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29 17:01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全球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大以及公众对环境保护关注度的上升,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成为各国获得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有效途径。产业集群和供应链管理作为有效的区域经济发展载体和组织管理范式,正在逐渐成为地区经济实体和企业生存发展的关键。浙江是国内最先发展太阳能发电产业的省份之一,光伏产业发展迅速。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发展现状,发现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对应的解决措施,进而推动浙江省光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以产业集群以及集群式供应链的相关理论为理论基础,以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为研究对象开展研究。通过对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现状的阐述,结合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水平的评价结果,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四点: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定位不明确,整体竞争优势不明显;光伏产业集群集聚程度较低,提升空间较大;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的发展环境有待优化。通过对存在问题产生原因的剖析,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分别为:规划光伏产业整体发展战略,明确产业集群定位,形成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推动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结构升级,提高光伏产业集聚程度;鼓励光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借助高新技术加快光伏产业发展;改善光伏产业集群发展环境,提供优质配套服务。最后,以嘉兴为例,分析嘉兴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现状,并提出了具体的对策建议:加大光伏产业上游企业产品财税政策扶持,引进知名企业;加大多晶硅提纯项目融资力度;鼓励嘉兴光伏产业上游企业自主创新。本文的创新之处有两点:首次将集群式供应链相关理论应用于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研究;建立了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实现了对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水平的客观评价;以浙江省光伏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其集群式供应链的发展路径,针对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对应的对策。
【关键词】:集群式供应链 光伏产业 产业集群
【学位授予单位】:华北电力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274;F426.6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1章 绪论10-17
  •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10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0-15
  • 1.2.1 国内外光伏产业发展现状10-13
  • 1.2.2 集群式供应链国内外研究综述13-15
  • 1.3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15
  •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15-16
  • 1.5 技术路线16-17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17-29
  • 2.1 产业集群17
  • 2.2 供应链管理17-20
  • 2.2.1 供应链管理17-18
  • 2.2.2 供应链管理发展趋向18-20
  • 2.3 集群式供应链20-25
  • 2.3.1 集群式供应链概念20
  • 2.3.2 集群式供应链的结构模型及形成机理20-21
  • 2.3.3 集群式供应链的类型21-23
  • 2.3.4 集群式供应链的特点及作用23-25
  • 2.4 集聚测评指标25-27
  • 2.4.1 行业集中度26
  • 2.4.2 赫芬达尔-赫希曼指数26
  • 2.4.3 基尼系数和区位熵26-27
  • 2.5 本章小结27-29
  • 第3章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现状29-35
  • 3.1 浙江省光伏产业发展历程29-30
  • 3.2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路径30-33
  • 3.2.1 裂变阶段30-31
  • 3.2.2 集聚阶段31-32
  • 3.2.3 成链阶段32-33
  • 3.3 浙江省光伏产业的集群式供应链产业构成现状33
  • 3.4 本章小结33-35
  • 第4章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水平分析35-44
  • 4.1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水平分析35-37
  • 4.1.1 数据来源说明35
  • 4.1.2 浙江省光伏产业的行业集中度35
  • 4.1.3 浙江省光伏产业的赫芬达尔指数(HHI)35-36
  • 4.1.4 浙江省光伏产业的区位熵指数36-37
  • 4.1.5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水平的总体评价37
  • 4.2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水平评价37-41
  • 4.3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中存在的问题41-42
  • 4.4 本章小结42-44
  • 第5章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对策研究44-50
  • 5.1 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对策44-46
  • 5.2 浙江嘉兴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发展对策建议46-48
  • 5.3 本章小结48-50
  • 第6章 研究成果和结论50-52
  • 参考文献52-54
  • 致谢54-55
  • 作者简介5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金亮;;如何优化企业集群式经营[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8年20期

2 宋晓旭;;集群式模块课程体系在员工培训中的构建[J];人才资源开发;2009年04期

3 易元红;;支持集群式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1期

4 易元红;;集群式中小企业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以武汉城市圈为例[J];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5 易元红;;武汉城市圈集群式民营企业实证研究[J];改革与战略;2011年12期

6 刘友金;袁祖凤;周静;姜江;;共生理论视角下产业集群式转移演进过程机理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年08期

7 王泉平;;浙江服装企业集群式“走出去”现状和对策研究[J];管理观察;2013年21期

8 王祖强;;浙江集群式民营企业的典型特征、组织模式与发展趋势[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年01期

9 刘秀荣;;中小企业集群式跨国经营的对策探究[J];高等职业教育(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7年01期

10 朱景和;孙加林;;集群式:中色集团境外开发新突破[J];世界有色金属;200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王艳珍;何红;;集群式融资与中小企业融资难之“马太效应”的破解[A];黑龙江省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家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中小企集群式落脚海外的平台[N];民营经济报;2008年

2 记者 谢卫群;国内速度最快集群式计算机问世[N];人民日报;2000年

3 记者 陈卫东;集群式高性能计算机系统有创新[N];科技日报;2000年

4 陈军君;八大行业中小企业集群式高成长[N];中国经济时报;2004年

5 王裕;百万干群共建“集群式”文明村[N];南方日报;2006年

6 商务部研究院海外投资研究中心主任 邢厚媛;助推集群式“走出去”政府应发挥更大作用[N];国际商报;2011年

7 荆晓欢;邢台市分行的集群式开发[N];中国邮政报;2013年

8 杨立强 卢进勇;跨国公司集群式对外投资模式研究[N];中国冶金报;2012年

9 本报通讯员 金厚勋 王建国 本报记者 彭广余 李先昭;淮安:向集群式现代经济转型[N];新华日报;2014年

10 国宁;扬州宏志班:集群式帮扶的有效探索[N];成才导报.教育周刊;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周敏李;集群式供应链成本核算与控制模型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2 李莉;集群式供应链风险形成机理与评估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0年

3 谢清纯;陶瓷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姗姗;基于Agent仿真的集群式供应链服务运营策略研究[D];河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李毛毛;高校集群式实验建筑设计研究[D];重庆大学;2016年

3 严君;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6年

4 刘晓旭;集群式组织绩效研究[D];燕山大学;2012年

5 何德海;中小企业集群式国际化研究[D];北京工商大学;2010年

6 董海娟;集群式供应链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璇;基于系统动力学的集群式供应链库存协作研究[D];中南大学;2009年

8 周静;基于扎根理论的集群式产业转移影响因素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年

9 王冲;集群式供应链跨链库存协作模型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08年

10 王磊;集群式供应链跨链间库存协调机制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关键词:浙江省光伏产业集群式供应链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494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494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811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