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高技术产业适用性的实证研究

发布时间:2020-12-24 21:16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持迅猛势头,其中,中国的高技术产业也获得了巨大发展,在2011年,中国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就比2000年的总产值翻了8.5倍之多,利税额也翻了7.5倍,可见高技术产业发展对中国经济发展正在产生或即将起到不可忽视的突破性带头作用。因此,学术界、产业界以及国家政府都开始对高技术产业发展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问题赋予高度关注。然而,在目前研究国际贸易行为的理论中,其研究切入角度不是国家就是行业层面,并没有从企业微观层面来研究分析。而现今,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都是存在较大差异的。于是,在21世纪初,以企业异质性为核心的“新新贸易理论”出现在经济学家们的视野之中,以Melitz为代表的学者从微观的层面对国际贸易的实践给予了解释。随后大量西方学者也对其国家的企业进行研究分析,实证检验了企业的异质性,并得出企业具有自我选择效应和出口学习效应的结论。对于中国来说,中国经济发展是具有自身独特性的,这样一个新的贸易理论是否适用于中国的企业还有待考察。因此,选用中国高技术产业中所有17个行业2002-2011年的数据,正文部分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的方法测算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对测算结果分析发现不... 

【文章来源】:安徽财经大学安徽省

【文章页数】:5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的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的优势与劣势
        一、研究的创新点---优势
        二、研究的不足---劣势
第二章 新新贸易理论文献回顾
    第一节 基本理论回顾
        一、新新贸易理论演进
        二、新新贸易理论的基础模型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成果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第三章 中国高技术产业的生产率异质性分析
    第一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现状概况
    第二节 中国高技术产业生产率异质性分析
        一、测算方法
        二、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整体分析
        三、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分行业分析
第四章 新新贸易理论在中国高技术产业适用性的实证分析
    第一节 模型构建与数据处理
        一、模型构建
        二、数据处理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细分行业的实证分析
        一、化学药品制造业
        二、飞机制造及修理业
        三、通信设备制造业和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
        四、计算机整机制造
        五、各种仪器仪表制造行业
    第三节 高技术产业的研究分析
第五章 结论与方案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方案
        一、企业方案
        二、政府策略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异质性企业国际转移的动力机制与路径选择——HFT模型和NEG模型的拓展及验证[J]. 朱廷珺,李宏兵.  国际贸易问题. 2011(10)
[2]中国出口企业的“生产率悖论”与“生产率陷阱”——基于2008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实证分析[J]. 汤二子,刘海洋.  国际贸易问题. 2011(09)
[3]新新贸易理论、新贸易理论和传统贸易理论的比较研究[J]. 吕连菊,阚大学.  经济论坛. 2011(09)
[4]出口企业更优秀吗——基于生产率视角的考察[J]. 刘振兴,金祥荣.  国际贸易问题. 2011(05)
[5]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J]. 张娜.  现代商贸工业. 2011(09)
[6]异质性、沉没成本与中国企业出口决定:来自中国微观企业的经验证据[J]. 赵伟,赵金亮,韩媛媛.  世界经济. 2011(04)
[7]制造业企业出口和生产率的关系——新新贸易理论框架下对中国工业企业的微观分析[J]. 孙俊新,蓝乐琴.  经济与管理. 2011(03)
[8]中国出口企业是否存在“生产率悖论”:基于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的检验[J]. 李春顶.  世界经济. 2010(07)
[9]论企业的异质性[J]. 季剑军.  江汉论坛. 2010(04)
[10]新—新贸易理论文献综述[J]. 李春顶.  世界经济文汇. 2010(01)



本文编号:29363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363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3bc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