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3-30 16:00

  本文关键词: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中药材产业具有绿色、生态经济之称,是最具有发展潜力产业。近年来,我国大力度发展现代中医药及生物医药技术,取得较大成绩并深受市场欢迎,具有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强大的发展优势。河源市是广东省内主要的中药材产区的其中之一,在河源市整体经济收入中,目前中药材产业经济收入已成为该地区重要组成。当前的绿色转型以及集约型的大背景下,中药材的研究有着很高的现实意义。为推动河源市农民工的再就业及农民收入的显著提高,这需要提升中药材产业生态化的水平,进而打好区域中药材在市场中的品牌,促进该地区农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这还对河源生态经济的建设有着着实地促进作用。河源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在广东全省范围内经常是垫底的,如何将自然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收入,也是河源人民面临着的现实问题。河源市地处粤东北,对于发展中草药来说,该地区地理位置优越,自然资源丰富。为展开内容分析,本文立足实际,从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状况出发,通过相关文献的综述及对该地区的中药材产业部门、生产企业以及种植户的调查走访,对河源市中药材产业现状加以概述,全面地分析了问题根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意见建议。其中,当前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不足:(1)种植落后,规范化种植不足;(2)销售渠道不畅、配套服务落后;(3)资源整合力度不够;(4)企业规模小,缺乏“领头羊”型企业;(5)缺乏企业知名品牌产品;(6)企业整体科学技术水平偏低,缺乏竞争优势;(7)人才短缺、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不高;(8)重复建设问题较为突出。就这些问题,文中认为:(1)政策支撑是中药产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制度前提;(2)在信息支撑上应加大力度,进而有效支持中药产业基础平台的运转;(3)坚持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投入,这是做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关键因素;(4)资本投入的增多,这样有利于保障产业的健康稳步发展;(5)社会氛围的好坏同样影响着中药产业的良好运行。以上措施的实施和保障工作的进行,有利于中药材企业的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为农民增收,地方财政,社会等均有补益。
【关键词】:河源市 中药材产业 政策扶持
【学位授予单位】: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326.1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11
  • 第一章 引言11-18
  • 1.1 研究背景11-12
  •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12-13
  • 1.2.1 本文研究目的12
  • 1.2.2 研究的意义12-13
  • 1.3 国内外中药材产业研究现状13-16
  • 1.3.1 国外发展现状13-15
  • 1.3.2 国内研究现状15-16
  • 1.4 研究思路、方法与技术路线16-17
  • 1.4.1 研究思路16
  • 1.4.2 研究方法16-17
  • 1.4.2.1 实地调查法16
  • 1.4.2.2 对比分析法16
  • 1.4.2.3 文献分析法16-17
  • 1.4.3 技术路线17
  • 1.5 本章小结17-18
  • 第二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理论概述18-21
  • 2.1 相关概念界定18-19
  • 2.1.1 中药材定义18
  • 2.1.2 中药材产业的定义18
  • 2.1.3 中药材产业内涵18-19
  • 2.2 理论概述19-20
  • 2.2.1 竞争优势理论19
  • 2.2.2 比较优势理论19
  • 2.2.3 可持续发展理论19-20
  • 2.3 本章小结20-21
  • 第三章 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和机遇21-32
  • 3.1 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21-25
  • 3.1.1 我国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21-24
  • 3.1.2 国内中药材产业特点24-25
  • 3.2 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概况25-29
  • 3.2.1 社会经济背景25-26
  • 3.2.2 资源条件26-27
  • 3.2.2.1 自然资源条件26
  • 3.2.2.2 资源培育26-27
  • 3.2.3 种植情况27
  • 3.2.4 企业情况27-28
  • 3.2.5 工业化生产28
  • 3.2.6 资金投入情况28-29
  • 3.2.7 科研水平29
  • 3.3 河源市发展中药材产业机遇29-31
  • 3.3.1 多年生产中药材的成功经验29
  • 3.3.2 丰富的生物资源优势29-30
  • 3.3.3 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30
  • 3.3.4 市场需求旺盛30
  • 3.3.5 政府产业导向和政策扶持30-31
  • 3.3.6 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显著31
  • 3.3.6.1 社会效益31
  • 3.3.6.2 经济效益31
  • 3.3.6.3 生态效益31
  • 3.4 本章小结31-32
  • 第四章 河源市发展中药材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32-38
  • 4.1 存在的问题32-34
  • 4.1.1 规范化种植不足32
  • 4.1.2 整体配套服务滞后32-33
  • 4.1.3 资源整合力度不够33
  • 4.1.4 缺乏龙头企业的带动33
  • 4.1.5 缺乏企业品牌产品33
  • 4.1.6 高水平技术的竞争优势的缺乏33-34
  • 4.1.7 人才短缺和素质水平不高34
  • 4.1.8 重复建设现象严重34
  • 4.2 问题产生的原因34-36
  • 4.2.1 缺乏先进技术支撑34-35
  • 4.2.2 市场开拓滞后35
  • 4.2.3 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和技术人才缺乏35-36
  • 4.2.4 国际“绿色壁垒”的限制36
  • 4.2.5 局部生态环境恶化成隐患36
  • 4.2.6 政府重视力度不够36
  • 4.3 本章小结36-38
  • 第五章 河源市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38-44
  • 5.1 政府高度重视规划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38-39
  • 5.1.1 高度重视38
  • 5.1.2 科学规划38-39
  • 5.1.3 政策扶持39
  • 5.1.4 合力监管39
  • 5.2.企业投入多方推动中药材产业规模发展39-42
  • 5.2.1 发挥龙头企业“领头羊”的作用39-40
  • 5.2.2 打造知名品牌40
  • 5.2.3 提高农民积极性40-41
  • 5.2.3.1 鼓励农户联合生产40
  • 5.2.3.2 拓宽农户及企业的融资渠道40-41
  • 5.2.4 增强科学发展中药材产业的技术支撑41-42
  • 5.2.4.1 提高中药材良种培育技术41
  • 5.2.4.2 加强中药材栽培管理技术41
  • 5.2.4.3 现代高新技术在中药材上的积极应用41
  • 5.2.4.4 积极拓宽中药材销售渠道41-42
  • 5.3 社会参与营造中药材产业良好氛围42-43
  • 5.3.1 积极成立中药材产业发展协会42
  • 5.3.2 加大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培养力度42
  • 5.3.3 普及中药材知识42-43
  • 5.3.4 运用新媒体宣传43
  • 5.3.5 深入挖掘中药材产业文化43
  • 5.4 本章小结43-44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44-46
  • 6.1 结论44
  • 6.2 展望44-46
  • 致谢46-47
  • 参考文献47-49
  • 附件49-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侯长志;;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中药材产业[J];农民致富之友;2002年01期

2 魏玉琴;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定西地区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J];甘肃农业;2003年11期

3 龙永平,杨彪;甘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J];甘肃农业;2004年04期

4 武怀庆;推进山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对策[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02期

5 张文妹,陆中华,王志安;陕西、甘肃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经验与启示[J];浙江农业科学;2005年03期

6 黄瑞平;因势利导,促进福建中药材产业发展[J];福建热作科技;2005年02期

7 王健敏,张文妹,陆中华;浙江中药材产业优势、主要问题及发展对策[J];浙江农业科学;2005年06期

8 罗钢;发展绿色生态经济 做大做强中药材产业[J];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02期

9 晓青;发展中药材产业六步曲[J];农技服务;2005年03期

10 何林;;武隆中药材产业发展迅速[J];农家科技;2006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车小林;;对黔东南州中药材产业发展的思考[A];贵州发展生态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2 陈伟光;何晋武;;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A];2010年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3 祖炬雄;;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A];药用植物化学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09年

4 祖炬雄;;湖南省中药材产业可持续发展探讨[A];第十届全国中药和天然药物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周成明;靳光乾;付建国;周凤华;李刚;董学会;王康才;韩见宇;杨胜亚;;对中药材产业现状和发展的思考与建议[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6 毕文纲;;中药材产业结构的概述[A];2006海峡两岸暨CSNR全国第七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7 冯海瑛;;依托资源优势,积极发展广西中药材产业[A];第三届广西青年学术年会论文集(自然科学篇)[C];2004年

8 陈荣海;;狠抓特色地道中药材产业 推进高原特色农业发展[A];第二届云南省科协学术年会暨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论坛论文集[C];2012年

9 张晓岚;;甘肃省中药材产业发展战略研究[A];甘肃省中医药学会2012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12年

10 毕文钢;;从产业经济角度看GAP的发展[A];全国第六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卫;中药材产业与发展县域经济的链接[N];河南日报;2006年

2 通讯员 何应学 郑访江;甘肃重视中药材产业发展[N];中国中医药报;2006年

3 施毅;提高认识 加强领导 制定措施 推动中药材产业的大发展大跨越[N];毕节日报;2008年

4 记者 晁君杰;中药材产业要努力走出一条深度开发之路[N];定西日报;2008年

5 宋红梅 寇鹏;中药材产业发展有特色[N];南充日报;2009年

6 董普民 岷县农业局局长;关于加快岷县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N];定西日报;2009年

7 记者 陈s

本文编号:2774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74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bd3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