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
【图文】:
从现有的研究文献可以看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东北老工业基地虽然工业基础较好,但经济增长却长期乏力,发展速度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差距越来越大。因此,研究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具有重要的理论现实意义。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是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具体研究思路如下:首先,对现有国内外关于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影响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综述,通过对现有文献的梳理可以发现,研究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涉及到产业发展理论、技术创新理论和经济增长理论等,本文对这些理论进行了概述,以便为后文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其次,要研究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就要对近年来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比分析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比较高的地区,如东部地区的差距,以找出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和优势;第三,为了更加具体的分析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本文在论述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影响机制的基础上,构建计量模型验证了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第四,按照国家的分类标准,本文把高技术产业细分为五大行业,通过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不同细分行业对经济增长具有的不同影响,对比分析了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差距;第五,本文通过门限回归模型研究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及其细分行业发展对经济增长的门限特征;第六,本文通过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了高技术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经济增长效应。最后,本文分析了制约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并结合东北地区当前经济发展形势和产业发展基础,提出了促进东北地区高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本文的研究思路和框架如图1-1所示。1.2.2 研究方法
首先,从产出层面来看,截止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为139969亿元,利润总额为8986亿元。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和分析问题的简便性,本文选择主营业务收入这一指标来具体进行分析,由图3-1可以看出,从1996年到2015年,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2015年达到了这19年来的最大值,即139969亿元,但是其增长速度却处于波动变化之中,2015年其增长速度相对较小,为9.89%。我国高技术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进入21世纪以来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其主营业务收入不断增加,占制造业的比重一直较大。如图3-2所示,我国高技术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制造业的比重,虽然在2003年至2011年呈现出下降趋势,但在近些年来逐步有了回升的趋势,到2014年,这一数值为13.02%。结合图3-1和3-2进行分析可以得到,我国高技术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的绝对数额处于逐年上升趋势,但是当将制造业考虑进来时,这一相对数额则出现了先下降后短暂回升的趋势。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F276.44;F1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内蒙古计委赴广东调研组;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关于广东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J];北方经济;1999年08期
2 石光;;典型国家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主要特征及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8年02期
3 毛慧红,颜建华;高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增长关联性的实证分析——对上海、北京两地案例的比较[J];上海综合经济;2004年06期
4 刘彦;高志前;;当前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五个问题[J];中国科技论坛;2008年10期
5 王海龙;刘佳;;我国省区高技术产业发展水平评价与模式分析[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年22期
6 王元;;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回顾与展望[J];科学新闻;2002年03期
7 刘荣利;;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策[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8年18期
8 张钟文;叶银丹;许宪春;;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作用研究[J];统计研究;2017年07期
9 赵玉林;张钟方;;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用的实证分析[J];科研管理;2008年03期
10 周华富;;高科技产业 浙江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高技术产业发展与“十一五”发展思路[J];中国创业投资与高科技;200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秦海菁;;高技术产业发展规律[A];新观点新学说学术沙龙文集5:高科技的未来——正面与负面影响[C];2007年
2 张占仓;;“十二五”规划中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战略初探[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3 吕学山;;黑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探究[A];黑龙江省第十一次统计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12年
4 黄志民;;政府在推动广西高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社会科学篇)[C];2004年
5 孔德涌;;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与应对策略[A];第三届中国科学家教育家企业家论坛论文集[C];2004年
6 秦海菁;;构建有利于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A];节能环保 和谐发展——2007中国科协年会论文集(三)[C];2007年
7 周轶昆;;深圳高技术产业发展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研究[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6年第1期 总第9期)[C];2017年
8 周伟;;世界城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的趋势特征及其对北京市的启示[A];2012城市国际化论坛——世界城市:规律、趋势与战略选择论文集[C];2012年
9 史新红;;以高技术产业引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基于宝鸡市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10 陈云;刘定平;冯晓燕;王湛春;;基于面板数据模型的河南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现场统计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吕红星;高技术产业发展释放四大信号[N];中国经济时报;2016年
2 记者 赵伟;大力推进高技术产业发展 促进新型产业形成和集聚[N];长春日报;2007年
3 朱剑红;高技术产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发布[N];人民日报;2007年
4 记者 夏晓、实习生 梁思思;高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N];江西日报;2006年
5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 张于U,
本文编号:270362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03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