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

发布时间:2020-07-02 10:33
【摘要】:作为一门综合性表演艺术,话剧具有现场性、即时性和互动性等特征。这些特征构成了话剧独特的艺术魅力,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话剧艺术的产业化开发进程。文化工业时代,机械复制造就的低成本流通,快捷便利的休闲放松方式,培育了不断吞噬及消化具有浓厚商业气息的文化产品和服务的网生代观众。话剧这种需要长期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艺术形式,已经很难被列入他们的文化消费清单中。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冲击下,话剧艺术面临着一系列困境,如演出成本高、原创力不足、缺乏完善的市场化运行机制等。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生存与发展的危机与契机并存。“IP”这一元素正不断撬动着传统话剧产业的运作模式和经验,一种内藏的裂变隐喻着话剧产业的变革与重构。本文认为,话剧IP作为一种文化艺术资源和版权资源,能够促进话剧艺术的市场化和产业化进程,推动话剧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为了满足用户的文化娱乐消费需求,围绕话剧IP可以进行全产业链、全价值链的战略布局。基于话剧IP的号召力与知名度,对同一话剧IP可以进行动漫、游戏、音乐、影视、文学等各种形态的多元化开发。话剧产业与其他产业领域的用户在话剧IP的带动下开始在这些领域之间流动,话剧市场与泛文娱市场之间也开始产生互补与联动关系。在话剧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过程中,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融合现象显得尤为突出。话剧产业化的开发类型中有文学化、动漫化、游戏化、影视化等方式。通过对资料数据的整理,本文认为,话剧IP影视化开发是目前能够非常快速有效推动话剧产业化的路径之一。本文关注的“话剧IP影视化开发”是基于话剧IP之上的产业融合式开发。就理论意义而言,本文充实了话剧IP开发运营体系、话剧产业运行机制、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发展理论。就实践意义而言,一方面是对话剧IP影视化开发实践层面的借鉴意义,另一方面是对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实践问题的借鉴意义。本文紧紧围绕着“话剧IP影视化开发”,通过对大量资料数据的梳理和推导,遵循现状-背景-问题-原因-过程-结果-案例-对策的研究路径,界定了三个核心概念,论述了话剧产业的发展概况、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问题、话剧IP改编影视剧的问题,分析了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案例,探究了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历史脉络、驱动因素、效果效应等发生发展的机理机制,得出了话剧IP影视化开发路径的优化建议。为了把握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内在机理,本文灵活运用产业经济学、公共政策学、艺术学、文化研究等学科知识,通过借鉴产业融合理论,对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过程路径模式,结果与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话剧IP影视化开发不仅仅是话剧IP影视化改编问题。本文认为,话剧IP影视化开发还表现为话剧IP在影视产业层面的开发,包括对话剧作品的录制、翻拍、改编、广播、放映、直播、周边文创衍生品、移动剧影院、主题影视乐园等。本文认为,融合式开发是开发的一种重要模式。话剧IP影视化开发也能从侧面体现基于话剧IP的产业融合发展的新业态和新趋势。在话剧IP影视化开发过程中,话剧IP促进了话剧艺术和影视艺术之间的交流与融合,这种融合与交流又引起了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业态发展和生态布局的变化。通过借鉴产业融合理论,本文试图对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动力机制和过程模式进行分析。这也为解释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路径或模式、影响与结果提供了理论依据。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动力因子分为内生动因和外生动因。内生动因包括艺术动因、市场动因和产业动因,外生动因包括政策动因和技术动因。其中,艺术动因是指话剧与影视间有强艺术关联性和弱艺术差异性,以及艺术创新力和艺术生态环境的驱动因素。市场动因是指话剧市场和影视市场的互惠性、从消费者角度出发的市场需求的驱动因素。产业动因是指话剧产业和影视产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以及产业升级转型的驱动因素。技术动因是指VR技术、多媒体(舞台、影视)制作技术、话剧IP相关版权技术等高新科技驱动因素。政策动因是指话剧、影视的市场结构垄断因子以及产业管理政策制度的驱动因素。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驱动机制为竞争和协同。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是从无到有、不断融合、动态演变的过程,并以话剧IP影视化产品的出现为标志物和分水岭。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融合模式有延伸式、重组式和渗透式三种类型。这三种类型分别对应了话剧产业和影视产业融合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出现的融合型产品也为话剧IP的影视化开发提供了参照的样本与模板。随着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内外部条件的不断演变,话剧院团及公司主动地将业务延伸至影视领域,影视公司也主动地向话剧院团及公司购买话剧IP或者资助话剧IP资源的开发。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主体通过积极调动与整合行业资源,不断研发话剧IP影视化产品,带动了话剧产业和影视产业的创新和变革。演艺业和影视业为开心麻花集团的主营业务板块,其围绕话剧IP开展的一系列关于影视文本的生产实践活动,能够进一步佐证前文所得出的结论。因此,本文将开心麻花集团作为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个案研究对象,探讨和总结了该案例的经验和启示。分析表明,开心麻花运营模式是以话剧与影视为核心的多业务协同合作模式。开心麻花话剧IP影视化产品类型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种形式:电影,春晚小品、网络剧(包括网络剧场、网络情景喜剧)、电视栏目剧、电视综艺竞赛节目。针对开心麻花话剧IP影视化开发现状,本文从以下几个维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实现话剧IP价值最大化的条件与路径;开发多种商业话剧类型,探索多元商业模式;以话剧IP为核心,促进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融合发展。根据本文在第一章论述的话剧产业发展概况,第二章提出的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问题,第三章归纳的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理论,以及第四章总结的个案经验和启示,本文在第五章中分别从政府、市场和社会三大层面对话剧IP影视化开发路径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建议。研究表明,话剧IP影视化开发的主要问题为:话剧IP改编乱像,大多为单向影视化改编;过于迎合市场需求,缺乏优质原创话剧IP;用户错位不统一,话剧IP联动效应不佳;未形成闭环产业链,产业内外融合度低。话剧IP改编影视剧的主要问题为:在内容创作方面,未注意话剧与影视的艺术差异性,改编效果欠佳;在内容生产方面,话剧演员受话剧表演惯性所束,其影视表演有局限性;在市场开发方面,话剧IP改编影视剧类型单一,市场开发程度低;在IP开发的持续性方面,改编剧市场趋于饱和,话剧IP仍需持续打造。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就政府层面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建立以话剧IP保护与开发为核心的内容产业融合发展制度体系:激励提升科技创新力,减轻融合客观障碍;实时监管预测融合阶段,动态转换管理调控模式;健全体制机制及政策体系,提供融合外部环境支撑;再造城市文化空间,推动“话剧+影视”产业融合发展。就市场层面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激发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的IP融合发展活力:分化合流受众群体,分类建立反馈机制;加大原创话剧IP供给,研发融合型产品服务;突出话剧独特灵氛光晕,促进多种艺术形态融合;加深产业生态多元融合,加强产业内外部联动发展。就社会层面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构筑话剧产业与影视产业融合发展的社会公众基础:整合社交媒体资源,转变升级消费者角色;发挥自组织运行优势,推动话剧进入新观演场域;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模式,深入探究融合内在机理;积极普及话剧艺术教育,扩容受众及复合型专业型人才。
【学位授予单位】:华东政法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9
【分类号】:J824;J94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杨帆;嵇天雨;;浅谈IP电影的传播策略[J];数字传媒研究;2019年11期

2 陈开晟;;IP电影的后电影转向及其本体维度[J];电影评介;2019年16期

3 高兴凯;;广播电视传输中网络IP技术的应用分析[J];卫星电视与宽带多媒体;2019年22期

4 陈杏娟;高启;;互联网+背景下IP剧广告价值研究[J];声屏世界;2019年11期

5 黄媛媛;;出版行业IP开发的审美考量与产业构建[J];今传媒;2019年12期

6 吴韦朋;;品牌经济下如何打造个人IP?[J];品牌研究;2019年10期

7 周世杰;;体育IP火爆的成因以及未来发展[J];新闻战线;2018年18期

8 杨扬;;“话剧IP电影”的营销策略——以“开心麻花”电影为例[J];当代电影;2019年01期

9 刘佩瑶;;“泛娱乐”概念的提出对IP电影的影响以及思考[J];视听;2019年04期

10 许航;;《熊出没·原始时代》:国产动画IP的“逆袭”与成长[J];电影新作;201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朱建明;;我国体育赛事IP商业价值开发研究[A];第十一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9年

2 郭培宇;;我国体育赛事IP发展研究[A];2017年全国竞技体育科学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汇编[C];2017年

3 许毅;;对于IP监控系统发展的分析[A];天津市电视技术研究会2009年年会论文集(1)[C];2009年

4 向九松;季鸿宇;柏林;;精品IP综合承载网构建思路探讨[A];中国通信学会信息通信网络技术委员会2011年年会论文集(上册)[C];2011年

5 王利红;陈金鹰;蒲红梅;;移动IP增值业务特点与未来发展分析[A];四川省通信学会Ip应用与增值电信技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6 王睿;肖丽媛;王正;王海宁;;IP网络中端到端时延估计方法[A];2013年全国通信软件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3年

7 刘海鹏;张根度;;通用分组无线业务和移动IP中移动管理研究[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8 张慧媛;杨放春;;可与智能网互通的IP网呼叫模型的研究[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9 吴铃铃;周干民;何伟;高明伦;;IP软核的形式化验证[A];全国第十五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3年

10 李杨;侯艳芳;;基于IP网络的数字远程视频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A];冶金自动化信息网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阿里体育CEO 张大钟 本报记者李娟 采访整理;阿里体育要把IP价值最大化[N];经济观察报;2015年

2 丁道师;IP+时代 酷我音乐的长音频新想象[N];中国消费者报;2020年

3 陈兵来;借势IP驱动品牌培育升级[N];东方烟草报;2020年

4 记者 葛怡婷;从IP形象到产品故事 成功授权商的秘诀[N];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

5 记者 葛怡婷;非遗藏羌织绣 借力IP授权“出海”[N];第一财经日报;2020年

6 兰若;“IP电影”热的冷思考[N];人民日报;2015年

7 时报记者 王梓;韩企:期待在新区打造“爆款”IP[N];滨海时报;2019年

8 朱嘉明 本报记者 龚艳平;红色旅游超级IP是怎样炼成的[N];江西日报;2019年

9 本报记者 刘袭 特约记者 李珂 通讯员 韦斌 郑艳艳;“文旅+电竞”打造旅游新IP[N];海南日报;2019年

10 本报记者 李豪悦;热衷IP消费 九零后只“悦己”不克制[N];消费日报;2019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刚;高性能IP查找与报文分类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3年

2 郑大伟;下一代全IP无线网络移动性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8年

3 张溯;集成电路工程学及IP评测技术的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4年

4 吴亦川;互联网无线接入系统中IP报头压缩算法的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软件研究所);2005年

5 王玉明;支持IP漫游的多跳接入技术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刘银龙;无线异构IP网络的移动性管理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1年

7 杨华卫;基于多路径路由的IP网流量工程问题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8 黄国盛;移动IP的切换与移动性管理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9 晋晓辉;无线局域网和IP服务质量关键技术的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10 黄鹂声;基于被动测量的IP网络性能与故障管理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婉;网络文学IP影视化的粉丝迁移影响因素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9年

2 刘羲新;面向下一代移动互联网的IP标签识别处理技术[D];广东工业大学;2019年

3 邱益倩;产业融合背景下话剧IP影视化开发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9年

4 李畅;数字漫画IP运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9年

5 孙志豪;基于IP代理池的股票板块爬虫设计与实现[D];辽宁大学;2019年

6 赵品映;“局座召忠”微信公众号“IP化”的内容生产与商业变现研究[D];云南大学;2018年

7 张琳;SD出版社IP运营策略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9年

8 孙琳;SCWC公司大熊猫IP运营模式设计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9年

9 马悦;分享时代下呼和浩特市文化客厅品牌IP创建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年

10 张恩尧;美国大众图书IP运营策略研究[D];河北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73809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3809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6c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