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杏鲍菇相关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开发现状

发布时间:2020-12-04 20:37
  结合最近几年国内外关于杏鲍菇的深入研究,综述杏鲍菇功效、栽培方法、采后储藏方式、初加工产品、功能物质的理化研究等方面,综合对比国内外杏鲍菇研究和开发现状,得出国内杏鲍菇的科研方向应向功能性物质方向发展的结论,现今国内研究主要在于杏鲍菇的育种、培养和初步加工产品等,对杏鲍菇功能物质的深入研究较少,需借鉴国外相应研究成果,加大对杏鲍菇的功能性物质的研究,并将其开发成为产品,具有更大的市场潜力。 

【文章来源】:食品工业. 2019年02期 第276-283页 北大核心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杏鲍菇相关研究进展及其产业开发现状


杏鲍菇的人工栽培示意图

分布图,食用菌,分布图,杏鲍菇


《食品工业》2019年第40卷第2期278专题论述图1杏鲍菇的人工栽培示意图图2食用菌主要产地分布图2.2杏鲍菇的采后储藏随着人们对杏鲍菇的营养价值及药用功能的逐渐认识,对新鲜杏鲍菇的需求和消费量不断增加。由于其含有极丰富的营养成分,含水量又极高,是天然的细菌培养基,故而造成蘑菇极易腐烂,其产品的分销和营销困难重重。因此,在蘑菇生产和供应链中不断探索延长采后贮藏期的相关研究会是将来很长一个时期的课题[21]。质地是一个重要的感官特性,有助于对新鲜杏鲍菇在储存过程中是否腐烂做出整体品质评价。因此,质地控制是蘑菇采后贮藏过程中极为重要的环节,鲜菇软化起源于细胞中酶的分解和水分损失。为了防止软化,开发及使用各种保存技术。目前常用的技术有低温贮藏、气调包装、化学处理等,可有效延缓或减少软化衰变过程,提高蘑菇质地硬度[22]。2.2.1低温保藏将杏鲍菇进行低温储藏,可以提高杏鲍菇的保质期,在普通的低温储藏条件下,杏鲍菇有15~18d的采后寿命[23]。Li等[22]通过探讨对杏鲍菇的品质属性引起结构增韧的变化,在低密度下把新鲜杏鲍菇用聚乙烯袋包装,储存在不同的低温下18d,测定杏鲍菇的质地和其他品质属性。研究结果表明,增韧可能主要是由木质化并能影响测试的蘑菇采后品质,低温能明显保持较好的质地属性。2.2.2控制栽培培养基培养基基质的生物结构、成分都会影响杏鲍菇的品质和产量。为获得较长蘑菇保质期,大量研究聚焦于粗蛋白和无氮成分养料的按不同比例混合新培养基[24]。其中Ryu等[25]研究4.7%的粗蛋白培养基,无氮提取物和粗蛋比3.3%,其表现出较好的蘑菇产量,这些结果能为菇农生产保质期长出口蘑菇提供巨大帮助。2.2.3选育货架期较长的

DNA序列,杏鲍菇,饮食习惯,市场规模


肯肿醇拔蠢捶⒄狗较?综合国内外关于杏鲍菇的研究,发现中国对杏鲍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杏鲍菇的栽培和初步加工层面,对深加工涉及较少,少数涉及杏鲍菇多糖等的提龋在栽培方面,研究开展较多,并多以研究栽培的基质、培养条件及菌种选育为主。当前杏鲍菇的栽培已实现大规模生产,栽培的方法多为瓶栽、袋栽等。近年来,杏鲍菇的商业化种植已在中国、日本及韩国迅速发展起来,在中国杏鲍菇不仅仅被加工成为即食食品、医药用品,而且被加工成为航天食品[35]。中国杏鲍菇的市场规模在未来几年将不断扩大,如图3所示。图32015—2020年中国杏鲍菇市场规模在初步加工方面,由于国内外文化及饮食习惯的差异,国内多数将杏鲍菇直接食用,少数进行延长杏鲍菇储存期的加工,如制成罐头、干制品、果脯、保健饮料、即食食品等。国外研究则以深加工为主,主要涉及杏鲍菇的功能物质的理化研究,对各种功能物质的生物化学性质,分子结构,DNA序列表达,对人体的健康作用及应用方面有较深入研究。蘑菇提取物可被广泛用作营养补充剂和药品,是人类健康的福利[17]。杏鲍菇在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中国,杏鲍菇的化学调查显示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多糖,如保肝、降血脂、抗氧化、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然而很少注意它的小分子成分,国内刘良燕等[51]对杏鲍菇的发酵液进行研究,最终分离出2个薄荷烷型单萜、3个麦角甾醇和1个脑苷脂B,并且确定了它们的结构。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杏鲍菇的提取物质不仅可以应用到食品领域,如将其香味物质作为调味品,还可以作为医药、化妆品以及一些工业原料。现在杏鲍菇的栽培规模发展较快,大多数都进行工厂化生产,人工控制生产环境,种植不受季节的约束,而且杏鲍菇的产量较高。如图4和图5所示,近年来杏鲍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杏鲍菇深加工残渣多糖酶法微波辅助提取工艺优化[J]. 柯乐芹,张东旭,肖建中.  农业工程学报. 2014(21)
[2]超声波协同复合酶法提取杏鲍菇多糖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J]. 王雅,苗敬芝,董玉玮.  食品工业. 2014(03)
[3]杏鲍菇多糖WPP2的结构表征及抗肿瘤活性[J]. 张化朋,张静,南征,孙润广,张鹏,刘阿娟,梁涛.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2013(10)
[4]纤维素酶法提取杏鲍菇多糖工艺优化[J]. 凡军民,谢春芹,贾君,徐银,张彩霞.  食品科技. 2013(03)
[5]杏鲍菇精粉加工技术的研究[J]. 熊文飞,陈日春,唐胜春,宋洪波.  中国调味品. 2012(09)



本文编号:289820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89820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efb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