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产业扩散与郊区城镇化的耦合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F299.27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迪;;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现状及对策[J];科技经济市场;2017年03期
2 郑英隆;;信息技术创新、产业扩散细分与结构整合[J];经济管理;2007年16期
3 项耀汉;创新是发展的灵魂[J];中国高新区;2002年05期
4 郑鑫;皇甫江波;;论服务业的产业扩散与转移[J];商场现代化;2008年24期
5 张欣炜;;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地区性中心城市的功能作用及评价体系构建[J];城市观察;2017年05期
6 秦浩;;“两化”协同推动辽宁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年02期
7 陈恒;李文硕;;全球化时代的中心城市转型及其路径[J];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12期
8 郭敏杰;;绿色智慧城市打造智慧城市新生态[J];世界电信;2015年07期
9 董景荣,杨秀苔;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模型研究[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年04期
10 赵坚;;赵坚:大都市区如何破题[J];中国房地产业;201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林民书;杨治国;;外来投资与内资企业产业扩散效果分析[A];用科学发展观统领中国经济发展——全国高校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研讨会第十九次大会论文集[C];2005年
2 汤海孺;柳上晓;;市场化视角下浙江省四大都市区实施机制优化研究[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2城乡治理与政策研究)[C];2018年
3 张学良;孟美侠;林永然;;加快发展大都市圈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 附件 纽约、伦敦、东京毗邻区域接轨大都市经验和做法[A];加快发展大都市圈的战略与政策研究报告[C];2018年
4 洪世键;;基于新区域主义的我国大都市区管治转型探讨[A];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易承志;;集中与分散:美国大都市区政府治理的历程分析[A];湖湘公共管理研究(第二卷)[C];2010年
6 洪世键;;大都市区化:西方的实践及其在中国的前景[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7 葛小凤;;福州大都市区土地利用存在问题及解决对策[A];福建省土地学会2012年年会论文集[C];2012年
8 宁越敏;高丰;;中国大都市区的界定及其发展[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何铭;陈昱宇;;大都市区建设背景下长沙市产业发展路径选择[A];共享与品质——201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8年
10 黄唯;翟国方;;新一轮(第四次)纽约大都市区规划介绍与启示[A];持续发展 理性规划——2017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16区域规划与城市经济)[C];201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蔡昌庆 邓贵银;主动作为促“两化” 深度融合强工业[N];乐山日报;2011年
2 本报首席记者 罗成友;城乡优势互补促产业扩散[N];重庆日报;2007年
3 记者 张文;加快招商引资 强化产业支撑 全力推进新型城镇化持续健康发展[N];西安日报;2014年
4 记者 杨丽娜;提升质量效益 推进互联互通 加快打造大都市区次级中心城市[N];焦作日报;2018年
5 记者 刘一心 通讯员 黄细英;城镇化应与工业化程度相配套[N];中国建设报;2014年
6 本报记者 熊磊 汪正文;为圆满完成年度各项目标任务而奋力拼搏[N];宿迁日报;2011年
7 李俊;五里界创建中国大都市区新型城镇化样本[N];长江日报;2013年
8 刘恩东;美国推进城镇化的经验[N];中国财经报;2013年
9 本报记者 王尚封;突破工业推进城市化 当好全州发展排头兵[N];黔西南日报;2011年
10 记者 张帅;推进新型城市化 建设第四大都市区[N];金华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如铁;沈阳大都市区的空间扩展及城市整合[D];东北师范大学;2017年
2 于晓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与多中心大都市区协同发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6年
3 谢守红;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形成演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3年
4 曹传新;大都市区形成演化机理与调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5 丁万钧;大都市区土地利用空间演化机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4年
6 石崧;从劳动空间分工到大都市区空间组织[D];华东师范大学;2005年
7 许泽成;大都市的交通与经济发展[D];复旦大学;2005年
8 刘彩虹;整合与分散[D];复旦大学;2005年
9 姜怀宇;大都市区地域空间结构演化的微观动力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年
10 罗思东;美国大都市地区的政府与治理[D];厦门大学;200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敬敬;武汉产业扩散与郊区城镇化的耦合发展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2 刘超;高新技术向传统产业扩散的模式与对策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07年
3 陈静;武汉都市产业扩散驱动郊区城镇化的空间模式[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4 丁丽;武汉产业扩散对郊区城镇化的驱动机理[D];华中师范大学;2013年
5 韩忠;从地区性中心城市到国际性大都市[D];厦门大学;2001年
6 张天翔;平阳县建设温州大都市区南部副中心城市战略研究[D];福建农林大学;2015年
7 郑文升;长春大都市区空间调控对策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5年
8 庞玉平;中国大都市区形成发展的实证研究[D];郑州大学;2001年
9 夏胜;1960年代以来美国大都市区职业体育场馆发展及其对城市的影响[D];厦门大学;2018年
10 郝道青;土地资源约束下郑州大都市区边界管控策略研究[D];郑州大学;2019年
本文编号:280871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08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