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机理和协同效应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1 02:07
   当前,传统的高耗能产业面临着产能过剩,亟需通过技术创新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任务。经过多年持续的循环经济发展和大力建设生态产业链,在高耗能产业(冶金、化工、建材、火电等)之间逐渐形成了生态产业链网络组织即高耗能产业群。因此,高耗能产业群应该拓展网络组织,大力建设协同创新网络组织,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的目标要求。高耗能产业作为制造业的主力军,是有效提升我国制造业先进性的关键环节。技术创新乃至协同技术创新是促进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演变的根本驱动力,这是本论文提出并深入研究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出发点和目的。本论文在收集梳理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运用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理论、协同学理论及自组织理论,通过对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动因分析,提出了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概念并进一步构建了概念模型。通过对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解构,从点、线、面三个维度对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内部结构进行分析,按照各个主体在协同创新网络中发挥作用的不同,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分为3个层次:主观行为层、吸收转化层和资源获取层。从技术创新视角分析其演进机理,提出了通过技术应用子系统、技术研发子系统、支持服务子系统相互作用并产生协同驱动力来促进创新网络组织演变、达到产业升级的观点,给出了一个协同创新网络组织演进的结构化模型。为更好的衡量子系统之间的协同水平,构建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进的结构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以剖析其演化过程。采用序参量构建多级评价指标体系,并构建子系统有序度模型和系统协同度模型进行量化评价。选择具有充分代表性的钢铁先进企业集团——宝钢集团为案例,对该企业的协同创新网络的形成、演化过程、现状水平进行了分析。得出本文所构建的系列模型能够较好地揭示和反映出宝钢集团的循环经济协同创新网络的演化进程、水平以及薄弱环节。本文的研究为评判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提供有效依据,能精准识别主要影响因素,建立科学的企业技术创新体系,使得技术创新体系建设适应于节能减排目标进程,产生网络化协同的优化效应,推进高耗能产业群创新活动的协同发展。
【学位单位】:昆明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年份】:2018
【中图分类】:F273.1;F426.31
【部分图文】:

技术路线图,论文,网络演化,高耗能


论文技术路线图

高耗能,产业群,概念


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概念和特征1 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概念界定于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概念的界定,是在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网络思想和实践的基础上提出的。协同创新网络是依托产业集群载体,以高耗心,与政府部门、科研院校、企业研发平台、信息中心、金融机构、客户、供产业和节能减排系统等创新要素共同组成复杂网络系统,为实现协同创新而建关系的总和。如图 3.3 所示,其中,静脉产业和节能减排系统是高耗能产业群体和公共基础平台。在一定区域内,核心企业与其他创新主体基于长期稳定的关系形成开放式的协同创新网络,网络通过要素间复杂的非线性作用和协同机同层次。协同创新外围层是资源获取层,由政府部门、金融机构、行业协会、统等环境要素组成。它们为高耗能产业群创新活动提供政策支持、资金流通、境保障等,发挥着支持服务作用。

产业群,高耗能,内部节点


士学位论文 高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演化机理和协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结构框架分析耗能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结点解析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的结点主要包括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和为目标而形成网络化合作关系的机构和组织,称之为创新主体。同产业群协同创新网络最为基本的要素,如图 3.2 所示。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郑季良;陈春燕;王娟;吴桐;;高耗能产业群循环经济发展的多绩效协同效应调控研究[J];中国管理科学;2015年S1期

2 李林;刘志华;王雨婧;;区域科技协同创新绩效评价[J];系统管理学报;2015年04期

3 尚林;;企业协同创新网络构建与网络效率影响因素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15年03期

4 解学梅;;企业协同创新影响因素与协同程度多维关系实证研究[J];科研管理;2015年02期

5 李煜华;刘洋;胡瑶瑛;;科技型小微企业与科技型大企业协同创新策略研究——基于动态演化博弈视角[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5年03期

6 郭辉;董晔;;碳排放和能源消费约束下的中国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增长研究——基于扩展的索洛模型分析[J];经济经纬;2012年06期

7 汪秀婷;;战略性新兴产业协同创新网络模型及能力动态演化研究[J];中国科技论坛;2012年11期

8 潘文卿;刘庆;;中国制造业产业集聚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的研究[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年01期

9 马宁;鞠美庭;楚春礼;;基于MFA的区域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环境保护与循环经济;2010年03期

10 吴慈生;沈玉龙;李洋;邢建军;;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与建议[J];安徽科技;2010年02期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万磊;高耗能产业循环经济指标体系框架构建[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286486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6486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1c1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