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经济环境效应与产业空间组织研究

发布时间:2020-10-16 00:03
   在流域经济快速发展与环境质量不断恶化的背景下,如何推动产业系统对经济全球化和全球气候变化的积极响应,创新流域产业发展模式,构建产业空间组织优化模式,成为流域可持续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基地和重要粮食主产区,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据重要地位。其环境质量,尤其是水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东北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状况以及我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本研究基于人地系统理论,顺应全球环境变化背景下人与环境系统耦合作用研究的新趋向,从流域经济-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及产业空间组织入手,分析流域经济-环境系统耦合特征、主要污染物的空间格局特征、探讨产业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耦合作用机理,提出不同尺度产业空间组织的发展模式,以期推动流域环境质量的改善,促进流域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5个方面: 1.对经济-环境系统研究、产业空间组织理论研究进行系统回顾和分析;从经济-环境发展的不同阶段及模式,及产业空间组织的内涵出发,揭示产业空间组织与环境质量的内在联系;揭示经济-环境效应分析框架与产业空间组织作用的一般规律,丰富经济地理学、产业生态学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内涵。 2.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分析松花江流域经济-环境演变的时空特征;建立经济-水环境复合生态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对经济增长与水环境质量的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进行测算,进而分析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耦合作用机理。 3.以各监测断面为对象,运用GIS手段和空间关联分析方法,分析各断面污染物浓度,对主要污染物进行判别,进一步确定流域重点污染地区和重点污染物。 4.选择重点污染物进行行业特征分析,确定这些污染物的主要行业来源,同时对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进一步确定重污染区域。 5.综合以上的分析,基于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不同尺度污染程度的不同,以及现有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的不同,对调整流域产业结构与优化空间组织进行思考,提出了针对研究区域不同尺度产业空间组织模式,以及发展的建议。 主要结论包括: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人均GDP与GDP都呈现增长趋势。从产业结构演变来看,第一产业呈现下降趋势,第二产业先下降后上升,第三产业一直处于增长趋势,各产业就业人口变化趋势与产业GDP比重相同,虽然第一产业就业人口不断下降,但仍占据主要比重。 2.利用EKC曲线对人均GDP与区域环境污染物排放量、人均排放量指标进行拟合,不同污染物呈现不同变化趋势。其中,废水排放量、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人均废水排放量、拟合曲线呈“U”型特征;人均工业SO2排放量的拟合曲线呈现倒“U”型;COD排放量与人均排放量呈现“N”字型变动趋势;人均工业废水排放量的拟合曲线呈“U”+倒“U”型,人均生活废水排放量的拟合曲线呈近直线上升型;人均烟尘排放量、人均粉尘排放量的拟合效果不佳,并未通过检验。 3.经济发展与水环境指数在时间序列上呈现基本同步上升的趋势,表明两者发展呈现基本协调的状态,经济的发展并未对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从耦合协调度来看,系统交互耦合具有复杂性、非线性和时变性的特点,整体上经历了较低水平耦合阶段、拮抗时期以及磨合阶段三个阶段;从总体趋势上看由不协调,到协调发展;从流域耦合度来看,耦合度数处于第一象限,呈现基本协调的发展阶段。 4.耦合度在空间上具有复杂性,长春、吉林两市耦合度高于松原白城,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按照河流流向来看,表现为上游耦合度较高,下游较低。原因在于位于上游的长、吉两市的经济发展明显高于下游城市,但他们在环境质量保护以及减少污染排放方面采取了严格的措施,水环境质量较高。经济发展与水环境质量的交互作用不仅仅取决于城市自身的经济发展水平,还与其内部的产业结构,以及城市之间的联系等相关因素有关。 5.对城市重点行业进行判别,并对各市产业集聚水平进行测算,发现产业集聚度与产业空间集中度表现出较强的相关性。从产业集聚度来看,长春市得分最高,可见长春市产业集聚发展水平最高,吉林市分值最低,松原和白城两市居于长吉之中。可见区内资源型或资源依赖型城市产业集聚水平较高,而发展水平较低的综合型城市产业集聚发展水平较低。 6.对重点行业污染物进行分析, COD主要来源于造纸及纸制品业、汽车制造业以及农副食品加工业,氨氮主要来源于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农副食品加工也、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等,石油类主要来源于汽车制造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挥发酚主要来自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从空间排放特征来看,六种污染物的最主要来源是吉林市和长春市区,其他县市较少。 针对以上结论,提出研究区域不同尺度产业空间组织的优化模式。
【学位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X321
【部分图文】:

曲线,环境污染,经济增长,经济发展水平


第二章 基础理论的速度快于资源产出和人口的增长速度,经济将自动进入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轨道(秦云鹏,2009)。这归因于“看不见的环境之手”(Bernstam,1991)在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的协调机制中发挥作用。而 Meadows 等人的观点缺陷在于忽视技术进步和价格机制这一看不见的手在配置自然资源中的作用。由于经济增长,人们对环境质量需求相应的增加必然导致更为严格的环境质量与环境保护。而过于严格的环境保护将会损害经济增长,最终将会损害环境本身。Goldin(Goldin,1995)认为,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完全一致:经济发展水平提高了,对资源利用的效率也会提高,对环境改善的投入也可能增大,完全能够提高环境资源的总存量水平。相反,如果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很可能滥用和过度开发利用资源,使资源存量降低。这又可能导致一种逆向的恶性循环,这种关系在平面几何图形上(见图 2-2-B)类似于G F 曲线。

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时空,含义,峰值


积累可以用来治理环境,人们的环境意识也得以加强,因此环境状况开始改善。这样就形成一个倒“U”形曲线。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水平之间的倒“U”形关系被 Panayotou称之为环境库兹涅茨曲线(以下简称 EKC),如图 2-2-C。从图中可以看出,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这种协调关系的演化过程,呈现出倒“U”形曲线的特征。总体上看,EKC 描述了“环境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典型化事实”。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过程与环境负荷的关系变化过程显示,其经济发展过程可以从环境负荷的变化角度分为三个阶段(图 2-3-A 和 B):第一阶段是工业化阶段,环境负荷随着经济发展不断上升;第二阶段是补救修正阶段,随着对环境投入的加大,环境负荷以较慢的速度上升,在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第三阶段是远景阶段,环境负荷继续下降,直到很低的程度。当前,西方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第一、二阶段,正在向第三阶段发展。如果把西方国家发展经历环境负荷的曲线形象地比喻为一座高山——“环境高山”,也就可以把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看作是一次翻山活动。可见,目前发达国家已经基本上翻过了这座“环境高山”,经济大幅度提高,但是也曾付出过沉重的环境代价。

产业生态学,美国,产业活动,环境研究


图 2-4 人类与环境关系的三种协调递进34 the coordination progressive relation of the human and the envi想将生态与环境危机的严重性以及改变产业增长方,有利于指明产业系统可能或是应当发生的有益的变面为人类可持续发展以及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设计了进一步缩短了可持续发展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作面的一柄开山之斧,被誉为人类寻求与自然和谐共存巨大飞跃(欧阳志云,1997)。美国前生态学会主席J年会的报告中将产业生态学列为美国未来生态学发学委员会将产业生态学列为美国21世纪环境研究的新,1998)。论概述是研究各种产业活动及其产品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和技术不断发展的前提下,有目的、合理地去探索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姜世中;内江市沱江流域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探讨$$$$##6研究方法[J];资源开发与市场;1997年05期

2 张远,李芬,郑丙辉,王西琴,刘鸿亮;海岸带城市环境—经济系统的协调发展评价及应用——以天津市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5年02期

3 王慧英;;专卖制度下我国烟草产业的改革与发展[J];上海经济研究;2009年04期

4 ;中国软件产业规模居世界第四位[J];石油工业计算机应用;2009年03期

5 史亚琪;朱晓东;孙翔;李杨帆;魏婷;;区域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协调发展动态评价——以连云港为例[J];生态学报;2010年15期

6 ;台湾成全球最大LED面板产地产业规模首超韩日[J];稀土信息;2010年06期

7 ;上海将加大新材料产业规模[J];机械工程材料;2005年08期

8 邓海燕;;中国轮胎产业一览[J];现代橡胶技术;2005年06期

9 齐丽;中国冷冻冷藏食品第六届产业大会在北京召开[J];食品工业科技;2005年07期

10 席旭东;耿殿明;郝占刚;;矿区生态产业链(网)及其产业规模研究[J];煤炭学报;2009年11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杨丽花;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经济环境效应与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3年

2 祖国;长春市汽车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3 关华;能源—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宇鹏;区域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战略环境评价导则的构建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

5 马骋;智利铜产业组织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1年

6 李燕;基于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研究[D];哈尔滨商业大学;2012年

7 刘建兴;中国经济发展中的资源压力总量及其产业结构研究[D];东北大学;2008年

8 郭凤城;产业群、城市群的耦合与区域经济发展[D];吉林大学;2008年

9 郑喜淑;少数民族生态文化资源保护与文化产业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10 汝安;武术创意产业的发展研究[D];上海体育学院;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石;沿淮城镇群空间组织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8年

2 许标文;福建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厦门大学;2009年

3 杨晨睿;苏州电子信息产业空间组织研究[D];苏州科技学院;2009年

4 汪古月;江苏省能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南京财经大学;2012年

5 佟伟铭;吉林省经济—环境系统的稳定性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6 钟逸;南宁时尚产业的发展现状及对策分析[D];广西大学;2012年

7 王娣;我国能源发展与经济增长动态关系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河北);2010年

8 董文杰;高亮LED产业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9 石俊;宜春市锂电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10 魏然;浦江水晶玻璃产业发展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4243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4243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319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