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高排放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及低碳发展路径研究
【图文】:
图 4-1 各产业碳排放百分比4.3.3 高排放产业碳排放强度高目前重庆初步形成了以汽车制造为主体的汽车工业、天然气化工和医药化工为重点的化学工业、优质铝材和优质钢材为代表的材料工业,以笔记本电脑制造为重点的电子信息产业、以交通设备零配件为主的装备制造业、以电力、煤炭为主的能源产业、以农副产品加工、纺织、家具为主的消费品制造业的“6+1”支柱产业的产业发展体系。为更好地展现高排放产业的碳排放特征,故选 2015 年度食品制造业,纺织业,医药制造业,交通设备制造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特征进行对比(食品制造业和纺织业代表消费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代表化学工业,交通设备制造业代表汽车工业,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指的是电子信息产业)。由表 4-4,重庆工业能耗强度为 0.26 吨标煤/万元,碳强度为 0.53 吨 CO2/万元;6 大高排放产业能耗强度为 1.06 吨标煤/万元,,碳强度为 2.24 吨 CO2/万
015年度各产业碳排放强度水平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工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X322;F4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崔朋飞;朱先奇;李玮;;中国工业碳排放强度时空特征分析[J];工业安全与环保;2018年05期
2 郑爽;;碳排放权性质评析[J];中国能源;2018年06期
3 韩中;陈耀辉;时云;;国际最终需求视角下消费碳排放的测算与分解[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年07期
4 闫华红;石佳;巩晓薇;;对构建与完善碳排放权会计体系的思考[J];财会月刊;2018年13期
5 李前喜;;基于日本家庭碳排放状况研究[J];低碳世界;2018年07期
6 黄涛;;广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碳排放趋势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年05期
7 丁仕伟;;中国“一带一路”区域碳排放效率研究[J];时代金融;2018年09期
8 柴麒敏;傅莎;郑晓奇;赵旭晨;徐华清;;中国重点部门和行业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及政策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7年12期
9 辛玲;付志刚;刘莹;;我国碳排放区域差异及成因分析——基于空间统计的省级面板数据分析[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7年19期
10 余晓泓;詹夏颜;;基于收益原则的碳排放转移及中国碳排放责任研究[J];资源科学;2018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周中林;李金雷;;基于个体为本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核算模型构建[A];科技进步与体制改革暨《科技进步与对策》创刊30周年学术论坛论文集[C];2014年
2 刘占成;王安建;于汶加;李铭;;中国区域碳排放研究[A];《地球学报》“矿产资源需求理论、资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专辑[C];2010年
3 姚亮;刘晶茹;;中国八大区域间碳排放转移研究[A];2010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0年专刊(一)[C];2010年
4 张艳;秦耀辰;;我国城市居民直接能耗的碳排放类型及影响因素[A];第八届博士生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10年
5 王宁;;煤炭行业降低碳排放强度的措施研究[A];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第7分会场-实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0-45%”的途径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6 张泓波;李家启;谢宏佐;;试论应对气候壁垒的企业碳排放核算体系[A];第七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杜宁睿;向澄;黄经南;刘沛;;家庭出行碳排放特征分析及规划启示——以武汉市为例[A];2012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C];2012年
8 张彩平;肖序;;碳排放权初始会计确认问题研究[A];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专业委员会2011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白玲;林靖s
本文编号:25968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968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