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技术创新联盟(ITIA)中知识转移障碍及对策研究
本文选题:知识转移 +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 参考:《青岛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知识转移障碍存在于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这一新型组织中,它破坏组织健康发展,造成联盟成员不愿展开合作,导致成员自主创新能力低下,这影响联盟的长期稳定与发展。通过正确的方式找出阻碍组织中知识顺利进行传播的问题所在才能确保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健康运行。本文在探讨知识转移障碍成因的同时,结合联盟多方参与者对知识转移障碍的构成进行有机分类,发现企业对高校、科研机构的资金扶持不足、研发需求导向不明确会给知识转移带来障碍,同时,高校及科研机构若不能给企业提供丰富的知识创新成果亦会给联盟带来消极影响。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中知识转移可以视为一个大而不乱的系统。划分知识转移的链条,得出层层链条叠加、知识位差、经济利益与市场供需状况为知识转移权变影响因素。煤炭开发利用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是业内最具代表性的联盟组织,它发展稳健,成果丰富,引用此联盟为案例研究知识转移障碍能够突出找到障碍根源。要想消除联盟面临的知识转移障碍,需要在提高转移效率的同时增加参与者展开知识转移活动的意愿与能力,亦要联盟整体加强信任机制的构建,通过增强约束力来对知识转移效果进行客观评定。
[Abstract]:The obstacle of knowledge transfer exists in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which destroys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organization, makes the alliance members unwilling to cooperate, and leads to the low ability of independent innovation of the members, which affects the long-term stabilit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alliance. In order to ensure the healthy operation of the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we can find out the problems that hinder the smooth dissemination of knowledge in the organization in the right way.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auses of obstacles to knowledge transfer, combines with the alliance of multiple participants in the formation of knowledge transfer barriers organically classified, found that enterprises to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of the lack of financial support, The lack of clear demand orientation of R & D will bring obstacles to knowledge transfer, at the same time, universities and scientific research institutions can not provide enterprises with rich knowledge innovation results will also have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alliance. Knowledge transfer in industrial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 can be regarded as a large and not chaotic system. By dividing the chain of knowledge transfer,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superposition of knowledge chain, the difference of knowledge level, the economic benefit and the situation of market supply and demand are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of knowledge transfer contingency. The strategic alliance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n coal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s the most representative alliance organization in the industry. It has a steady development and rich results. Citing this alliance as a case study, the obstacles to knowledge transfer can be highlighted to find out the root cause of the obstacles. In order to eliminate the barriers to knowledge transfer faced by the alliance, it is necessary to increase the willingness and ability of participants to carry out knowledge transfer activities while improving the efficiency of transfer, and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trust mechanism in the alliance as a whole. The effect of knowledge transfer is evaluated objectively by enhancing the binding force.
【学位授予单位】:青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7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方晓霞;;日本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及对我国的启示[J];经济管理;2003年23期
2 孙利辉,崔文田;创新联盟的一对一动态形成机理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4年10期
3 本刊记者;;中部国家高新区创新联盟首届峰会在太原隆重召开[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6年05期
4 刘俊;;“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基本价值分析[J];经济师;2007年01期
5 胡耀辉;;企业技术创新联盟持续发展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7年02期
6 胡耀辉;刘一宁;;基于信任的技术创新联盟合作机制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年06期
7 刘俊;;论非零和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研究[J];中国市场;2007年52期
8 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知识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08年S1期
9 余博;;呼唤自主创新联盟[J];企业管理;2008年02期
10 刘俊;;非零合作下“产学研”创新联盟的运作模式及进化分析[J];统计与决策;2008年2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9条
1 王文寅;;中美扶持政产学创新联盟政策比较[A];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论坛论文集[C];2012年
2 林向义;张庆普;罗洪云;;知识创新联盟合作伙伴选择研究[A];第十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8年
3 贾英杰;程莉莉;;创新战略联盟的构建与成功因素[A];第四届中国科学学与科技政策研究会学术年会论文集(Ⅰ)[C];2008年
4 邓杰帆;;谈环保技术创新联盟如何实现高效运作——以电镀废水提标研发实践为例[A];2013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3年
5 余博;;企业自主创新联盟研究[A];第三届(2008)中国管理学年会——管理科学分会场论文集[C];2008年
6 李娟;;探讨创建海洋工程领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A];2012年中国造船工程学会学术论文集[C];2012年
7 张敬文;谢翔;;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协同创新机理研究[A];第八届(2013)中国管理学年会——技术与创新管理分会场论文集[C];2013年
8 ;附录一:中国研究生跨学科协同创新联盟《博士视界书库》征稿通知[A];2014首届“跨学科研究” 博士生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9 李建民;;基于生态视角的农业生物技术创新联盟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武汉理工大学管理学院 程国平邋曹阳;构建自主创新联盟 重塑中小企业核心竞争力[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7年
2 高松;首个中药饮片技术创新联盟成立[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3 杞人 朝胜;网络信息安全产学研创新联盟成立[N];科技日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高博;从“闪联”到“创新联盟”[N];科技日报;2009年
5 记者 张丽华;我市再添两大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威海日报;2009年
6 具文;江西南昌成立 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中国质量报;2010年
7 科边;省科技厅召开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工作会[N];四川科技报;2010年
8 记者 李琦琨;遵义积极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构建[N];经济信息时报;2010年
9 记者 侯永锋 赵静;沈阳成立四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N];辽宁日报;2011年
10 记者 郭伟;八措施支持创新联盟发展[N];河北日报;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鄢露林;网络经济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的运行机制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2 冯鲁闽;基于共生理论的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稳定性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3 李胜伟;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组建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4 王瑭;典型国家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运行特征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5 何礼鹏;基于合作对策的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方法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年
6 夏玲玲;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转移问题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2年
7 苏秋来;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利益分配研究[D];华侨大学;2012年
8 孔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的社会资本贡献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3年
9 樊琦;契约控制与快速信任影响创新联盟形成绩效实证研究[D];河北经贸大学;2013年
10 吕焕方;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D];南方医科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20613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0613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