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关系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1 22:48
【摘要】: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二十一世纪新型的产业经济形态获得了迅猛的发展,在网络化知识经济和智能化消费升级的时代背景下,其高附加值的经济效益表现形式日益受到世界各地的关注与重视。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中所表现出来的极强的产业渗透性和转型引领性作用更是体现在了对传统产业发展模式的颠覆式创新、对产业结构的系统化提升和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构成上。近年来随着部分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深入发展,依托富有地域特色的资源优势,借助政府和市场的双位运行体系,呈现出了类似于自然生态系统生态性质和动态演进的特点,形成了整合政府、企业、高校和社会资源,具有完整产业链条的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目前针对将产业生态运行的研究理念深入到文化创意产业的研究中的情形并不完整和充分,关于推动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相关研究更是处于基础理论性研究向数据化技术性分析发展的过程阶段,如何有效的将一个城市多元复杂的经济指标进行聚合分析,如何运用传统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研究视角切入文化创意产业生态演进研究更是当下方兴未艾的研究领域。本研究尝试从区域协同创新视角领域切入,运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从生产要素驱动模式向创新驱动模式转变的契机,针对区域协同创新中强调的知识、信息等创新要素在产业生态中的配置效率及创新机制的特点来研究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关系,探索通过区域协同创新中知识创造和管理能力、知识创新和转化能力、创新协同配置能力、场域环境支撑能力和创新价值经济溢出能力等主成分维度来分析其对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的驱动效率关系,从而有助于科学的把握区域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中的关键问题,从而制定相关政策,优化区域资源配置投入,实现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不断实现基于区域特色的高质高效的发展。本研究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第一,从文创创意产业生态发展的研究背景及国内外研究的现状出发,梳理阐述了本文研究所涉及的三大相关理论:区域协同创新的相关研究,文化创意产业的相关研究和生态系统演化的相关研究,挑选整理了前人研究中与本研究相关的各种研究概念,主要观念、发展脉络及其分析模型与架构。并首先在此基础上对比分析了协同创新和区域协同创新的概念结构,梳理了基于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以及目前国内外对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因研究内涵的不同所导致的多种差异性评价指标体系,并基本明确本文研究中将采用的主成分分析法进行聚合分析的研究策略。其次对目前文化创意产业进行归纳整理,发现了其研究正在由产业概念表述研究结构向定量分析的产业经济学研究进行转向和深入,微观性研究不断向宏观性、微观与宏观结合性研究转变,研究的领域更加具有区域产业生态性特征,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本研究方向的价值与意义。同时,基于文化创意产业的产业生态性特征,梳理了产业生态系统研究的发展进程及其演进的模式,明晰了其演进过程是一个开放的复杂适应系统。第二,基于文献归纳的基础研究和科学性、系统性、代表性、可操作性和相互一致性原则,构建知识创造与管理能力、知识创新与转化能力、创新协同配置能力、场域环境支撑能力和创新价值经济溢出能力这五大分析维度,并根据文献基础假设性提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模型,整理通用性基础研究性要素指标28个,并收集2011-2015年杭州市公开的经济发展统计数据为统计数据来源,运用相关分析法和主成分分析法,通过相关系数矩阵得出16个评价指标、并通过累计贡献率统计和主成分系数检验得出杭州协同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和近5年的发展趋势。第三,参照文化创意产业及生态系统的理论逻辑,分析构建了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评价指标体系及评价模型,从生态群落内部投入、有机环境性投入和无机环境性投入梳理出15个测评指标,通过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梳理出8个产出测评指标,并同样采用杭州市5年的产业统计数据为统计来源,通过因子分析法得出的分析矩阵检验得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测评统计方程。第四,基于通过前面对区域系统创新能力评价模型和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测评研究,运用R平方作为选取最优模型的评判标准,应用逐步回归法构建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关系的测评方程和逻辑模型,并通过杭州近五年的数据进行统计验证,得出杭州协同创新能力中的知识创造与管理能力、知识创新与转化能力及场域环境支撑能力对杭州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演进起到明显的推进作用,同时可以进一步探究创新协同配置能力和创新价值溢出能力未起到显性作用的原因与对策性分析。第五,在通过杭州为例得出的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产出绩效的关系模型后,本研究通过北京,上海,深圳等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为发达的城市进行多案例结构的适用性研究,通过多个城市的对比性验证和分析,进一步完善解释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产出绩效关系模型。第六,最后通过对杭州,北京,上海,深圳的多案例横向比对分析,探究各个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特点对文化创意生态系统演进的不同影响以及相关的对应性发展政策研定,同时也是反映区域协同创新能力影响下,各个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特色以及对研究其他城市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与发展提供借鉴性意义。
【图文】:

模型图,能力结构,区域,模型


图 2-3 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结构模型2.1.4 区域协同创新理论研究总结通过梳理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看出,近年来,有关区域协同创新问题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而已有的文献为协同创新理论的扩展以及实践层面的创新集群持续发展提供了分析框架基础,,协同学理论为区域创新能力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当前研究大多侧重于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影响因素分析、以及内在机制分析方面,尤其是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测度和评价方面,现有的各评价指标体系差异性较为明显。当前大多数的文献主要是根据区域协同创新能力的分解而建立的层次结构关系,并基于此建立指标体系。如欧洲创新排行榜 EIS、19

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基本模型


信息资金支持种群 信息 资金 技术和设备......……图 2-5 创意产业生态链结构王向丽(2013)对刘寿吉提出的创意产业生态系统的一般模型进行了优化,提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基本模型,更加强调系统内通过物质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自由流动和循环产生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关系,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是具有自我调节功能和共生关系的有机整体,如图 2-6 所示。环境灵感………(艺术家)创意作创意产品生产加工营销分解者(用户市场)政府 产业协会 培训机构 金融服务机构 交易机构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美术学院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8
【分类号】:G12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林至颖;;文化创意产业价值链与互联网交融[J];中国商界;2015年Z1期

2 付超;;天津市体育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9年01期

3 邵启富;;武陵山片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探析[J];才智;2018年35期

4 曾玉娟;;加快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对策[J];新重庆;2012年01期

5 梅松文;;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几种模式[J];炎黄纵横;2008年10期

6 吴绍阶;;从韩国经验看重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J];新重庆;2008年03期

7 周美娟;;文化创意产业驱动构建“4+4”产业新格局的调查研究[J];智富时代;2018年12期

8 曹道红;;当涂县文化创意产业调查与思考[J];中共马鞍山市委党校学报;2012年03期

9 ;我市成功举办“航天文化创意产业与汕头玩具动漫产业对接高峰论坛”[J];汕头科技;2009年04期

10 陈伟杰;;肇庆市文化创意产业研究[J];珠江教育论坛;201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蒋越;;冬奥背景下我国体育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A];2017科技冬奥论坛暨体育科技产品展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7年

2 李豫闽;;察言观色:海峡两岸文化创意产业词语释义[A];两岸文化发展与创新——第四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文集[C];2016年

3 吴巍巍;黄后杰;;闽台妈祖文化创意产业之比较研究[A];两岸文化发展与创新——第四届两岸文化发展论坛文集[C];2016年

4 周建新;张其富;;中国经济特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A];中国经济特区研究(2016年第1期 总第9期)[C];2017年

5 张露胜;;博物馆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个性化研究[A];中国博物馆协会博物馆学专业委员会2014年“博物馆个性化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4年

6 周宇;;浅析文化创意产业对铸件包装设计的重要性[A];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2017年

7 林少雄;;视觉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特质及发展[A];全面深化改革与现代国家治理——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4年

8 罗昌智;林咏能;;培育支柱性产业地位 促进创意经济协同发展[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4)[C];2014年

9 王俐容;;台湾文化创意产业政策述评[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4)[C];2014年

10 林义斌;;台湾文化创意产业中的设计产业[A];两岸创意经济研究报告(2014)[C];201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南通大学商学院 陈昭锋;让文化创意产业有“创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

2 记者 许亚群;北京:力争“十三五”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15%[N];中国文化报;2016年

3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著名经济学家 厉无畏;精到的理论建树 丰富的践行实证[N];中国文化报;2016年

4 记者 马北北 李新玲;北京西城区3亿元设立文化创意资金[N];中国青年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张黎姣;去文化创意产业创业,机会多多[N];中国青年报;2012年

6 本报记者 龚瑜;展青春才智 筑创意之都[N];中国青年报;2011年

7 驻福建记者 黄国勇;福建文创奖评选助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N];中国文化报;2018年

8 本报记者 魏晓霞;文创园绘出北京旅游新风景[N];中国旅游报;2016年

9 宋冰冰 本报记者 朱晨辉;海淀文创产业十年镜鉴[N];中国企业报;2016年

10 本报实习记者 唐弋;文创产业发展需借新轨道[N];中国文化报;201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佳;区域协同创新能力与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演进关系研究[D];中国美术学院;2018年

2 曾涛;我国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评价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6年

3 吴yP昕;Web2.0背景下的新兴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13年

4 陈燕;闲置空间再生中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13年

5 邓晓辉;新工艺经济时代的文化创意产业研究[D];复旦大学;2006年

6 郑洪涛;基于区域视角的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D];河南大学;2008年

7 张望;中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模式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8 周宇;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及其扩散效应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3年

9 王秀伟;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博物馆文化授权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6年

10 韩顺法;文化创意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左茜;当代文化创意产业建筑空间设计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7年

2 徐丹;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中的政府行为研究[D];苏州大学;2018年

3 邢俊杰;基于地域文化的文创产品开发设计[D];昆明理工大学;2018年

4 王晓敏;东北地区文化创意产业生态系统发展研究[D];哈尔滨师范大学;2018年

5 褚岚翔;我国文化创意产业集聚的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8年

6 周家羽;文化创意产业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7 祝欣悦;文化创意产业集聚效应测度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8年

8 丁友林;文化创意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D];华侨大学;2018年

9 刘威妍;我国公共图书馆开展文化创意产业的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2018年

10 吴丹丹;文化创意产业下家具产品的可持续设计[D];吉林大学;2018年



本文编号:27085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085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c63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