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的协同发展研究
【学位单位】:沈阳药科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年份】:2013
【中图分类】:R95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社会各界对高等教育质量更加关注
1.1.2 合理的结构是高等教育适应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1.2 研究进展以及发达国家经验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 研究内容
1.5 研究方法
1.6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医药产业与药学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 医药产业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1.1 医药产业的组成结构
2.1.2 医药产业的发展规律
2.1.3 医药产业的关联
2.1.4 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的简要介绍
2.2 药学高等教育的相关概念和理论
2.2.1 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
2.2.2 药学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2.2.3 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2.2.4 药学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
2.2.5 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
2.2.6 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
2.2.7 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
2.3 医药产业与药学高等教育之间的相互作用
2.3.1 医药产业对药学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
2.3.2 药学高等教育对医药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与产业协同发展的成功经验
3.1 美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特点
3.1.1 规模扩张的方式
3.1.2 美国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
3.1.3 美国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和专业认证
3.1.4 高等教育相关者的理念和行为方式
3.2 美国的药学高等教育
3.2.1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3.2.2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
3.2.3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
3.2.4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
3.2.5 美国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认证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医药产业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4.1 医药产业的发展决定药学教育的人才的需求
4.2 各子产业的现状以及对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4.3 医药产业链各环节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分析
4.3.1 新药研发环节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4.3.2 药品生产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4.3.3 药品流通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4.3.4 药学服务的现状以及药学人才的需求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和结构研究
5.1 药学高等教育的规模发展历程
5.2 药学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分析
5.3 药学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分析
5.4 药学高等教育的区域结构现状
5.4.1 高校及本科、高职专业点的区域分布
5.4.2 药学研究生专业点的区域分布
5.5 药学高等教育的专业结构研究
5.5.1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
5.5.2 药学本科生的专业结构
5.5.3 药学研究生教育的专业结构
5.6 药学高等教育的课程结构研究
5.6.1 药学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发展
5.6.2 药学高等教育课程结构的现状评述
5.6.3 临床药学专业课程结构研究
5.7 药学高等教育的就业结构研究
5.7.1 药学高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结构
5.7.2 药学本科教育毕业生就业结构
5.7.3 药学硕士研究生就业结构
5.7.4 药学博士研究生就业结构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对医药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
6.1 药学高等教育规模对医药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
6.2 药学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6.2.1 我国高等教育整体的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对国民经济的适应性分析
6.2.2 药学高等教育能级结构、层次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6.3 就业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状况分析
6.4 专业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6.4.1 专业设置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6.4.2 专业比例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6.5 课程结构对医药产业的适应性分析
6.6 药学高等教育区域结构与医药产业的适应性
6.7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我国药学高等教育与医药产业协同发展的策略建议
7.1 构建合理的药学高等教育结构
7.2 丰富药学及相关专业目录
7.2.1 产业关联决定专业关联
7.2.2 开设药学类新专业,促进医药产业全方位发展
7.3 改进课程结构
7.3.1 药物基因组学
7.3.2 分子影像学
7.3.3 生物电子学
7.3.4 药物计量学
7.3.5 时间药学
7.3.6 代谢组学
7.3.7 药物代谢学
7.3.8 纳米药物
7.3.9 计算中药学
7.3.10 生物信息学
7.3.11 转化医学
7.3.12 循证药学
7.3.13 药学心理学
7.3.14 药物经济学
7.4 药学高等教育利益相关者应履行各自职责
7.4.1 教育管理部门的责任
7.4.2 高校的责任
7.4.3 医药产业的责任
7.5 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和专业认证委员会
7.5.1 专业认证委员会
7.5.2 教学指导委员会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
8.1 主要结论
8.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文章目录
致谢
附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达生;护理社会医学(27)[J];护士进修杂志;1988年04期
2 李化树;赵国强;周勇;;走向知识经济时代的高等教育观念[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9年02期
3 陈耀顺;;简论提高高等教育质量[J];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2年02期
4 刘宇;王俊杰;王跃民;裴建明;;教学评估在高校教学中的地位[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5年03期
5 张群;吴曙光;;转变教育思想观念 促进高教改革[J];中国现代医生;2007年18期
6 王毅;罗月娥;刘斌;;药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探索[J];基层医学论坛;2007年23期
7 鞠晓红;郝峰;钟越;;开设公共选修课提升综合素质教育[J];检验医学教育;2008年01期
8 瞿佐发;;人体解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创建与管理[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基础医学教育版);2008年02期
9 吴冰;云立新;王杰;;中医药高等教育理念之浅析[J];医学与社会;2009年01期
10 薛军;;高等中医药院校科技创新思考[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9年02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刘兆宇;19世纪英格兰高等教育转型研究[D];河北大学;2007年
2 张继林;共轭动力系统分析及其在高等教育专业结构管理中的应用[D];天津大学;2009年
3 石磊;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与质量保障体系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0年
4 崔爱林;二战后澳大利亚高等教育政策研究[D];河北大学;2011年
5 卢晶;专业认证制度的治理模式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6 朱迎春;区域“高等教育——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7 何振海;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公立高等教育系统化发展研究(1850-1960)[D];河北大学;2008年
8 吴越;中国高校联盟运行机制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9 谢俊;大学的学术自由及其限度[D];西南大学;2010年
10 孟丽菊;基于生态位理论的大学—政府—市场关系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宋陶立;以色列高等教育研究[D];河南大学;2011年
2 董有志;对高等院校评价认证机构的认可的比较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0年
3 姜婷婷;我国女性高等教育机会平等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0年
4 卫婷婷;我国中央政府促进高等教育均衡发展的财政责任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
5 谭晓玲;近十年我国农村家庭高等教育收益问题研究[D];山东经济学院;2011年
6 劳丽静;现阶段我国社会分层对高等教育机会均等的影响[D];重庆大学;2010年
7 于海曼;大众化进程中的高等教育学费制度改革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10年
8 侯若冰;高等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设计与应用研究[D];山西财经大学;2011年
9 刘恋;哈珀高等教育思想与实践初探[D];河北大学;2011年
10 董新美;扩招以来高等教育政府间财政责任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289160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916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