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流动演化仿真研究

发布时间:2020-03-24 05:09
【摘要】:本文在生命周期基础上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流动过程的演化问题。在探讨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流动过程演化机理的基础上,首先将产业集群创新网络抽象为复杂网络中的无标度网络,构建创新网络演化的BA模型,并运用MATLAB工具模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演化生成,设置四组参数分别模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形成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和衰退阶段,之后再对知识流动效率、网络联系紧密程度随价值网络演化的动态变化情况进行仿真。研究结果表明:(1)创新主体随着网络的发展不断加入创新网络中,选择网络中知识流动广度值较大的主体或者拥有核心创新能力的主体合作,同时也逐渐出现具有高连通的核心节点。而且在网络中核心节点的知识流动广度值以及其他创新主体的度值在网络发展的不同阶段呈现不同特征,形成期的核心节点知识流动广度值偏低,随着网络规模的扩大核心节点的知识流动广度值进一步增大,而其他知识流动广度值较低的创新主体在真个网络中所占比例较大,且整体上呈现比例扩大的趋势。(2)知识流动效率呈现U型变化规律,网络联系紧密程度与知识流动效率变化基本同步且同时上升或下降。(3)网络演化前期,知识流动效率不会随着价值网络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网络进入成熟期后,增加获取新的合作伙伴的概率可有效提升知识流动效率。最后指出了对创新企业的启示与政府的政策建议。知识经济时代,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作为组织间知识流动与信息共享和实现组织价值创造与价值获取目标的一种新的组织模式,对其发展中每个阶段特征的深入分析,不仅为企业创新活动的实施提供了具有一定操作性的借鉴和参考,而且政府也可根据产业集群不同阶段知识流动与演化特征做出不同的政策选择和策略应对,以促进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可持续发展。
【图文】:

知识存量,时间函数,资料来源,创新网络


图 3-1 作为时间函数的四种不同网络的平均知识存量(资料来源:Min Lin, Nan Li, 2010)群创新网络内的知识流动创新网络内通常存在一个或多个核心企业,与其相关的依赖而形成合作,随着合作不断加深,,有效促进知2017),从而形成了围绕知识流动而进行价值创造和如图 3-2 所示)。大学/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金融机构核心企业供应方需求方竞争方合作方市场主体非市场主体K FK FK FKFKF KF KF

知识流动,广度,网络演化,创新网络


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流动演化仿真结果演化过程中主要考察知识流动及相应的价值变化情况,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各阶段节点知识流动广度变化及其统计流动效率随网络演化的变化情况和相对应的网络联系紧密化对知识流动效率的影响。演化各阶段知识流动广度及其统计特征分析期网络知识流动广度统计特征分析扑结构阶段,网络演化仿真拓扑结构瞬时状态的可视化效果如图
【学位授予单位】:山西财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F062.9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晓红;时遇辉;;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状况分析及对策[J];经贸实践;2017年01期

2 毛才盛;;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协同机制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6年34期

3 储霞玲;黄修杰;;农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进展[J];科技管理研究;2017年13期

4 杨秋叶;;基于网络结构的软件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7年21期

5 左玉帅;秦玲玲;;浅谈信息产业集群创新能力评估指标的确定[J];现代商业;2016年03期

6 尹慧君;;基于信息化的邯郸市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6年03期

7 党晓岚;;浅析产业集群创新[J];内燃机与配件;2016年08期

8 李海凤;;产业集群创新能力与厂商学习、知识积累关系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年01期

9 郑焱;李江;;产业集群创新机制研究[J];现代商业;2015年11期

10 郭金花;吉志勇;;基于知识图谱的产业集群创新绩效可视化分析[J];智富时代;2016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党胜利;;河北省文化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运作机制与优化策略研究[A];第五届河北省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论文专辑[C];2010年

2 蔡铂;聂鸣;;社会网络对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A];第四届中国软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3年

3 蔡猷花;陈国宏;刘虹;蔡彬清;;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与知识整合交互影响模型及仿真分析[A];第十五届中国管理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3年

4 刘文彬;;基于中间组织理论的产业集群创新研究[A];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年度报告(2006—2007)——中国企业自主创新与品牌建设学术研讨会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5 李群;;廊坊区域产业集群创新与发展现状研究[A];廊坊市域经济与产业集群延伸研究——廊坊市应用经济学会第二届年会征文选编[C];2008年

6 胡振华;朱豫玉;;基于企业竞合行为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模型构建与实证研究[A];《两型社会建设与湖南管理创新》论坛论文集[C];2008年

7 李志燕;孙玉忠;肖玲诺;;知识资本、社会资本与区域创新能力——胶东半岛特色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实证研究[A];第五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术年会暨研究会理事会论文集[C];2009年

8 林兰;;技术权力影响下的半层级式产业集群创新升级研究[A];上海市经济学会学术年刊(2010)[C];2010年

9 陈树文;高琼;;网络结构视角下中关村产业集群创新驱动困境与建议[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10 李武;;标准化战略推动金刚石产业集群创新发展[A];标准化助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创新——第十三届中国标准化论坛论文集[C];201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记者 余建文 奉化区委报道组 严世君;奉化:打造“246”万千亿级产业集群创新强区[N];宁波日报;2019年

2 佛山职业技术学院课题组;推动佛山现代产业集群创新发展[N];佛山日报;2019年

3 何小丽;聚力电机电器实体经济 驱动产业集群创新发展[N];闽东日报;2017年

4 记者 郭树勋;示范区产业集群创新发展[N];焦作日报;2017年

5 陈伟英 市委党校副教授;探索中山产业集群创新的途径[N];中山日报;2015年

6 周明生;生产性服务业对产业集群创新的作用[N];浙江日报;2005年

7 本报记者 李远明;引进重大研发机构 助推产业集群创新[N];三明日报;2014年

8 翁贤杰 曾宏坤;玉山产业集群创新升级[N];江西日报;2013年

9 闵行区科学技术委员会主任 孙金康;产业集群创新:闵行正当时[N];上海科技报;2006年

10 记者 罗和理;国鼎机械依托 产业集群创新产品拓市场[N];石狮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严炜炜;产业集群创新发展中的跨系统信息服务融合[D];武汉大学;2014年

2 姜江;长株潭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3 牛旭东;促进我国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创新研究与实证分析[D];天津大学;2005年

4 李志刚;基于网络结构的产业集群创新机制和创新绩效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5 赵斯亮;我国汽车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的合作机制及演化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2年

6 曹群;基于产业链整合的产业集群创新机理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09年

7 刘恩廷;资源型城市产业集群创新研究[D];南开大学;2013年

8 庞俊亭;虚拟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知识转移影响因素实证研究[D];中南大学;2013年

9 刘新艳;区域环境对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10 颜永才;产业集群创新生态系统的构建及其治理研究[D];武汉理工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游竹君;基于生命周期的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知识流动演化仿真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9年

2 邓如;生命周期视角下多维邻近性对产业集群创新影响研究[D];湖南大学;2018年

3 王洁;农区产业集群创新体系的形成过程与演化机理[D];河南大学;2018年

4 包迪;基于创新网络结构优化的企业创新绩效提升研究[D];广西大学;2018年

5 吴楚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对不同创新模式的影响研究[D];杭州电子科技大学;2018年

6 宋会颖;临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研究[D];华北理工大学;2017年

7 王岚;产业集群创新网络中创新能力传递障碍对集群升级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7年

8 任静;软件产业集群创新网络研究[D];大连交通大学;2012年

9 高红远;产业集群创新能力的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

10 赵梨

本文编号:259784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9784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9303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