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新城PPP模式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19 22:03

  本文关键词:产业新城PPP模式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城镇化也加速进行,截至到2014年,城镇化率从17.92%提升到54.77%,城镇人口从1.72亿增加到7.49亿,虽然整体城镇化率已经超越世界平均水平,但是旧的城镇化模式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城分离、城乡分裂、资源掠夺式开发等。其结果是造成了大量的“鬼城”、“空城”,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浪费了大量能源和资源,在这种情况下,产业新城作为一种新型城镇化模式被提出,其开发建设强调城乡一体、产城融合、生态宜居,通过产业的转移、整合、孵化,促进新兴产业发展,实现区域产业体系升级,构建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的新型城市。产业新城一般由政府投资进行规划、建设、运营,然而由于缺乏财政资金和相关技术人才,使得公共部门开发建设产业新城产生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提出将PPP模式引入产业新城建设中,以此提高产业新城开发、建设、运营效率,弥补公共部门财政资金缺口,为我国的新型城镇化铺平道路。PPP既公私合伙制,是政府部门与社会资本基于某个项目而建立的合作伙伴关系,通过这种合作方式,项目的各参与方能够更好地发挥各自的优势,共担风险、共享收益,从而提供更好的公共产品和服务。自上世纪80年代起,我国学者就开始探索PPP模式,1995年,国内第一个BOT试点项目由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准实施,之后PPP模式虽然几经波折,但在我国境内仍得到充分的发展,截至目前,以PPP模式运营的项目累计超过1000个,涉及能源、通信、交通、水资源等各个领域,总投资超过9000亿元。无论从发展的数量还是体量上来看,PPP模式在我国的发展都是非常迅速的。在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允许社会资本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和运营”的改革方向之后,PPP模式开始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PPP模式在我国迎来新一轮的发展浪潮。涉及PPP模式的项目会逐步增加,应用领域也会逐渐扩大。工业园区建设作为一种特殊的综合性项目,通过PPP模式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建设,以这种方式,政府可以将自身的社会责任、协调能力与社会资本的管理效率、技术优势结合到一起,从而有效地降低产业新城开发建设的成本费用,转化政府职能,减轻财政负担。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为绪论,主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相关重要概念以及论文的主要框架与创新;第二章首先分析了我国产业新城建设以及融资现状,而后从产业新城建设和融资两个方面提出了问题;第三章是PPP模式的优势及理论基础,优势包括居民、企业、政府三个层面,理论基础包括委托代理理论、新公共管理理论以及公共物品理论;在二三章的基础上,第四章提出在产业新城建设中引入PPP模式,并对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对产业新城PPP模式的参与方和融资结构进行了粗略设计,之后通过固安产业新城的案例,分析了PPP模式引用与产业新城建设的关键因素,为我国产业新城建设PPP模式提供宝贵经验;最后,第五章分别从法律法规建设、政府部门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方面对产业新城PPP模式提出了相关建议,以保证PPP模式在产业新城建设中更好的实施。
【关键词】:PPP模式 产业新城 城镇化 项目融资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F283;F299.2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10-14
  • 1.2.1 国外研究现状10-12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2-14
  • 1.3 相关概念界定14-16
  • 1.3.1 产业新城14
  • 1.3.2 PPP模式14-16
  • 1.4 论文框架结构与创新点16-19
  • 1.4.1 论文框架结构16-17
  • 1.4.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与不足17-19
  • 2 产业新城建设及融资现状分析19-26
  • 2.1 产业新城建设的重要性和发展现状19-21
  • 2.1.1 产业新城建设的重要性19-20
  • 2.1.2 产业新城建设的发展现状20-21
  • 2.2 产业新城建设现有融资模式及特点21-23
  • 2.2.1 债务融资21
  • 2.2.2 证券化融资21-22
  • 2.2.3 基础设施产业基金模式22-23
  • 2.3 产业新城建设及融资存在的问题23-26
  • 2.3.1 产业新城建设存在的问题23-24
  • 2.3.2 产业新城建设融资存在的问题24-26
  • 3 PPP模式的优势及理论基础26-30
  • 3.1 PPP模式的优势26
  • 3.2 PPP模式的理论基础26-30
  • 3.2.1 公共物品理论26-27
  • 3.2.2 委托代理理论27-28
  • 3.2.3 新公共管理理论28-30
  • 4 产业新城建设引入PPP模式的框架设计30-48
  • 4.1 产业新城建设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与可行性30-34
  • 4.1.1 产业新城建设引入PPP模式的必要性30-31
  • 4.1.2 产业新城建设引入PPP模式的可行性31-34
  • 4.2 产业新城建设引入PPP模式的类型选择34-35
  • 4.3 产业新城建设引入PPP模式的运作分析35-43
  • 4.3.1 产业新城建设PPP模式各参与方设计35-42
  • 4.3.2 风险分担原则和收益共享思路42-43
  • 4.4 案例分析43-48
  • 4.4.1 固安产业新城模式简介43-45
  • 4.4.2 项目成功的原因45-46
  • 4.4.3 项目成功的经验借鉴46-48
  • 5 产业新城建设应用PPP模式的相关建议48-53
  • 5.1 完善PPP模式相关法律法规48-49
  • 5.1.1 我国PPP模式相关法律法规现状48-49
  • 5.1.2 国外PPP项目融资立法镜鉴49
  • 5.1.3 相关政策建议49
  • 5.2 增强政府部门公信力49-52
  • 5.2.1 加大对社会资本的引导和支持50
  • 5.2.2 制定相关配套优惠措施50-51
  • 5.2.3 搭建信用体系和信息平台51-52
  • 5.3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52-53
  • 5.3.1 高等教育培养52
  • 5.3.2 针对性培训提升人才素质52
  • 5.3.3 与国外合作引进人才52-53
  • 参考文献53-56
  • 后记56-5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建波;对完善我国新城管理模式的一些新思考[J];现代城市研究;2003年04期

2 陈立;;新城建设、新城市主义及新住宅运动[J];宁波经济(财经视点);2003年02期

3 本刊编辑部;英国的郊区新城[J];中国建设信息;2004年19期

4 王长坤;日本新城建设对天津开发区空间规划的借鉴[J];城市;2005年04期

5 李王鸣,李疏贝;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J];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2005年01期

6 吕颖慧,曹文明;国外新城建设的历史回顾[J];阴山学刊;2005年02期

7 杨洁;;新城模式的管理效益与可操作性启示——以上海临港新城为例[J];现代管理科学;2006年01期

8 陈雪楚;;永定新城建设的实践与思考[J];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05期

9 王金军;陈华;;国内外新城开发模式及机制比较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06年09期

10 师武军;王学斌;周艺怡;;英国新城建设的经验与启示[J];城市;2006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郭其有;;岛外新城建设的产业支撑体系发展思路与选择[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2 方豪杰;陈沧杰;王婷;;用益物权语境下新城开发空间利益研究——以万象塔銮湖新城为例[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3 刘春涛;李政来;田冬林;张聪;;典型新城与非典型新城发展类型与阶段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4 顾雪;王鹏;;商圈与我国新城成长演化规律初探[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1.城市化与区域规划研究)[C];2012年

5 温锋华;;我国新城建设中的融资规划模式研究[A];多元与包容——2012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3.城市规划管理)[C];2012年

6 沈阳市法学会联合调研组;;沈阳市新城新市镇建设问题及对策研究[A];第十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经济管理与人文科学分册)[C];2013年

7 成峰;史嘉玮;候德劭;;国内外新城建设的启示与借鉴[A];规划50年——2006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8 潘斌;陆嘉;;上海郊区新城“产城融合”的策略研究[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9 赵金涛;陈永英;;京津冀结合部新城建设构想[A];2009中国·廊坊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廊一体化研究——廊坊市域经济发展与京津廊经济一体化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10 王慈;耿志鹏;;新城选址的区域影响研究——铁岭市凡河新城的案例[A];城市时代,协同规划——2013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03-城市总体规划)[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国楼市记者 慈冰;鄞州课题:破解新城开发的成败悬疑[N];中国建设报;2005年

2 本报记者 陈张;桂林商贸城改造升级了![N];桂林日报;2006年

3 袁建明;推动区内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N];江阴日报;2007年

4 记者 余万芳邋见习记者 魏金金;合力建新城 提升竞争力[N];绍兴日报;2007年

5 陈秀雅;平江、沧浪新城一批项目启动[N];苏州日报;2007年

6 胡杨;合力推进决战之年工作 加快新城出形象出效益[N];绍兴日报;2008年

7 本报记者 张波邋张晓亮;盎然春意满城北[N];苏州日报;2008年

8 本报记者 刘晓平邋本报通讯员 陆冠宏;山水园林入眼来[N];苏州日报;2008年

9 记者 晓亮;三新城开发热度不减[N];苏州日报;2009年

10 本报记者 新月 本报通讯员 徐词;五年再造优质教育新城[N];苏州日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静;大城市理性扩张中的新城成长模式研究[D];浙江大学;2007年

2 彭恺;空间的生产理论下的转型期中国新城问题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3年

3 杨卡;我国大都市郊区新城社会空间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8年

4 林仲煜;近郊新城可持续形态的构建[D];重庆大学;2009年

5 张学勇;我国大城市地区新城成长与主城共生策略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6 郑皓;北京新城城市文化环境建设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1年

7 齐爽;英国城市化发展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世元;基于商业模式的团泊新城开发策略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2 乔森;特大城市空间疏解与新城发展战略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李疏贝;杭州都市区新城发展特点与发展策略研究[D];浙江大学;2005年

4 肖华;新时期新城发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5 周燕;成为新城人:社区身份认同的型塑[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6 顾雪;商圈对我国新城建设的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0年

7 张敏,

本文编号:25664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664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a2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