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竞赛产业的生产要素分析
发布时间:2020-08-25 03:36
【摘要】:目前,我国体育竞赛产业目前可持续发展没有受到重视,体育竞赛产业的盈利主体依然是体育用品制造业,本应该作为体育产业的核心产业的体育竞赛产业还处在很多问题,运动员培养方式单一、落后于时代要求和市场需求、运动员流通受限过多;由于缺乏优质的赛事,场馆经营业务匮乏;资本供需矛盾明显;企业尤其是俱乐部盈利微薄甚至负债经营的状态亟待改变。 为解决相关问题,就相关研究视角来看,国内理论都是从宏观和中观的角度对体育竞赛产业的发展现状和未来道路进行研究和探索,本文从生产要素这一微观角度对其在体育竞赛产业中所本有的作用和对应的配置方式有许多探讨。 本研究主要以产业经济学的生产要素理论为研究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对体育竞赛产业的生产要素进行研究,分述国内、国外体育竞赛产业的个人单项赛事和职业联赛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三大生产要素要,得出结论:保证运动员要素流动灵活程度和是否清晰的要素产权界定才能优化运动员要素;国内体育场馆缺乏企业性质,更缺乏经营能力,尤其对赛事的服务能力。应该强化运营能力,实现最大化利用率和最优化品质;资本要素在国内体育竞赛产业市场不充足,较单一,不足以使体育竞赛产业焕发活力,应借鉴国外成熟的投融资模式;营销提升运动员要素价值,薪酬是体育赛事平台赋予运动员的无形资产的货币化体现,不同运动员有着不同的薪酬结构和水平。 在深入了解国内外体育竞赛产业生产要素的基础上,为优化我国体育竞赛产业的生产要素配置提出相关建议:体育管理部门首先要完成定位、职能的转变;体育竞赛产业的发展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财政为后盾,应该建立多元化的投融资渠道保障资本充足;保障生产要素流通的顺畅性和合理性来增强体育竞赛产业的活力和挖掘其市场潜力;通过制定符合市场发展规律和需求的产业组织管理规定、产业政策,使得生产要素具备市场性,通过规范的投融资方式流通,体育竞赛产业才能真正化和市场化的道路并获得长期发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05
本文编号:2803216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体育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3
【分类号】:G80-05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詹新寰;;大型体育赛事的成本收益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1年11期
2 周勇;王国顺;周湘;;要素角度的产业划分[J];当代财经;2006年03期
3 张理;;应用SPSS软件进行要素密集型产业分类研究[J];华东经济管理;2007年08期
4 石永清,李耀新;工业技术结构初探[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8年03期
5 李耀新,石永清;不同类型生产要素密集产业的定量划分[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1989年02期
6 柴寒芬;罗斯托的经济增长理论与我们的抉择[J];舟山师专学报;1995年02期
7 薛国琴;;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要素贡献率分析[J];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07期
8 张华初;李永杰;;中国旅游业产业关联的定量分析[J];旅游学刊;2007年04期
9 黄黎新;;电视转播视域下的赛事产品设计与推广研究[J];新闻界;2009年06期
10 张金桥;史兵;;体育产业生产要素及要素禀赋评价的基本理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6年10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莉;职业体育联盟的产业组织分析[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2 周毅;中国体育产业投入产出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王锡彪;体育服务生产要素及其市场化准备[D];北京体育大学;2001年
2 徐建华;CBA联赛的场馆经营和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研究[D];苏州大学;2004年
本文编号:280321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03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