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产业技术安全形成机理与测度研究

发布时间:2020-11-02 19:35
   全球技术链的产生引发了很多产业技术安全问题,本文基于技术差距理论研究产业技术安全形成机理和测度方法,构建产业技术安全测度模型和核心技术识别模型,通过实证研究检验了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研究结论如下:(1)提出产业技术安全问题是建立在宏观经济安全和中观产业安全基础之上,产业技术差距是产业技术安全问题产生的原因,界定了产业技术安全的内涵、分类和特征。在技术差距理论框架下构建产业技术差距三力模型,研究技术差距理论框架下产业技术安全形成机理。(2)本文构建产业技术安全测度模型,论述专利信息测度产业技术安全的优点基础上,构建技术差距的三力测度模型(简称ICD模型),利用世界专利系统,选取国际通用的专利指标,构建指标体系,建立技术差距模型,并根据技术差距模型构建产业技术安全度测度模型,将安全进行区间划分。(3)以技术视角研究单个技术对产业技术安全影响的差异性,在产业技术差距三力模型基础上构建核心技术识别模型,对核心技术进行识别和分类。通过选取合适的指标构建核心技术识别指标体系,构建核心技术强度模型和技术分类标准,对核心技术进行识别,并且创建核心技术分类规则对核心技术进行分类,深化核心技术对产业技术安全影响研究。(4)选取OLED平板显示产业和5G移动通信产业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论显示,OLED平板显示产业中,美国的产业技术安全性和产业技术创新力安全性最优,韩国的产业技术控制力安全性最优,日本的产业技术发展力安全性最优。识别得到1 1项核心专利主要集中在产业链上游领域。技术类别集中在H01L51/50和H01L51/52两个小组中。并得到核心技术分类结果。在5G移动通信产业中,美国的产业技术安全性、产业技术创新力安全性和产业技术控制力安全性一直保持绝对安全地位,瑞典的产业技术发展力最优。11项核心专利核心主要涉及D2D的相互识别和通信。技术类别集中在H04W72/04和H04W76/02中,并得到相应的核心技术的分类结果。
【学位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9
【中图分类】:F273.1
【部分图文】:

路线图,路线图


图1-1本论文的技术路线图??-5-??

逻辑结构图,产业技术,核心技术,差距


国内的少数文献提及产业技术安全的测度问题,但尚缺乏有效的分析框架。本文??力图基于技术差距视角构造多维度多指标的指标体系对产业技术安全进行测度。??(3)核心技术识别方法需要进一步完善。虽然目前核心技术识别方法的研??究成果丰富,但是各种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需要进行进一步改进。??针对上述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领域,本文通过分析产业技术安全演变过程,提??出产业技术安全构建的理论基础,提出产业技术安全的内涵、分类、特点等内容,??根据产业技术多维度属性的研究,在技术差距理论框架下构建决定产业技术差距??的三力模型,分析产业技术差距对产业技术安全形成机理的影响,利用世界专利??数据,选取国际通用专利指标,构建产业技术差距指标体系、测度模型和产业技??术安全测度模型,从国家视角对产业技术安全进行测度并对产业技术安全区间划??分。从技术视角研宄单个技术对产业技术安全的影响的差异性,构建核心技术识??别指标体系识别模型,对专利和核心专利进行分类,通过选取OLED平板显示产??业和5G移动通信产业进行实证研究,检验提出的模型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具体??流程见图2-2,针对上述研宄内容在本文的第三、四、五、六章中详细论述。??

产业技术,产业技术创新,力差,差距


北京科技大学博士学位论文???度研宄。在产业技术体系中,产业技术的技术性差距表现为产业技术体系不断的??利用创新资源进行技术创新,产生新技术成果,产业技术体系随时间的发展不断??的获得进步的差距。产业技术经济性差距表现为产业技术体系具有经济价值,能??为产业带来利润,提高产业经济效益,不断促进产业经济的发展的差距。产业技??术的法律性差距表现为经济主体利用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将技术赋予产权属性,利??用法律属性对自身进行保护,并且对竞争对手的技术发展进行控制。因此,本文??将产业技术的技术性差距归结为产业技术创新力差距,产业技术的经济性差距归??结为产业技术发展力差距,产业技术的法律性差距归结为产业技术控制力差距,??由这三力差距构成的产业技术差距称为产业技术差距三力模型。H力模型具体见??图?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曾睿轩;;基于信息时代下的网络技术安全与网络防御[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7年07期

2 杨胜;;医院信息化建设中移动与无线技术安全的有效运用[J];电脑迷;2017年12期

3 张灿;;技术安全的解释——基于公众与专家的认知差异[J];自然辩证法通讯;2017年05期

4 孟凡英;;网络技术安全问题研讨[J];科学中国人;2014年08期

5 白鲜勇;;对技术安全保障的另类思考[J];现代电视技术;2007年11期

6 李守鹏,吴希唐;信息技术安全评估中的重要概念[J];计算机安全;2003年11期

7 李斌;国家技术安全的保证问题[J];管理科学文摘;1995年06期

8 李家瑶;;生物技术安全委员会的作用[J];国际科技交流;1988年11期

9 窦学庆;深孔爆破技术安全好效益高[J];劳动保护;1989年11期

10 周传忠;李锋;俞川;;从事故中浅谈工艺技术安全[J];科技风;2011年05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杨大飞;产业技术安全形成机理与测度研究[D];北京科技大学;2019年

2 杨春平;国家技术安全体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何志勇;外资并购对我国产业安全的作用机制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沉静;科技德语中定语的翻译策略—《工业4.0的信息技术安全》节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8年

2 唐静;现代基因技术安全问题的伦理审视[D];南京林业大学;2006年

3 李坚;风险管理在淮阴卷烟厂项目技术安全中的应用[D];清华大学;2009年

4 朱瑞楠;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国家经济安全[D];东北财经大学;2005年

5 张珊珊;《德国2014IT安全状况》翻译报告[D];四川外国语大学;2016年

6 李婷;网络贸易的发展及中国的应对策略[D];吉林大学;2006年

7 卢绍伟;转基因技术安全应用探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2年

8 覃谊;论中国境内的跨国研发与技术转移[D];四川大学;2003年

9 董宏勇;网络信息安全的管理与隐患防范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1年

10 陆洲;电子提单安全性的法律研究[D];上海海运学院;2001年



本文编号:286747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6747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0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