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GIS的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研究

发布时间:2020-04-26 08:37
【摘要】:国家在“十二五”规划中进一步加大了对于落后产能的产业转型力度,通过政策引导,调整产业结构,把推动服务业大发展作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为了响应中央号召,各级地方政府相继出台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战略。武汉市作为湖北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部地区的经济重镇,提出了产业结构跨越式发展的整体发展战略,将自身建成为全国重要的现代服务业中心。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后,体育产业正逐步成为了各大中型城市服务业中的新兴支柱产业之一,日益受到了地方政府的规划重视。虽然武汉市的体育产业经过长期的实践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整体上仍旧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还没有完全形成体系。在当前的城市空间规划领域,地理信息技术(GIS)已经得到了成熟的应用,并不断被推广到其它产业领域。而该技术在体育学领域中的应用仍在逐步引入的过程中,尤其对于体育产业布局领域来说还相对空白。通过引入GIS在城市空间规划方面已有的成熟技术,将会推动武汉市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科学化发展,实现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技术进步。因此,利用地理信息技术(GIS)去规划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对于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和实证研究价值。 本研究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首先对武汉市体育产业发展的经济、社会、地理环境以及城市未来的总体规划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之上,利用增长极理论、点轴理论和地理中心论作为理论支撑,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和Moran’s I指数、Pearson相关系数、Lee’s L系数等相关的研究模型作为技术分析工具,对体育产业中的体育场馆、体育用品商店空间布局及相关配套设施问题进行了规划布局的初步研究,,并对以自然资源为基础的体育旅游等其它新兴项目做了研究展望。 研究认为:(1)目前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外部空间问题主要有土地资源稀缺且利用不合理、城市空间扩展无序、产业空间结构不合理、城市功能结构不明显、城市生态空间逐步恶化等五个方面,需要在体育产业布局时避免上述问题对产业空间结构产生消极影响,并在一定程度上利用产业的关联特性去改善这些问题。(2)武汉市体育场馆的空间分布主要形态形成了“以长江沿岸密集分布、并向两岸城区断层式扩散”的态势。而体育用品商店多分布于各大商圈和高校周边,散装分布的群落形态虽然具有一定的数量集聚,但没有形成规律的网状化分布形态。(3)武汉市体育产业的布局形态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和人口密度指向,并且具有很强的经济依赖性。在体育产业布局时,需要重点考虑这三点因素的影响,结合区域的自然环境,因地制宜地打造科学布局体系。(4)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布局当前主要存在的问题有空间分布密度失衡、功能同构现象严重、产业空间布局软环境函待完善这三个方面。这些问题制约了体育产业的发展,造成了体育资源的闲置浪费,致使“有的地区体育服务排队拥挤,而有的地区无法获得体育服务”这一空间断层现象,需要利用GIS技术对武汉市的体育产业进行空间布局调整,以解决上述问题。 针对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布局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本研究认为可以利用中心地理论去弥补产业空间断层,推动体育场馆的网状化圈层布局,形成“中心城区-边缘城区-城市郊区”的三级圈层结构,在各圈层内逐步形成覆盖半径分别为三公里、五公里和十公里的网状化节点布局。并对现有产业集聚形态进行有效的品类划分,用点轴理论去推进体育用品制造业合理集群,形成功能错分的集聚型消费群落。此外,还要加强政策引导力度,引进大型体育赛事促进体育产业空间合理布局。强化体育场馆的地标性功能,以集聚体育产业绿地的形式去推动城市产业的生态优化布局。
【图文】:

市域城镇体系,武汉市,发展规划,空间布局


3 武汉市城市发展规划的现状分析3 武汉市城市发展规划的现状分析家“十二五”规划的发展思路,武汉市于 2010 年颁布了《武汉0-2020 年)》。该规划主要从市域城镇体系规划、各主要产业规划规划等几个方面对武汉市未来十年的空间布局发展进行了阐述,的主要趋势。由于武汉市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需要依托城市基础之上的研究建议才能保证较高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因而对于(2010-2020 年)》内容的分析对于本研究具有“地基式”的借鉴 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分析图,数字高程,湖北省,坡度


4 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拓展的外部问题4 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拓展的外部问题《武汉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 年)》给了武汉市各产业的布局发展一种宏的政策引导。这种愿景式的引导同时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城市发展在空间资源的一些现有问题。在应用到各新兴产业的发展规划中时,应该考虑这些问题与该行联性。因而对于武汉市体育产业的空间布局研究需要在借鉴该总体规划的基础之上体分析与体育产业相关的外部资源问题,在微观层面上给予体育产业更明确的外部定位,使得研究的布局建议具有更高的针对性和可行性。通过相关资料搜集分析,究认为武汉市体育产业空间拓展的外部问题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4.1 土地资源稀缺且利用结构不合理
【学位授予单位】:武汉体育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12.7-F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池深;刘建坤;罗国程;;美国、意大利、日本体育产业的发展及对我国的启示[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6期

2 侯光辉;陈岚;李明德;;略论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J];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05期

3 胡霞;;中国城市服务业空间集聚变动趋势研究[J];财贸经济;2008年06期

4 赵群毅;周一星;;北京都市区生产者服务业的空间结构——兼与西方主流观点的比较[J];城市规划;2007年05期

5 谢花林;刘黎明;李波;张新时;;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尺度空间自相关分析——以内蒙古翁牛特旗为例[J];地理学报;2006年04期

6 钟耳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社会背景分析[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7 张文忠;大城市服务业区位理论及其实证研究[J];地理研究;1999年03期

8 钟耳顺;地理信息系统应用与社会背景分析[J];地理研究;1995年02期

9 刘阳;董捷;;武汉城市圈土地利用结构与产业结构特点分析[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0年03期

10 刘伟;孙蔚;邢燕;;基于GIS网络分析的老城区教育设施服务区划分及规模核定——以天津滨海新区塘沽老城区小学为例[J];规划师;2012年01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张小川;武汉城市圈产业结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26413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413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61e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