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

发布时间:2017-03-11 17:08

  本文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中国矿业大学》 2012年

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

张晶  

【摘要】:产业生态系统是产业系统在产业生态学理论指导下建立的动态的人工系统。目前对产业生态系统的研究定性较多定量较少,且大多是关于产业生态园的研究,产业生态园受地域的局限性较大,而对中观尺度即产业成熟的城市的产业生态系统研究更具实践意义。在学者对产业生态系统定性研究的基础上对中观尺度的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定量研究,发现产业生态系统的存在的问题和进一步发展的限制因子,,从而促进其向高级形态演化,对我国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首先解析了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化特征,然后结合产业生态系统特征构建了产业生态系统的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系统动力学仿真模型,并以一个中观尺度的地级市徐州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结合自然生态系统的特征提出了产业生态系统具有三个定量化特征:生态可承载、产业多样性与主导性协调和生态效率高效。生态可承载指的是生态足迹要小于生态承载力,是产业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产业多样性与主导性协调是产业生态系统稳定的保障;生态效率高效修正了传统效率对环境成本的忽视,是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前提。 针对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不能体现种子优化和技术进步的问题修正了生态承载力的计算公式。用修正后公式计算的1995-2010年间的徐州市生态承载力,总体处于上升的态势,与随着技术进步和种子优化生态承载力增加的实际相符。 产业生态系统三个特征的实证研究表明,徐州市产业生态系统1995—2010年来生态承载力逐年增加,并完全能够承载徐州市生物资源的消费;而生态足迹也逐渐加大,因工业快速发展带来能源的大量消耗,自2003年始生态赤字逐年增加超过生态承载力,呈现为不可承载状态。徐州市产业生态系统的主导产业已经形成,产业多样性与主导性协调度一直处于波动状态,且受主导性影响较大。徐州市产业生态系统生态效率显著提高,近两年增长很快。 结合产业生态系统的三个特征构建了产业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指标体系分为社会发展、产业经济、环境压力和可持续发展支持四个子系统,并采用主观与客观结合的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徐州市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的结果表明,徐州市社会发展子系统十几年间有了较明显的提高;产业经济子系统发展较为缓慢;环境压力子系统不容乐观;可持续发展支持的子系统处于波动状态。总体来看徐州市产业生态系统正处于产业生态系统从一级向二级的演化期。 以系统动力学为工具构建产业生态系统的仿真模型,通过未来五十年仿真的结果表明,徐州市未来社会发展子系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但提升空间有限,产业经济子系统和环境压力子系统不会呈现较明显的改善趋势。 在对产业生态系统进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了徐州市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并结合仿真模型得到的限制因子,提出了徐州市产业生态系统健康发展的调控策略。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矿业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2
【分类号】:X2;F279.27;F22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马娜;;徐州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式发展技术创新方向的研究[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4年02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仁寿;广东低碳经济发展机制的系统动力学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3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斌,张坤民,温宗国,宋国君;城市生态足迹计算方法的设计与案例[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9期

2 邓跞,杨顺生;四川省二○○一年生态足迹分析[J];四川环境;2003年06期

3 杨健,吴敏;3种活性污泥法处理工艺的生命周期能耗分析[J];上海环境科学;2001年12期

4 孙启宏,万年青,范与华;国外生命周期评价(LCA)研究综述[J];世界标准化与质量管理;2000年12期

5 郭守前;产业生态化创新的理论与实践[J];生态经济;2002年04期

6 秦钟;王建武;章家恩;骆世明;叶延琼;;广东省循环经济发展的评价与实证研究[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7 奚青梅;;资源型区域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方法探讨[J];生态经济;2009年08期

8 宋亚洲;韩宝平;马晓冬;沈正平;;淮海经济区生态足迹时空差异与城市可持续性评价[J];水土保持通报;2011年02期

9 周文华;王如松;;基于熵权的北京城市生态系统健康模糊综合评价[J];生态学报;2005年12期

10 张晶;;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问题实证研究[J];商业时代;2009年29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苏为华;多指标综合评价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D];厦门大学;2000年

2 刘宏业;工业系统安全管理及其影响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邓华;我国产业生态系统(IES)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6年

4 路正南;产业结构优化与竞争力评价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7年

5 张彦琦;重庆市卫生服务系统可持续发展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第三军医大学;2008年

6 陈英姿;中国东北地区资源承载力研究[D];吉林大学;2009年

7 张雪梅;中国西部地区产业生态化的发展路径研究[D];兰州大学;2009年

8 叶蔓;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余德忠;基于模糊理论的产品创新项目综合评价的分析与研究[D];重庆大学;2003年

2 邱岳;国有资产经营绩效的组合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04年

3 马冰;基于生态创新视角的集群可持续发展模式研究[D];暨南大学;2006年

4 冯卫娜;危险货物水路与公路运输协调性评价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9年

5 张静静;基于逼近理想解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6 王拓;陕西省生态城市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7 卢秋霞;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谭雪红;;徐州市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1期

2 员荣平;蔡黎明;齐士成;江盛玲;吕亚非;李凤学;;制动摩擦材料的摩擦性能评价[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2期

3 陈克龙,李峰,丁爱青,陈宗颜;青海省可持续发展的定量分析[J];攀登;2004年05期

4 马洪波;;西方经济理论中可持续发展思想的演进及启示[J];攀登;2007年06期

5 王幼松;杨胜志;张友全;张雁;;基于可持续理论的广东省建筑业发展评价研究[J];建筑监督检测与造价;2011年Z3期

6 冯涌;;江西省生态容量研究及环境污染对江西省生态容量影响分析[J];江西化工;2006年03期

7 陈瑞瑶;;浅析循环经济[J];江西化工;2007年03期

8 赖萍;;基于生态足迹与生态承载力的城市可持续发展分析——以成都为例[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3期

9 李旲;曹宏铎;鲁海刚;;基于系统动力学的房地产证券化水平与房价关联影响的仿真研究[J];中大管理研究;2011年01期

10 曹玉书;尤卓雅;;资源约束、能源替代与可持续发展——基于经济增长理论的国外研究综述[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预印本;2010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开亚;胡淑恒;孙世群;;巢湖流域的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2 朱明峰;冯少茹;贾志海;;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城市建设[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3 张小平;邵剑文;洪长荪;汪红兵;聂刘旺;;黄山市2003年生态足迹分析[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4 汪家权;王振祥;胡淑恒;;安徽省沿淮地区生态安全评估[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5 吴文涛;徐晓春;;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与对策[A];2004“生态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朱明峰;;新型工业化是实现资源型城市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7 朱明峰;;基于循环经济的资源型城市产业体系探讨[A];2004“安徽制造业发展”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4年

8 诸大建;朱远;;循环经济:三个方面的深化研究[A];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长三角循环经济论坛暨2006年安徽博士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6年

9 殷晓中;张耘;成小峰;陶明清;;镇江北部滨水区水域水环境承载力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一卷)[C];2011年

10 杨婧;康娟;梁明易;;电镀行业节水与重金属减排状况与对策研究[A];2011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陆秀英;中国当代翻译文学系统中主体间关系的生态分析[D];上海外国语大学;2010年

2 杨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我国电源结构优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李士金;同煤集团发展循环经济的运行模式研究[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0年

4 刘洪斌;节能减排政府责任保障机制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谭映宇;海洋资源、生态和环境承载力研究及其在渤海湾的应用[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6 任雪萍;企业管理价值生态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0年

7 周莉荔;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市场配置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8 毛海涛;无限深透水地基上土石坝坝基渗流控制计算方法和防渗措施的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9 张丽;城乡协调发展视角下的新疆城镇化产业支撑研究[D];新疆农业大学;2010年

10 李玉凤;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优化及仿真[D];哈尔滨理工大学;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芳;基于利益相关者的湖北省风景名胜区风景资源可持续发展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2 韦居恒;武汉市城市湖泊湿地生态承载力分析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3 杜金龙;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影响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4 徐复元;麻城油茶产业化现状分析及发展对策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5 李书敏;土地生态承载力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6 魏合义;三峡库区森林生态承载力的区域分异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0年

7 王旭;资源型城市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8 贾慧文;弘宇公司库存管理系统动力学模型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9 李昕;区域性核心城市辐射带动能力研究[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10 李文亮;哈大齐工业走廊土地利用变化时空格局动态模拟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0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军;;理解低碳经济[J];鄱阳湖学刊;2009年01期

2 李忠伟;;低碳经济与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前沿;2012年07期

3 陈文颖,吴宗鑫;碳排放权分配与碳排放权交易[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年12期

4 曲如晓;江铨;;人口规模、结构对区域碳排放的影响研究——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经验分析[J];人口与经济;2012年02期

5 李国志;李宗植;;人口、经济和技术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基于动态面板模型[J];人口研究;2010年03期

6 高辉巧;牛光辉;肖献国;;土地荒漠化驱动因子的灰色综合关联度分析[J];人民黄河;2009年05期

7 朱勤;彭希哲;傅雪;;我国未来人口发展与碳排放变动的模拟分析[J];人口与发展;2011年01期

8 杨林;;广东省产业结构调整与银行信贷的实证关系[J];山东经济;2011年01期

9 魏东;岳杰;;低碳经济模式下的碳排放权效率探析[J];山东社会科学;2010年08期

10 潘家华;减缓气候变化的经济与政治影响及其地区差异[J];世界经济与政治;2003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刘青;广东经济可持续发展调控体系研究[D];暨南大学;2010年

2 叶蔓;资源型城市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3 黄世坤;中国低碳经济区域推进机制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2年

4 李景欣;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园区产业集聚发展研究[D];武汉大学;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久铭;;自然资源安全与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J];平顶山学院学报;2007年05期

2 方亮;对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思考[J];前沿;2002年09期

3 程骏;张薇;焦少飞;韩非;李鹏;李磊;杨海燕;;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与模式设计——以榆林市为例[J];情报杂志;2008年01期

4 陈秀洁;山东省区域产业结构系统分析[J];曲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年03期

5 曾万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以大同市为例[J];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2008年01期

6 陈振凤;许华丽;何海燕;;我国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述评[J];青海社会科学;2007年02期

7 刘吕红;传统资源型城市近代转型研究——以清代四川富荣盐区城市变迁为例[J];求索;2004年07期

8 解振华;大力发展循环经济[J];求是;2003年13期

9 陈英姿;景跃军;;吉林省相对资源承载力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人口学刊;2006年01期

10 陈英姿;;发展循环经济 提升自然资源承载力[J];人口学刊;2007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陈正才;;水路危险货物运输及立法研究初探[A];危险货物运输技术与管理——中国航海学会危险货物运输专业委员会论文集[C];2001年

2 王其藩;;系统动力学理论、方法的发展与延拓[A];复杂巨系统理论·方法·应用——中国系统工程学会第八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锦涛;[N];人民日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爱锄;西北开发资源环境承载力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3年

2 王兆华;生态工业园工业共生网络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2年

3 吴晓军;产业集群与工业园区建设[D];江西财经大学;2004年

4 申一帆;广州市医疗资源配置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5 苏江明;产业集群生态相研究[D];复旦大学;2004年

6 闵庆飞;中国企业ERP系统实施关键成功因素的实证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7 吴松毅;中国生态工业园区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5年

8 吴德胜;数据包络分析若干理论和方法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9 石永林;基于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建设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6年

10 熊崇俊;我国综合交通协调发展若干问题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阳;生态城市建设研究——以开封市为例[D];河南大学;2001年

2 陈艺文;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理论研究[D];广东工业大学;2002年

3 姜涛;第三方物流服务商选择模型研究[D];浙江大学;2004年

4 王晓灵;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识别与评价[D];青岛大学;2005年

5 杨祖兴;我国城市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结构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5年

6 吴春梅;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及评价体系探讨[D];山东科技大学;2005年

7 王琳;我国道路危险货物运输管理对策研究[D];长安大学;2005年

8 李凌;我国潜在医疗服务需求转化模型构建与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06年

9 王彦慧;基于群决策方法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评价[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10 修丽娜;道路危险货物运输安全管理及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有限公司
同方知网数字出版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地址:北京清华大学 84-48信箱 大众知识服务
京ICP证040441号
互联网出版许可证 新出网证(京)字008号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 新出发京批字第直0595号

订购热线:400-819-9993 010-62982499
服务热线:010-62985026 010-62791813
在线咨询:
传真:010-62780361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20475号



  本文关键词:产业生态系统的定量解析与评价及仿真,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05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05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6692***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