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陕西省公益林林下产业培育机制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1 13:29
【摘要】:在深化集体林权改革、放活了林业经营权的背景下,林下产业的发展成为增加农户收入的一个新的增长点。本文结合陕西省林下产业发展的具体特点,对其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剖析。针对陕西省林下产业发展不平衡,林农发展林下产业的意愿不强等现实问题,文章通过对实地调研建立林下产业发展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模型,利用赫克曼两步法分析估计出了影响林下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最后,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陕西省公益林发展林下产业的实际可行的培育机制,主要研究结论如下: (1)在陕西省林下产业发展现状方面,林业资源分布不均,南北差异显著,陕西南部公益林面积占到林地总面积的89.7%,适宜发展林下产业。但地区发展不平衡,陕西省林下产业发展情况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有市场组织化程度较低,产业不成规模;资金不足制约着林下产业的发展,起步艰难;农民的科学技术意识薄弱,林下产业结构不合理;政府尚未出台具体刺激林下产业发展的政策;林区基础设施差等等。 (2)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对林下产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建模,,利用赫克曼选择模型来分析林下产业收入的影响因素和农户发展林下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劳动投入、林地面积、林地块数、资金投入是影响林下产业收入的主要因素。在农户发展林下产业意愿的影响因素中,资金支持、政府政策、林业补贴、合作组织、技术培训、森林保险和市场前景对农户发展林下产业的意愿起着主导作用。相比之下,性别、学历跟收入来源对农户发展林下产业的意愿的影响不大,且估计系数是不显著的。 (3)最后,文章结合陕西省公益林林下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实证分析结果,对陕西省林下产业发展的培育机制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与措施。在政策上,政府应予相应的政策导向;在资金支持方面,要扩大融资渠道,加大对林下产业的资金投入,解决资金困难;在组织上,要重点培养龙头企业,鼓励建立合作社等配套组织;在技术培训上,要重视科学技术,完善技术支持机制;在人才培养上,要引进林下产业的相关技术人员,重视人才的培养;在市场销售方面,要实施品牌战略,拓宽销售渠道;此外,在发展林下产业的同时还应注重保护生态环境。
【图文】:

对比图,产业收入,对比图,花椒


图 3-1 林下产业收入对比图3.2.3 陕西省林下产业发展典型案例目前陕西省部分地区的林下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成绩,在某种程度上来用作典型案例进行推广。如留坝县的林下特色养殖,留坝县位于秦岭府邸,该养殖中心是留坝县国有林场与外商合资的方式于 2003 年兴建的,随后投入经营。目前该养殖中心有 1准化圈舍,约 800 平方米林麝活动场地,还有 1 个特色养殖实验室,存栏林麝达只,产值达 900 余万元。该养殖中心的发展模型是以“公司+科技+农户”的全新积极带动群众参与林麝养殖,建成林麝养殖场(分场)26 个,存栏达 553 头,新191 头,带动林场职工和农户 150 人,每年增加经济收入 2 万元。林下养殖已经地农户增加收入的重要途径。又如宝鸡凤县的特色凤椒种植,2011 年全县有 7645 户大红袍花椒(凤椒)种建成 60 个花椒示范村,17 个千亩花椒示范园,28 个 500 到 800 亩的凤椒专业户闻名的花椒已经取得中国绿色食品 AA 级认证和国家原产地域保护。且在 2004 年林业局命名为“中国花椒之乡”。2007年宝鸡凤县花椒种植通过了GB/T 19001-2
【学位授予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F326.2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江昌志;;祁门县林下经济发展模式初探[J];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2011年23期

2 王虎;夏自谦;冯达;;河北省林下经济产业规划布局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13期

3 但德忠;;霍山县林权制度改革后林下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09期

4 洪大伟;;林改后林下经济发展的意义及措施[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1期

5 李元龙;;云阳县林下经济模式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13期

6 程巍;郎丽;;基于产业生命周期理论的新兴产业的思考[J];当代经理人;2006年12期

7 刘丽萍;;神农架林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的思考[J];湖北林业科技;2011年04期

8 刘明贵;;基于市场机制的欠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培育[J];改革与战略;2006年07期

9 李二军;路运宝;;发展林下经济的五种模式[J];国土绿化;2007年02期

10 张玉强;;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模式的比较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2年08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牛立超;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与演进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1年

2 高常水;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平台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3 黄易;基于可拓学的桐梓县林下经济建设项目可持续性评价[D];北京林业大学;2012年

4 陈洪涛;新兴产业发展中政府作用机制研究[D];浙江大学;2009年

5 蔡德发;战略性新兴产业税收激励政策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虎;北京市区域林下经济复合度评估研究[D];北京林业大学;2011年

2 吴炜;可持续发展观视野下的福建省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1年

3 封宁;区域战略产业评价及策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4 夏云龙;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1年

5 孙毅;豫西黄土丘陵地区林下经济发展研究[D];河南农业大学;2011年

6 王佑生;宁远县主导产业的选择与培育[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7 熊琼;优势产业培育的研究[D];南昌大学;2006年

8 兰艳章;陕西工业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西北工业大学;2006年

9 吉荣康;北京市主导产业选择研究[D];北京工业大学;2006年

10 汪新君;区域主导产业的选择和培育[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2593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93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c10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