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16-12-14 12:03

  本文关键词: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北京交通大学》 2012年

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

殷帅  

【摘要】:经济高速增长带来能源的加速消耗,我国电力消费市场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可再生能源发电技术是解决我国电力紧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与其他技术类型相比我国光伏发电项目发展非常缓慢,远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主要原因在于:一是缺乏较为科学的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方法及效益分配机制,项目的利益相关者未能意识到光伏发电项目的价值收益,或者不能获得合理的价值收益:二是我国尚未构建完善的光伏产业链,企业发展无序,产业规模不经济,技术缺乏合理的发展路径:三是我国市场激励体系不健全,光伏发电项目成熟的市场应用模式亟待建立。 本文利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进行了计算和评价,对光伏发电项目的产业、技术及市场发展路径、策略进行了分析和实证研究,并对未来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进行了仿真预测,主要内容概括如下: 一是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根据项目评价理论及光伏发电项目的特点,确立了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方法,构建了光伏发电项目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并研究了评价指标的来源,应用利益相关者分析理论分析了光伏发电项目各利益相关者的效益需求,建立了光伏发电项目利益相关者效益分配模型,并进行了实证研究。 二是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化发展的产业和技术路径研究。依据产业链管理理论对我国光伏产业链上各环节价值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应用博弈论模型对我国光伏产业链整合的必要性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光伏产业链横向和纵向整合分析模型,提出了我国光伏发电项目的产业链整合路径;应用DEA法对我国光伏企业的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进行了分析,进而判断我国光伏产业的规模效率及技术发展水平,提出了我国光伏产业经济规模及技术的发展路径。 三是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的市场策略研究。根据对国内外激励策略及其作用效果的对比分析,应用进化博弈论构建了我国光伏发电项目市场激励补贴比例分析模型,提出了市场激励策略;基于光伏发电项目不同市场应用类型的技术特点和功能特性,提出了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的市场应用策略。 四是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的仿真预测。根据本文提出的产业、技术路径和市场策略,并借鉴发达国家光伏发电项目发展的类似参数,利用1stopt软件仿真了未来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的情景,预测了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的中长期发展轨迹。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F426.61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杰;赵睿;;实物期权研究的回顾[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2 后勇;徐福缘;程纬;;可再生能源替代的整体最优动态投资策略[J];商业研究;2008年05期

3 芮明杰;刘明宇;;产业链整合理论述评[J];产业经济研究;2006年03期

4 谢传胜;徐耀伦;董达鹏;华生萍;;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我国太阳能光伏发电行业风险评价研究[J];科技和产业;2011年01期

5 石心竹;;全球价值链治理理论的经济学解释[J];当代经济;2006年06期

6 杨文杰;曾德容;;光伏发电接入微网运行控制仿真研究[J];电气开关;2011年01期

7 周新生;;产业链与产业链打造[J];广东社会科学;2006年04期

8 吴金明;邵昶;;产业链形成机制研究——“4+4+4”模型[J];中国工业经济;2006年04期

9 文嫮;张生丛;;价值链各环节市场结构对利润分布的影响——以晶体硅太阳能电池产业价值链为例[J];中国工业经济;2009年05期

10 张铁男;罗晓梅;;产业链分析及其战略环节的确定研究[J];工业技术经济;2005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王正明;我国风力发电产业链的培育与发展问题研究[D];江苏大学;2009年

3 刘玉明;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经济激励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4 张剑;冶金提纯法制备太阳能级多晶硅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段启亮;ZAO(掺铝氧化锌)导电膜的制备及特性研究[D];郑州大学;2005年

2 魏搏;北京市天然气市场研究与MARKAL模型应用[D];清华大学;2006年

3 李广敏;考虑光伏并网发电的短期负荷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07年

4 张春璐;基于市场化的西安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发展[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8年

5 丁琪;吉林省能源工业项目投资效果分析与对策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6 黄同华;山东省促进太阳能开发利用的对策研究[D];青岛大学;2009年

7 孙岳军;中国光伏产业竞争力现状与前景分析[D];复旦大学;2009年

8 张兵红;江西光伏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南昌大学;2009年

9 万骞;实物期权理论在可再生能源项目投资决策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10 李墨;XSJ公司创业融资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New Development Trend of Edible Fungus Industry in China[J];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2年01期

2 李旭;王鸣;;基于TMS320F2812的软件锁相技术[J];安徽工程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4期

3 杨苏;;合肥经济圈高技术产业R&D效率比较研究——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3期

4 傅斌烨;;福建三明梅列毛竹生态培育技术分析[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19期

5 韩锁昌;王兵;侯军岐;;农业上市公司财务绩效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24期

6 王彬;傅贤治;张士康;;基于综合“DEA-偏好锥”模型的鲜活农产品流通模式效率评价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2期

7 王棵;于苏俊;;基于DEA的农业循环经济相对有效性评价——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3期

8 宁攸凉;王征兵;宁泽逵;;四川省散养户饲养生猪的生产效率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26期

9 张伟强;;基于DEA的广东农业循环经济效率评价[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28期

10 侯宁;刘娜;朱思翘;顾凯平;苏建兰;;中国碳交易研究综述及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3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辉;荣幸;;加入风险因素的我国寿险公司效率研究——DEA与经济资本方法[A];深化改革,,稳中求进:保险与社会保障的视角——北大赛瑟(CCISSR)论坛文集·2012[C];2012年

2 张青山;张昭杰;;企业生产系统效率评价的DEA方法研究[A];2007年全国第十一届企业信息化与工业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3 梁慧贤;简俭敏;江淮安;于艺海;;中国大型商业银行跨国并购及其效率影响[A];“中国入世10周年——全面开放与走向国际的中国银行业”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4 韩松;焦文龙;;我国上市商业银行效率及影响因素分析[A];2009年度(第七届)中国法经济学论坛论文集[C];2009年

5 邹贤;王琳;;对昆明电网光伏并网发电的一些思考[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入选部分)[C];2011年

6 陈志芬;邢涛;尤秋菊;朱伟;;基于数据包络分析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便利性评价[A];经济全球化与系统工程——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1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7 段一群;;国内装备制造业产业安全评价指标与实证测度[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赖于民;李瑞光;杨映明;;产业技术路线图评价机制研究[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李仙娥;;基于“钻石模型”的陕西环保装备制造业集群竞争力分析[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梁公文;傅媛媛;王丹蕾;王兵;李媛;张华;徐涛;刘玉兰;;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评估中的应用[A];2011第三届全国医学科研管理论坛暨江苏省医学科研管理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冯林;农村基础设施财政支出方式研究[D];山东农业大学;2010年

2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吴雷;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企业持续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4 赵富洋;我国国防科技工业军民结合创新体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5 朱震宇;我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投资风险及决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崔传斌;我国烟草农业生产效率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7 李兆琼;含有双性变量的系统的DEA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8 杜娟;基于DEA理论的排序研究以及两阶段网络结构效率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9 王贵荣;新疆奶业结构、行为与绩效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姚宇;我国产业低碳化经济发展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高晓辉;基于DEA方法的农地利用效率差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朱翼;湖北林业产业布局的案例分析[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林勇刚;农户农地经营规模效率及其家庭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周斌;产业链视角下种子价值分配理论模型及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孙丽;油菜种子产业链价值创造的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王培成;养猪业循环经济生态产业链耦合机制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游振华;种子产业链企业合作绩效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8 王惊涛;基于DEA的高等教育投入产出效率评价方法及应用研究[D];安徽工程大学;2010年

9 李诚;煤炭企业安全经济模型建立与投资决策[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本元;太阳能光伏发电单相并网逆变器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俊峰;;可再生能源发展状况与立法[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2期

2 施鹏飞;;中国风电场发展现状与政策[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3期

3 王仲颖;时璟丽;李俊峰;;《可再生能源法》与我国的风电发展战略[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5年06期

4 魏光普;;城市中开发利用太阳能的一些有效途径[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5期

5 白生菊;;建立“中国光伏产业联盟”推动光伏产业发展[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6年06期

6 昌金铭;;国内外光伏发电的新进展[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1期

7 时璟丽;;中国风力发电价格政策分析研究报告内容摘要[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1期

8 王斯成;;2006年中国光伏产业链市场发展预测[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2期

9 吕志新;;光伏产业热点话题大讨论[J];中国建设动态(阳光能源);2007年03期

10 周浪;陈昆泉;;江西省太阳能光伏产业的发展态势与潜力[J];阳光能源;2008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赵为;太阳能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3年

2 朱国伟;环境外部性的经济分析[D];南京农业大学;2003年

3 李世杰;产业集群的组织分析[D];东北大学;2006年

4 朱谦;全球温室气体减排的清洁发展机制研究[D];苏州大学;2006年

5 李晓刚;中国光伏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韩纪琴;南京市蔬菜产业链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

2 张国华;基于神经网络的短期负荷预测[D];华北电力大学;2001年

3 史轶君;光芒集团VTCHP太阳能热水器市场竞争战略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汪进进;光伏并网控制方法和系统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2年

5 刘峙军;广东省太阳能开发利用产业策略研究[D];中南大学;2002年

6 孙本新;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逆变装置[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7 陈闽江;光伏发电系统的蒙特卡罗序贯仿真和可靠性分析[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8 夏心旻;江苏淮阴辉煌太阳能有限公司营销战略设计[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9 裴郁;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04年

10 李德洁;培育与构建湖南省卷烟产业链的对策研究[D];中南大学;2005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河北省给予并网光伏发电项目50%补助[J];阳光能源;2009年05期

2 ;关于实施金太阳示范工程的通知[J];太阳能;2009年08期

3 李宏毅,李加季;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及应用(5)[J];建筑创作;2003年06期

4 郭忠文;光伏发电自动跟踪系统[J];太阳能;2004年01期

5 邓涛,沈辉,舒杰,邓幼俊;100W光伏系统的数据采集与技术评估[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S1期

6 唐黎标;;“贴”在墙上的发电机[J];能源研究与利用;2005年06期

7 ;18家竞标方角逐中国最大并网光伏项目惊曝0.69元/度低价[J];中国招标;2009年12期

8 张垠;;居民太阳能光伏发电并网引起的问题研究[J];供用电;2009年04期

9 郭光伟;王俊峰;杨海柱;;光伏并网逆变器辅助电源的设计[J];可再生能源;2009年04期

10 郭光伟;杨海柱;;基于TOP244G光伏辅助电源的应用[J];电源技术;2009年1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达;张希良;吴抒;罗小虎;;未来我国并网光伏发电经济性评估[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2 何明琼;陈正洪;成驰;;光伏发电量与气象因子的关系及其预报试验简报[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3 ;光伏发电出力预测系统介绍[A];江苏省微型电脑应用协会产学研成果交流会会议资料[C];2010年

4 魏晓明;周长吉;丁小明;鲁少尉;曹楠;;光伏发电温室的现状及技术前景研究[A];中国农业工程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代倩;段善旭;蔡涛;陈昌松;;基于气象因子的神经网络模型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研究[A];第27届中国气象学会年会气候资源应用研究分会场论文集[C];2010年

6 冯星明;汪隽;;铁路客站光伏发电的模式选择与计算[A];建筑电气设计与研究——湖北省/武汉市建筑电气专业委员会二○○九年年会论文集[C];2009年

7 李星辰;王琳;;光伏发电最大功率跟踪控制方法的研究[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8 姚晓梅;马鸿文;余晓艳;;光伏发电——21世纪的洁净能源[A];第四届全国青年地质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1999年

9 郭晖;;基于学习曲线的风力、光伏发电成本分析与接入智能电网的时机、规模预测[A];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首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10 郭晖;;基于学习曲线的风力、光伏发电成本分析与接入智能电网的时机、规模预测[A];2011年云南电力技术论坛论文集(优秀论文部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罗沙;[N];中国建设报;2009年

2 本报记者 江钰铃 通讯员 周辰恩;[N];海峡财经导报;2009年

3 本报记者 邓丽 实习记者 庄佳婧;[N];21世纪经济报道;2009年

4 本报记者 夏祖军;[N];中国财经报;2009年

5 记者 颜新华;[N];中国电力报;2009年

6 罗沙;[N];中国国门时报;2009年

7 记者 吴德群 通讯员 张荣辉;[N];深圳特区报;2009年

8 记者 张中源;[N];日喀则报;2009年

9 记者 乔素华;[N];华兴时报;2010年

10 记者 周桂龙;[N];上海科技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殷帅;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2 袁建华;分布式光伏发电微电网供能系统研究[D];山东大学;2011年

3 赵杰;光伏发电并网系统的相关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江守利;反射聚光利用太阳能的基础理论与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9年

5 马立克;间歇式可再生能源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系统的影响研究[D];天津大学;2007年

6 李春玲;基于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的光伏并网发电系统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7 史君海;光伏燃料电池混合发电系统控制设计与仿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8年

8 王敏;分布式电源的概率建模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影响[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9 马亮;大功率光伏并网逆变系统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年

10 于大洋;可再生能源发电并网协调策略的研究[D];山东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闫立伟;微电网中光伏发电动态特性研究[D];重庆大学;2010年

2 蒋亚娟;光伏电池建模及其在光伏发电预测中的应用[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3 吴菲;光伏发电站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2年

4 舒文贤;光伏发电状态远程监测系统设计[D];武汉理工大学;2012年

5 刘洋;光伏发电并网逆变器的设计[D];长江大学;2012年

6 王恋;大功率光伏发电并网系统拓扑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7 余涛;光伏发电并网关键技术及其对电网的影响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年

8 张华钧;建筑光伏发电一体化监测系统研究与设计[D];西安工业大学;2012年

9 燕元超;离网光伏发电控制器设计[D];南京林业大学;2012年

10 刘旭圆;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协调控制技术研究[D];燕山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我国光伏发电项目规模化发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1246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1246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483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