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龙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0-10-09 13:14
马铃薯在人们日常的饮食结构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仅次于稻米和小麦等,是世界级的四大粮食之一。其的生长周期为一年,属茄科类草本植物,在人们的餐桌上时常能见到其的“靓影”。其不仅有助于人类解决饥饿问题,还对世界经济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我国从十七世纪便开始食用马铃薯,当时是由荷兰人传入的,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 马铃薯产业是和龙市最有发展潜力和开发前景的产业,和龙市地处高海拔地区、有着充足的雨水和光照、地质肥沃而松软、湿度和昼夜温差相对马铃薯的生长环境要求而言是极其适宜的,发展马铃薯产业有着较大的资源和潜在优势。但是,反观其生产现状存在有这样的问题:专业化程度不足、原料生产基地建设不理想、种薯的推广工作不足甚至存在退化的现象、马铃薯的相应深加工开展不足、未开展配套市场的建设等问题阻碍了马铃薯产业的发展与深化。针对上述问题,要从新优化发展战略、加大相应基地的建设力度、加大对种薯研究和推广的投入力度、重视龙头企业的培养,并彻底发挥其的带头作用、开展科技培训工作、优化改善鲜薯的储存和销售环境,从整体上促进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调整农业产业的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农业的工业化道路,这对解决当地农民的“三农”和经济收入问题有着及其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326.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马铃薯的概述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马铃薯发展现状
1.4.1 世界马铃薯发展的现状
1.4.2 我国马铃薯发展现状
1.4.3 吉林省马铃薯发展现状
1.5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义
1.5.1 增加农民收入
1.5.2 加工增值潜力大
1.5.3 营养丰富
第二章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框架
2.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2.1 技术路线
2.2.2 数据来源
2.2.3 研究方法
2.3 可能创新与不足
第三章 和龙市马铃薯发展现状
3.1 和龙市概况
3.2 和龙市马铃薯发展现状
3.3 马铃薯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比重小
3.4 和龙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
3.4.1 地域优势
3.4.2 气候优势
3.4.3 市场优势
3.4.4 交通优势
第四章 和龙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马铃薯种植不够重视,当做一种赖庄家种植
4.2 品种结构不合理,商品率低
4.3 马铃薯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种植技术推广缓慢
4.4 耕作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
4.5 储藏设施简陋,运输损失严重
4.6 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滞后
4.7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滞后
第五章 和龙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科学种植,合理选用品种,重视病虫害防治
5.1.1 选地、整地
5.1.2 品种选择
5.1.3 科学栽培
5.1.4 合理施肥
5.1.5 病虫害防治
5.1.6 杂草防治
5.2 提高先进技术,合理选用良种,实施品牌化战略
5.3 加大科技示范和宣传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5.4 大力改进马铃薯储藏技术和储藏期间的损失
5.4.1 储藏前的准备
5.4.2 储藏
5.5 建立马铃薯营销体系
5.5.1 建立专业批发市场
5.5.2 培育中介组织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增加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
6.2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6.3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6.4 和龙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词
本文编号:2833731
【学位单位】:延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4
【中图分类】:F326.12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马铃薯的概述
1.2 研究背景
1.3 研究目的
1.4 马铃薯发展现状
1.4.1 世界马铃薯发展的现状
1.4.2 我国马铃薯发展现状
1.4.3 吉林省马铃薯发展现状
1.5 发展马铃薯产业的意义
1.5.1 增加农民收入
1.5.2 加工增值潜力大
1.5.3 营养丰富
第二章 论文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2.1 研究框架
2.2 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2.2.1 技术路线
2.2.2 数据来源
2.2.3 研究方法
2.3 可能创新与不足
第三章 和龙市马铃薯发展现状
3.1 和龙市概况
3.2 和龙市马铃薯发展现状
3.3 马铃薯产量在粮食总产量中比重小
3.4 和龙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优势
3.4.1 地域优势
3.4.2 气候优势
3.4.3 市场优势
3.4.4 交通优势
第四章 和龙市马铃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4.1 马铃薯种植不够重视,当做一种赖庄家种植
4.2 品种结构不合理,商品率低
4.3 马铃薯科技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种植技术推广缓慢
4.4 耕作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
4.5 储藏设施简陋,运输损失严重
4.6 加工能力不足,深加工滞后
4.7 市场体系不够完善,信息滞后
第五章 和龙市马铃薯产业发展对策建议
5.1 科学种植,合理选用品种,重视病虫害防治
5.1.1 选地、整地
5.1.2 品种选择
5.1.3 科学栽培
5.1.4 合理施肥
5.1.5 病虫害防治
5.1.6 杂草防治
5.2 提高先进技术,合理选用良种,实施品牌化战略
5.3 加大科技示范和宣传力度,提高生产技术水平
5.4 大力改进马铃薯储藏技术和储藏期间的损失
5.4.1 储藏前的准备
5.4.2 储藏
5.5 建立马铃薯营销体系
5.5.1 建立专业批发市场
5.5.2 培育中介组织
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6.1 增加对马铃薯产业的投入
6.2 建立科技服务体系
6.3 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6.4 和龙市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词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8条
1 易炼红;创新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J];理论前沿;2003年05期
2 董淑英,岳文辉,于秋华,崔潇,陈振德;青岛市马铃薯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J];中国马铃薯;2004年03期
3 赵捐利;;马铃薯产业化现状及发展对策[J];农业技术与装备;2007年04期
4 高周权;;盘县坡上村马铃薯协会对马铃薯产业发展的影响[J];农技服务;2012年07期
5 周华兰;周婷;胡新喜;;湖南马铃薯产业化发展SWOT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13年01期
6 高东方;;推广马铃薯与玉米间作套种技术[J];吉林蔬菜;2008年06期
7 高洪芬;;世界各国马铃薯面积和产量[J];中国马铃薯;1991年02期
8 李晓韬,常勇;榆林市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榆林学院学报;2005年05期
本文编号:2833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33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