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商直接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技术进步方面获益良多。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占比虽然不大,但保持了稳定增长的趋势,国家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也在逐步减少,对有关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研究的投入也在加大。因此,有必要通过研究,分析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发展的作用,尤其作为先进技术的载体,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通过已有的研究我们知道,外商直接投资对一国经济的作用并不一致的显示出积极的结果,它受到吸收能力(Absorptive Capacity)的影响,因此,在研究二者作用关系时,可以通过对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识别,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利用情况进行进一步判断。因此,本文将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人力资本水平设置为门槛变量,分析在门槛变量变化时,农业外商直接投资(AFDI)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ATFP)作用的结构变化。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中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发展,对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从而引出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第二章,理论借鉴及研究综述,梳理了与本问题相关的理论及文献体系,整理了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外商直接投资对经济增长以及技术进步作用的相关文献。第三章,界定了与本研究相关的术语概念、从理论的角度梳理了各研究主体的作用关系。对外商直接投资、跨国公司、农村金融、农业人力资本、吸收能力的概念进行了说明和解释,分别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村金融服务、农村人力资本对全要素生产力的贡献过程进行了透析。第四章,从现实表现及其特征的角度分析了本文涉及的各主体的现状及问题,分别对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农村金融服务、农业人力资本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介绍和阐述。第五章,建立了基于农村金融服务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的门槛模型,进行了实证的分析和检验。结果显示,在AFDI对ATFP作用的过程中,存在基于农村金融服务与农村人力资本的双门槛效应。第六章,陈述本文研究结论,做出政策建议及研究展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有: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存在以农村金融服务为门槛的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在低于较低门槛时,AFDI对ATFP的作用为负,也就是说当农村金融服务较弱时,ATFP无法从AFDI中得到贡献,这主要发生在第一产业规模极小的省份当中。当农村金融服务超过较低门槛时,AFDI对ATFP的作用转正,超过较高门槛时,AFDI对ATFP的作用提高。实际上,大部分省份在发展到一定年份时,就超过了较高的门槛。因此可以说,在农村金融服务不断提高的过程中,我国AFDI对ATFP的作用是逐渐升高的,我国的农村金融服务起到了融通资金,利于技术吸收转换的作用。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存在以农村人力资本为门槛的门槛效应。具体表现为在低于较高门槛时,AFDI对ATFP的作用变化非常的不显著,但在通过较高的门槛之后,AFDI对ATFP的作用则剧烈提升。但是,与农村金融服务的情况相反,本研究中只有少数省市超过了较高门槛值。因此,我们的结论是,目前,在大部分省市,我国农村人力资本无法在AFDI对ATFP作用过程中起到积极的作用,但通过几个农村人力资本较高的省市AFDI对ATFP的巨大作用可以发现,提高农村人力资本可以使AFDI对ATFP在作用显著提高,因此,需大力提升农村人力资本水平。财政支农仍是当前ATFP提升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ATFP的提升仍然依靠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也就是说目前,我国农业技术进步的动力是外生的,极不符合内生化发展的现代化产业趋势,这个现象有待改善。通过研究结论的提示,本文提出建议的建议有:对于农业外商直接投资,需在谨慎选择的前提下提高引进资本的技术质量、技术来源的广泛性、区域分布的广泛性,因地制宜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对于农村金融服务,应结合政策,提高农村金融服务的便利性和多样性,并结合金融产业特点进行风险控制。对于农村人力资本,应结合教育、科研、以及人才向农业引进的方式,提高其质量。对于农村经济来说,任何的进步对政策环境都存在依赖,因此农村经济政策,产业协调政策同样重要。
【关键词】:农业外商直接投资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832.6;F323
【目录】:
- 中文摘要3-5
- 英文摘要5-10
- 1 绪论10-14
- 1.1 研究的问题及背景10-11
- 1.2 研究的目标及思路11-12
- 1.3 研究的内容与结构12-13
- 1.4 研究的方法及资料13-14
- 2 理论借鉴及文献综述14-24
- 2.1 典型理论借鉴14-19
- 2.1.1 农业经济理论14-15
- 2.1.2 二元经济理论15-16
- 2.1.3 经济增长理论16-17
- 2.1.4 外商直接投资理论17-19
- 2.1.5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19
- 2.2 文献综述19-23
- 2.2.1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文献综述19-21
- 2.2.2 农业全要素增长率的文献综述21-22
- 2.2.3 外商直接投资吸收能力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22-23
- 2.3 本章小结23-24
- 3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理论分析24-30
- 3.1 研究的概念界定24-26
- 3.1.1 外商直接投资概念的基本界定24-25
- 3.1.2 农村金融服务概念的基本界定25
- 3.1.3 农村人力资本概念的基本界定25-26
- 3.1.4 吸收能力概念的基本界定26
- 3.2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26-27
- 3.3 农村金融服务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27-28
- 3.4 农村人力资本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28-29
- 3.5 本章小结29-30
- 4 我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要素现状与问题分析30-40
- 4.1 我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要素现状分析30-36
- 4.1.1 我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现状30-31
- 4.1.2 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现状31-33
- 4.1.3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现状33-34
- 4.1.4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现状34-36
- 4.2 我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相关要素问题分析36-39
- 4.2.1 我国农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问题分析36-37
- 4.2.2 我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问题分析37
- 4.2.3 我国农村金融服务的问题分析37-38
- 4.2.4 我国农村人力资本的问题分析38-39
- 4.3 本章小结39-40
- 5 农业外商直接投资和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的实证研究40-51
- 5.1 全要素生产率计算模型40-42
- 5.2 门槛面板模型42-43
- 5.3 指标设计和数据说明43-45
- 5.3.1 指标设计43-45
- 5.3.2 数据说明45
- 5.4 实证过程与结果分析45-50
- 5.4.1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算45
- 5.4.2 门槛效果检验及门槛估计值计算45-47
- 5.4.3 门槛模型参数估计及结果分析47-50
- 5.5 本章小结50-51
-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51-55
- 6.1 研究结论51
- 6.2 政策建议51-54
- 6.2.1 适度扩大外商直接投资的规模及范围51-52
- 6.2.2 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满足扩大生产需求的能力52-53
- 6.2.3 坚持提高农村人力资本质量53-54
- 6.2.4 推行积极的农业宏观经济政策54
- 6.3 研究展望54-55
- 致谢55-56
- 参考文献56-5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敏;;价格不一定随生产率提高而降低[J];金融研究;1985年05期
2 吴超敏;近年来四川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J];财经科学;1990年01期
3 吴超敏;;四川省工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趋势分析和对策[J];计划经济研究;1990年01期
4 陈云卿;生产率与小公司应用新技术的相互关系[J];管理科学文摘;1994年07期
5 张树武;生产率管理系统模型及实践意义[J];系统工程学报;1995年03期
6 刘志铭;服务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障碍及对策[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0年03期
7 刘志铭;服务企业生产率提高的障碍及对策[J];商业经济文荟;2000年02期
8 徐宏毅,陶德馨;服务业生产率低下的原因分析及改进对策研究[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年06期
9 villuck;;新经济带来生产率奇迹[J];科技创业;2002年03期
10 ;重视生产率提高生产率——2005中国生产率高峰论坛在京举行[J];中国民营科技与经济;2005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姜国君;郭蓉;朱平芳;;中国生产率溢出效应及其机制的微观实证研究:外商直接投资、出口与R&D[A];21世纪数量经济学(第7卷)[C];2006年
2 马甜;;中国电力产业全要素生产率影响因素分析与金融危机背景下的结构调整对策[A];2009年全国博士生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3 赵凤芹;申德超;刘远洋;张祖立;;挤压系统参数对秸秆挤压膨化机生产率的影响[A];农业工程科技创新与建设现代农业——2005年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四分册[C];2005年
4 戴平生;陈建宝;;我国省域工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其影响因素实证分析[A];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暨福建省社科界第五届学术年会——经济改革与发展论坛论文集[C];2008年
5 夏沁芳;许晓娟;;生产性服务业发展与生产率提高——基于1978-2008年北京市金融服务和科技服务的定量分析[A];北京市第十五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获奖论文集[C];2009年
6 祝侃;俞秀宝;于忠军;;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在煤炭企业的应用[A];世纪之交的煤炭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7 蒲郸名;;论雾化负离子健身香烟与生产率发展[A];2006中国科协年会第三分会场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长久;生产率提高改变美经济周期[N];中国财经报;2002年
2 ;美第2季非农生产率提高5.7%[N];证券日报;2003年
3 本报首席记者 任荃 本报实习生 赵方宇;碳生产率 未来经济“紧箍咒”[N];文汇报;2009年
4 郎楷淳 编译;俄罗斯引爆生产率[N];经理日报;2002年
5 郑世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全要素生产率研究日益受到关注[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
6 ;想点儿主意提高生产率[N];经济观察报;2013年
7 王心见;竞争是推动生产率提高的主要因素[N];科技日报;2004年
8 ;电信公司亟待提升资产生产率[N];人民邮电;2002年
9 上海外国语大学国际金融贸易学院院长 章玉贵;提升全要素生产率 挖掘增长潜力[N];证券时报;2013年
10 ;全球经济受益亚洲生产率提高[N];北京商报;200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祝接金;中国地方政府科教支出的生产率改进研究[D];重庆大学;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宽斌;中国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及分解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15年
2 赵雪阳;基础设施对浙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6年
3 董宇慧;中国工业行业二元边际对生产效率的影响研究[D];南京大学;2016年
4 秦臻;江苏制造业增加值率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D];中共江苏省委党校;2016年
5 范存利;两级串行生产线仿真建模与分析[D];重庆大学;2016年
6 金晓琳;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7 贺力;我国软件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研究[D];浙江工商大学;2008年
8 王殿武;中国省际工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及空间效应[D];吉林大学;2014年
9 刘轶;对全球原铝产业2000-2006年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D];山东理工大学;2009年
10 郭婧;从人力资本提升视角的全要素生产率跨国比较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农业外商直接投资与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关系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598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598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