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秩归一与秩序分化——新产业触发乡村秩序变迁的逻辑
发布时间:2021-01-01 17:52
文章从触发地区产业发展的新柑橘品种引种入手,探讨乡村秩序变迁与重构的逻辑。运用"国家—市场—社会"三角分析框架,研究发现,在新柑橘品种引种之前,定塘镇的社会、经济、政治秩序之间处于相互支持的相对平衡状态。新柑橘品种的引种与扩种,打破了原有的平衡。一方面,社会、经济、政治行动者沿着各自的行为逻辑有序行动,协同服务于开发红美人产业和打造区域公用品牌这一共同目标,在达成新的秩序平衡的同时,形成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的"三秩归一"。另一方面,在新平衡之下,又涌动着三种秩序分化:农民和商人因秉持经营理念的差异,形成经济秩序的分化;品种红利分配的差异又带来了内部、外部社会秩序的分化;在经济、社会秩序的分化中,农民和商人不倾向诉诸政府,因与政绩无关,政府也无意介入干预,形成了政治秩序的分化。本文建议:在产业兴旺中,政府应着重关注技术和产业红利差异带来的社会分化,让大多数人从中受惠,建构和谐的经济秩序,进而促进治理有效的政治秩序。
【文章来源】:社会学评论. 2019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案例:定塘镇柑橘产业的秩序常态与新秩序诱因
三、高价打破的经济秩序:变革与分化并存
四、政绩驱动的政治秩序:为与不为并存
五、品牌塑造的社会秩序:团结与排斥并存
六、乡村秩序的重构:源于“国家—市场—社会”的三角互动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弹性:1978年以来的变化[J]. 曹正汉. 学术界. 2018(10)
[2]社会网络嵌入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影响[J]. 徐玉环,黄泽宇,黄丽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18(08)
[3]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发展及创新[J]. 李强.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6)
[4]三秩归一:电商发展形塑的乡村秩序——菏泽市农村电商的案例分析[J]. 邱泽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5]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 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0)
[6]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 曾亿武,郭红东. 中国农村经济. 2016(06)
[7]淘宝村形成过程研究:以东风村和军埔村为例[J]. 曾亿武,邱东茂,沈逸婷,郭红东. 经济地理. 2015(12)
[8]乡村社会秩序的新格局:三秩并行——以某地“乡土人才职称评定”为例[J]. 邱泽奇,邵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9]“互嵌”:市场规则与基层社会——基于农资“赊账”现象的社会学探讨[J]. 谢小芹,简小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J]. 吴昕晖,袁振杰,朱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本文编号:2951731
【文章来源】:社会学评论. 2019年02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13 页
【文章目录】:
一、问题的提出
二、案例:定塘镇柑橘产业的秩序常态与新秩序诱因
三、高价打破的经济秩序:变革与分化并存
四、政绩驱动的政治秩序:为与不为并存
五、品牌塑造的社会秩序:团结与排斥并存
六、乡村秩序的重构:源于“国家—市场—社会”的三角互动
七、结论与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弹性:1978年以来的变化[J]. 曹正汉. 学术界. 2018(10)
[2]社会网络嵌入对农村土地流转机制的影响[J]. 徐玉环,黄泽宇,黄丽银. 浙江农业科学. 2018(08)
[3]改革开放40年与中国社会学的本土化、发展及创新[J]. 李强. 社会科学战线. 2018(06)
[4]三秩归一:电商发展形塑的乡村秩序——菏泽市农村电商的案例分析[J]. 邱泽奇.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8(01)
[5]从数字鸿沟到红利差异——互联网资本的视角[J]. 邱泽奇,张樹沁,刘世定,许英康. 中国社会科学. 2016(10)
[6]电子商务协会促进淘宝村发展的机理及其运行机制——以广东省揭阳市军埔村的实践为例[J]. 曾亿武,郭红东. 中国农村经济. 2016(06)
[7]淘宝村形成过程研究:以东风村和军埔村为例[J]. 曾亿武,邱东茂,沈逸婷,郭红东. 经济地理. 2015(12)
[8]乡村社会秩序的新格局:三秩并行——以某地“乡土人才职称评定”为例[J]. 邱泽奇,邵敬.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015(05)
[9]“互嵌”:市场规则与基层社会——基于农资“赊账”现象的社会学探讨[J]. 谢小芹,简小鹰.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05)
[10]全球信息网络与乡村性的社会文化建构——以广州里仁洞“淘宝村”为例[J]. 吴昕晖,袁振杰,朱竑.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5(02)
本文编号:295173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517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