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陕北传统聚落特色下的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8-21 08:44
【摘要】:陕北传统聚落大多远离发达地区,又经历了较长时间的完善、积淀,是陕北原生态文化的发源地,是聚落中生活的人在物质、社会、精神三方面的投射、凝结、表现,一部分是对地形地貌、自然气候的适应和回应,一部分是把抽象的、无形的精神需求表现为一定物质的、有形的、可直接感受的具体形式。依托陕北特色文化的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若要体现陕北特色文化,则有必要弄清楚陕北传统聚落特色,并且给予继承、发展。 本文前篇从论述陕北传统聚落意象出发,以作者对多个较典型的陕北传统聚落实地调研、拍摄、笔记和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为基础,具体从空间体系(包括整体布局、道路交通、节点、场)、院落、窑洞单体及乡土景观多个层面剖析陕北传统聚落,并结合聚落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民间习俗活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了各要素特色。 中篇通过对陕北传统聚落新功能植入的论述,可以了解到传统聚落在展示固有文化形象的同时,做出了“适应性变化”去满足游客的文化消费需求。接着作者对陕北民俗文化大观园和咸阳礼泉县烟霞镇袁家村两个以“体验民俗特色文化”为主的地方进行了实地调研,经过分析、总结,提出对待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应采用主题性原则、生态性原则、人性化原则,并采取相应策略——利用规划设计体现环境可识别性,场所的延续则注重游客亲身体验地方文化,参与地方民俗活动,建筑和景观设计也应体现对传统聚落布局、民居建筑和当地乡土景观的传承且有基于时代性的创新、提升。 下篇以探讨延安文安驿文化产业园规划设计为主,结合前面研究,从园区的功能结构划分、道路交通、建筑设计、景观设计等几个方面去体现陕北传统聚落特色,竭力去保持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平衡,希望现代的设计能尊重地域文化,让游客在园区中体验到最地道的特色文化,获得地方文化认同感。陕北特色文化也能借此深入人心,得以推广、发扬,促进当地文化产业的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4
【图文】:
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和城市两大类。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除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还有介于二者和城市是三种具体的聚落形式。村落”为主。村落是农村聚落的简称,是为的固定地域的农业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期,对传统产业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世界各条促使文化产业聚集快速发展的途径,“文化
论文组织框架图
一,子,上、了院、地方,都有一片片绿色,和四周的荒凉形成柳树最多,杨树其次,椿树和国槐等再次,落,不是柳树成荫,就是杨树葳蕤,花果树。图 2. 1:宽敞的院子图片来源:自摄图 2. 2:陕北庙会戏场图片来源:网络
本文编号:2799159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TU984.14
【图文】:
和进行各种社会活动的场所,也是人们进行和城市两大类。乡村是以农业活动和农业人口农业人口为主的聚落,规模较大,是一定地除乡村聚落和城市聚落之外,还有介于二者和城市是三种具体的聚落形式。村落”为主。村落是农村聚落的简称,是为的固定地域的农业人群所组成的空间单元。期,对传统产业的重新认识和理解。世界各条促使文化产业聚集快速发展的途径,“文化
论文组织框架图
一,子,上、了院、地方,都有一片片绿色,和四周的荒凉形成柳树最多,杨树其次,椿树和国槐等再次,落,不是柳树成荫,就是杨树葳蕤,花果树。图 2. 1:宽敞的院子图片来源:自摄图 2. 2:陕北庙会戏场图片来源:网络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3条
1 蔡镇钰;倡导传统民居生态精神营造跨世纪的人居环境[J];城市开发;1999年09期
2 马航;;中国传统村落的延续与演变——传统聚落规划的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年01期
3 梁雪;对乡土建筑的重新认识与评价——解读《没有建筑师的建筑》[J];建筑师;2005年03期
本文编号:279915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7991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