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钩分析

发布时间:2017-03-23 22:14

  本文关键词: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水平的脱钩分析,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当今社会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全球气候变暖首当其冲,已经引起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家,面临极大的碳减排压力,而建筑行业是温室气体排放的最大领域,且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建筑消耗的能源比例还将逐渐攀升。因此,以建筑能耗和经济发展为切入点,研究二者之间的关系,以促进建筑节能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基于国内外能源消耗与经济发展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发展情况,首先运用统计学方法对建筑能耗和经济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指出在全国总体层面二者都呈现增长率逐渐下降的增长趋势,在地区层面二者之间存在很大差异。然后,利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预测了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的倒U型关系,但目前建筑能耗仍处于逐步上升阶段,要实现理想中的拐点需要较长时间。接着,结合Tapio脱钩模型,从全国总体层面和地区层面,对我国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脱钩分析,结果显示:1)我国建筑能耗对经济的依赖程度很强,若不采取措施,很难实现真正意义的脱钩;2)建筑能耗与第三产业产值的脱钩在很大程度上会直接影响建筑能耗与GDP的脱钩,要实现建筑能耗与GDP的脱钩需要第三产业节能技术进步、第三产业生产方式优化、能源利用效率提升等的共同作用;3)随着时间的发展,地区层面的建筑能耗与GDP、建筑能耗与第三产业产值的脱钩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同时脱钩程度也开始逐渐显著,地区整体的发展态势较好。但区域之间变化差距很大,经济发达的东中部地区脱钩程度有所好转,而西部地区则趋向于恶化。最后,基于研究结果,从政府、产业和公众角度提出相关对策建议,旨在促进建筑能耗与经济的脱钩。本研究不仅可以为国家制定有关建筑节能政策和经济发展策略提供理论参考,而且对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经济模式转变、科学技术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建筑能耗 经济发展 库兹涅茨曲线 脱钩模型 建筑节能
【学位授予单位】:重庆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201.5;F124
【目录】:
  • 中文摘要3-4
  • 英文摘要4-9
  • 1 绪论9-19
  • 1.1 研究背景9-10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1 研究目的10
  • 1.2.2 研究意义10-11
  • 1.3 国内外文献综述11-16
  • 1.3.1 脱钩理论的应用研究11-13
  • 1.3.2 建筑能耗计算方法的研究13-16
  • 1.3.3 经济发展对建筑能耗的影响研究16
  • 1.4 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研究内容16-18
  • 1.4.1 研究方法16-17
  • 1.4.2 技术路线17
  • 1.4.3 研究内容17-18
  • 1.5 本章小结18-19
  • 2 研究理论基础19-27
  • 2.1 建筑能耗的定义及构成19
  • 2.1.1 建筑能耗的定义19
  • 2.1.2 建筑能耗的构成19
  • 2.2 建筑能耗的计算方法19-22
  • 2.3 经济发展水平指标的界定22
  • 2.4 脱钩理论22-25
  • 2.4.1 脱钩理论的内涵22-23
  • 2.4.2 OECD脱钩模型23-24
  • 2.4.3 Tapio脱钩模型24-25
  • 2.5 本章小结25-27
  • 3 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分析27-39
  • 3.1 数据收集及处理27
  • 3.2 经济发展水平现状分析27-29
  • 3.2.1 全国层面27-28
  • 3.2.2 地区层面28-29
  • 3.3 建筑能耗现状分析29-33
  • 3.3.1 全国层面29-31
  • 3.3.2 地区层面31-33
  • 3.4 本章小结33-39
  • 4 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的脱钩模型构建39-47
  • 4.1 建筑能耗与经济发展的关系预测39-43
  • 4.1.1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39-40
  • 4.1.2 建筑能耗与经济增长的关系40-43
  • 4.2 脱钩模型的构建43-46
  • 4.3 本章小结46-47
  • 5 建筑能耗与经济水平脱钩弹性的实证分析47-61
  • 5.1 全国建筑能耗与经济水平的脱钩分析47-50
  • 5.2 区域建筑能耗与经济水平的脱钩演变分析50-59
  • 5.2.1 逐年分析50-51
  • 5.2.2 分阶段分析51-57
  • 5.2.3 整体时间段分析57-59
  • 5.3 本章小结59-61
  • 6 对策建议61-65
  • 6.1 以政府为视角的对策建议61-62
  • 6.1.1 加强建筑节能政策制定与实施,营造建筑节能环境61
  • 6.1.2 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节能技术61-62
  • 6.1.3 因地制宜的开展节能减排和低碳经济工作62
  • 6.2 以产业和公众为视角的对策建议62-63
  • 6.2.1 选择合理生产工艺,,提升服务技术62-63
  • 6.2.2 加强自身建筑节能意识,实施绿色消费63
  • 6.3 本章小结63-65
  • 7 结论与展望65-67
  • 7.1 结论65-66
  • 7.2 不足与展望66-67
  • 7.2.1 研究不足66
  • 7.2.2 展望66-67
  • 致谢67-69
  • 参考文献69-75
  • 附录75-87
  • A.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75
  • B.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参与的研究课题目录75-76
  • C. 附表76-87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薛艳冰;马大炜;王烈;;列车牵引能耗计算方法[J];中国铁道科学;2007年03期

2 赵辉;张声远;杨秀;江亿;;中国六个典型城市休闲能耗的调研与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年01期

3 高盛立;吴苏龙;;能耗标识与建筑全寿命能耗估算的构想与实践[J];建筑节能;2013年03期

4 谢朝泉;;现场离心泵的能耗计算[J];炼油设备设计;1981年03期

5 谢守穆;冷桥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分析[J];新型建筑材料;1995年03期

6 万s

本文编号:26468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6468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4e9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