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网络信息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7-03-31 09:21

  本文关键词:网络信息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近些年来,我国制造业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来越深,但是在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加深的同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却无法摆脱组装加工的角色定位。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让我们看到了摆脱目前困境的希望,网络信息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究竟有着怎样的影响,这值得我们全面测评和分析。本文在传统的利用贸易附加值测量国际分工地位的基础上,采取更加合理的全球价值链(GVC)指数测量我国制造业及其细分行业的国际分工地位。与此同时,本文还通过理论分析创新性地将产业融合度引进到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模型中,测量了工业4.0浪潮下产业融合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本文遵循着“文献回顾-理论解释-方法构建-实证分析-政策建议”的写作框架展开了论文内容。首先,本文分析选题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研究框架、研究方法和可能有的创新点与难点;并且对产业融合促进我国制造业升级的研究文献进行了简要整理和评述,简单说明产业融合理论对于制造业升级的指导作用。其次,从价值链-竞争优势视角、融合理论视角与价值链视角三个方面说明网络信息产业对于制造业产业升级的影响,指出目前的产业之间的融合趋势带给制造业更多的附加值从而使得制造业有升级的可能。同时整合了国际分工地位测度方法的研究和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研究,在指出国际分工地位传统测量方法比如出口价格、出口复杂度与VS等指数的不足之处后,提出根据0ECD-WTO联合发布的贸易附加值数据利用全球价值链参与指数与全球价值链地位指数来测量中国制造业整体与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实际上的国际分工地位。再次,利用贸易附加值数据计算得出的GVC地位指数与劳动力、资本、研究投入RD与FDI实证上分析了哪些是影响制造业各细分行业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成分,哪些是中国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次要成分。之后根据第四章节推导的模型,本文基于产业融合的视角,将工业4.0浪潮下互联网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度作为一个独立的控制变量加入计量模型,最后的实证结果表明在产业融合的影响下,相对于资本与FDI而言,劳动力、自主创新与产业融合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提升具有更加重要的影响。
【关键词】:网络信息产业 国际分工地位 产业融合 制造业升级
【学位授予单位】:浙江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49;F424
【目录】:
  • 致谢5-6
  • 摘要6-7
  • Abstract7-11
  • 1 绪言11-16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12-13
  • 1.2 研究框架13-14
  • 1.3 研究方法、难点及可能的创新14-16
  • 2 理论回顾及文献综述16-27
  • 2.1 相关理论回顾16-22
  • 2.1.1 动态比较优势理论16-19
  • 2.1.2 国际分工理论19-21
  • 2.1.3 产业融合理论21-22
  • 2.2 国内外文献综述22-26
  • 2.2.1 关于国际分工地位测度方法的研究22-23
  • 2.2.2 关于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研究23-25
  • 2.2.3 关于产业融合理论的研究25-26
  • 2.3 现有研究成果评述26-27
  • 3 网络信息产业对国际分工地位影响的理论分析27-37
  • 3.1 网络信息产业的内涵与范畴27-28
  • 3.2 网络信息产业促进制造业发展的机理分析28-34
  • 3.2.1 基于价值链-竞争优势视角28-30
  • 3.2.2 基于创新理论视角30-32
  • 3.2.3 基于融合理论视角32-34
  • 3.3 网络信息产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升级34-37
  • 4 基于全球价值链(GVC)指数的国际分工地位模型37-43
  • 4.1 全球价值链(GVC)指数37-39
  • 4.1.1 传统指标存在的问题37-38
  • 4.1.2 GVC指数测度国际分工地位的意义38
  • 4.1.3 GVC指数的计算方法38-39
  • 4.2 基于GVC指数的国际分工地位模型39-43
  • 4.2.1 GVC指数的分解和分析39-40
  • 4.2.2 基于GVC指数的国际分工地位影响因素的模型40-43
  • 5 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测度43-55
  • 5.1 中国制造业产业概况43-46
  • 5.2 1995年至2011年制造业总体的GVC指数46-51
  • 5.3 1995至2011年制造业主要行业的GVC指数51-55
  • 6 网络信息产业对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影响的实证研究55-63
  • 6.1 分析基础55-56
  • 6.2 网络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升级的影响56-58
  • 6.2.1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取56-57
  • 6.2.2 结果分析57-58
  • 6.3 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因素58-63
  • 6.3.1 模型的设定与变量的统计特征58-60
  • 6.3.2 实证分析60-61
  • 6.3.3 网络信息产业与制造业融合对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61-63
  • 7 结论与政策建议63-66
  • 7.1 基本结论63-64
  • 7.2 政策建议64-66
  • 参考文献66-69
  • 附录69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新三;;评《中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世界经济;2007年07期

2 李思阳;;浅论中国国际分工地位[J];经济研究导刊;2010年05期

3 潘沁;基于动态技术差异的国际分工理论及对中国的国际分工地位的启示[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4年01期

4 陈跃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与开放经济的不同效果[J];中国农业银行长春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88年05期

5 陈跃中;;国际分工地位的差异与开放经济的不同效果[J];经济纵横;1991年10期

6 李欣广;;中国外贸转型与国际分工地位改变[J];桂海论丛;2010年02期

7 朱志伟;周茂荣;;低碳经济对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作用[J];经济研究参考;2010年60期

8 韦倩青;韦倩虹;;广西产品内国际分工地位及构建制造业基地的思考[J];市场论坛;2011年01期

9 于蕾,沈桂龙;“世界工厂”与经济全球化下中国国际分工地位[J];世界经济研究;2003年04期

10 罗卫东;范良聪;;产业调整与中国的强国之路——读汪斌教授的《我国产业:国际分工地位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J];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年01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子先;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提高国际分工地位[N];国际商报;2007年

2 记者 金辉;着力提升中国国际分工地位[N];经济参考报;2012年

3 国家发改委产业研究所 王岳平;我国亟待构筑四大格局[N];中国财经报;2010年

4 本报记者  张娜;技术升级:发展中国家的两难选择[N];中国经济时报;2006年

5 华中科技大学课题组 课题组负责人 张培刚 张建华 报告执笔人 温杰;保就业≠救企业[N];中国经济导报;2009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刘天薇;增加值贸易视角下的中国各行业国际分工地位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2 夏玉收;基于增加值贸易的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研究[D];东北财经大学;2015年

3 王伟波;网络信息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6年

4 赵欢;提升我国国际分工地位的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2010年

5 朱璐;中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网络信息产业对我国制造业国际分工地位的影响,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2793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93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e6f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