated.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国土资源部新构造运动与地质灾害重点实验室;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天津市华北地质勘查局核工业247大队;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项目(2016ZX05034003-002)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基本科研业务费(DZLXJK201706)
【分类号】:TU45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唐献民;地应力测量系统井下标定试验[J];华南地震;1983年S1期

2 李方全;;原地应力测量在地震地质研究工作中的应用[J];华北地震科学;1983年02期

3 陈彭年;;地应力测量及其理论研究的新进展[J];国际地震动态;1985年01期

4 王连捷;王薇;;多种方法得到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的综合处理[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所刊;1989年01期

5 王连捷;王薇;;多种方法得到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的综合处理[J];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989年01期

6 张重远;吴满路;陈群策;廖椿庭;丰成君;;地应力测量方法综述[J];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7 任育林;赵康;;探讨地应力测量[J];建设科技;2013年01期

8 迟放;;地应力测量点滴[J];化工地质;1982年02期

9 丁健民;高莉青;;当前地壳原地应力测量中的研究动向(综述)[J];国际地震动态;1982年02期

10 黄河生,刘昌谋;空气相对湿度对电感地应力测量的影响[J];华南地震;1983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连捷;王薇;;多种方法得到的地应力测量资料的综合处理[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2)[C];1989年

2 廖椿庭;张春山;吴满路;伍刚;;青藏高原现今地应力测量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3 ;地应力测量的原理和应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1)[C];1983年

4 钟作武;陈云长;罗超文;刘允芳;;空心包体式钻孔三向应变计的深钻孔地应力测量技术[A];岩石力学新进展与西部开发中的岩土工程问题——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2年

5 彭华;;地应力测量方法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A];首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1年

6 廖椿庭;;根据地应力测量结果设计采场和巷道[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文集(1)[C];1982年

7 肖本职;;地应力测量方法概述[A];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一届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2年

8 朱磊磊;;矿山构造应力分析与地应力测量[A];北京力学会第17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刘治贤;;压磁电感法地应力测量的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562综合大队文集(7、8)[C];1989年

10 陈桂忠;;两种常用地应力测量方法[A];第二届全国青年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199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6条

1 本报记者 于德福 本报通讯员 熊昆;地应力测量:守望重大工程[N];地质勘查导报;2005年

2 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孟昭升 段海明;构建首都圈深孔地应力实时监测网[N];中国矿业报;2012年

3 特约记者 杨健;首都圈构建深孔地应力实时监测台网[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1年

4 何凯涛;深孔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系统通过验收[N];中国矿业报;2008年

5 记者 段金平 特约记者 孟昭升 段海明;密云地应力监测千米深孔开钻[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6 张超越;新型地应力测量系统研制成功[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朱伟;徐州矿区深部地应力测量及分布规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07年

2 孙礼健;钻孔过程对地应力测量精度影响的数值模拟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2009年

3 贾龙;压磁套芯解除地应力测量系统的数据智能分析软件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本文编号:20563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0563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c7f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