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产业中公有云发展的中美比较
发布时间:2021-01-05 09:32
移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将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持续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应对这个状态需要进行战略思考和战略展望,其中尤其要关注云计算产业的发展,关注中国和美国在不同层面的相对差距及相对优势。在进行中国公有云现状分析及中美两国公有云发展的比较中,本文发现公有云计算对中国经济转型和发展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公有云市场发展相对滞后但有很大增长空间;中国公有云企业在中国市场表现良好,但在全球市场的绩效有待提高。在此基础上,识别中美公有云在市场规模、市场参与者、服务竞争等方面的差异及原因,对此,政府要进行战略思考,企业要进行战略布局,从实际出发,促进中国云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中国公有云供应商的服务优势及全球竞争力。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经济.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7年中国和美国云计算相关领域投资对比
市场规模反映整体的积累状态。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仍处于对发达国家的追赶阶段,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云计算能力有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大量潜在需求没有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中国云服务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2016年,国际数据公司[4]对中国和美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见图1)。图1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9亿美元增长到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2%,呈现较快速的成长态势。相同观察期内,美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将由382亿美元增长到12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6%,比中国低11个百分点。尽管从公有云市场增速来看,美国低于中国,但美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远远大于中国。美国云计算发展起步最早,云计算能力及服务需求旺盛,产业发展的规模大、质量高。按照国际数据公司(2016)[4]预计的增长率发展,快速增长的中国公有云市场,2020年的预测规模仍然远远不及同期的美国,规模差距将从373亿美元(2014年)增长到1183亿美元(2020年),差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2%。直观来看,导致规模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增长基数远小于美国同期。
国际数据公司(2015)[5]对中国公有云细分市场成长性进行了预测(见图2)。2016~2020年,“基础设施即服务”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占比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始终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6.9%;“平台即服务”始终为最小的细分市场,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比约3%,年复合增长率为39.9%;“软件即服务”的占比保持在36%左右,实现26.3%的年复合增长。仅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平台即服务”的增长最快,“基础设施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的增速次之。若将3种细分公有云服务的增长基数考虑进来,在2016年,中国“平台即服务”的市场规模远小于其他两种细分公有云服务,尽管它的增速高出其他两种服务约13个百分点,到2020年,“平台即服务”仍然是中国公有云市场最小的细分市场。此外,中国“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在2016年的规模大于“软件即服务”,尽管观察期内二者的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很接近,前者到2020年的规模仍然大于后者,并且它们的规模差距不断扩大,将由5.1亿美元(2016年)增加到13.6亿美元(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结构和发展态势与美国及全球市场有很大不同。按照国际数据公司(2015;2016)[6,7]对全球公有云细分市场及美国市场占比的预测来看,2015~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上,“软件即服务”占比最高,保持在68%以上,市场规模以18.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将由577亿美元增长到1334亿美元;“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占比次之,将由16.3%增长到22.4%,市场规模将实现28.2%的年复合增长,由126亿美元增加到436亿美元;“平台即服务”占比最低,约9%,市场规模将实现20.8%的年复合增长,由70亿美元增长到180亿美元。尽管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增速比“软件即服务”高出10个百分点,但由于前者在2015年的增长基数远小于后者,到2020年,“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规模仍然与“软件即服务”有898亿美元的差距,这点与中国公有云市场恰好相反(见图3)。
本文编号:2958429
【文章来源】:工业技术经济. 2020年08期 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部分图文】:
2017年中国和美国云计算相关领域投资对比
市场规模反映整体的积累状态。中国经济发展的诸多方面仍处于对发达国家的追赶阶段,中国云计算起步较晚,云计算能力有限,产业规模相对较小,大量潜在需求没有转化为实际购买行为。中国云服务市场有很大的增长潜力。2016年,国际数据公司[4]对中国和美国的公有云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见图1)。图1数据显示,2014~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将从9亿美元增长到5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33.2%,呈现较快速的成长态势。相同观察期内,美国公有云市场规模预计将由382亿美元增长到1235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21.6%,比中国低11个百分点。尽管从公有云市场增速来看,美国低于中国,但美国公有云市场规模远远大于中国。美国云计算发展起步最早,云计算能力及服务需求旺盛,产业发展的规模大、质量高。按照国际数据公司(2016)[4]预计的增长率发展,快速增长的中国公有云市场,2020年的预测规模仍然远远不及同期的美国,规模差距将从373亿美元(2014年)增长到1183亿美元(2020年),差距的年复合增长率为21.2%。直观来看,导致规模差距不断扩大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增长基数远小于美国同期。
国际数据公司(2015)[5]对中国公有云细分市场成长性进行了预测(见图2)。2016~2020年,“基础设施即服务”在中国公有云市场的占比保持在60%左右的水平,始终为最大的细分市场,年复合增长率为26.9%;“平台即服务”始终为最小的细分市场,在中国公有云市场占比约3%,年复合增长率为39.9%;“软件即服务”的占比保持在36%左右,实现26.3%的年复合增长。仅从增长速度来看,中国公有云市场上,“平台即服务”的增长最快,“基础设施即服务”和“软件即服务”的增速次之。若将3种细分公有云服务的增长基数考虑进来,在2016年,中国“平台即服务”的市场规模远小于其他两种细分公有云服务,尽管它的增速高出其他两种服务约13个百分点,到2020年,“平台即服务”仍然是中国公有云市场最小的细分市场。此外,中国“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在2016年的规模大于“软件即服务”,尽管观察期内二者的预计年复合增长率很接近,前者到2020年的规模仍然大于后者,并且它们的规模差距不断扩大,将由5.1亿美元(2016年)增加到13.6亿美元(2020年)。中国公有云市场结构和发展态势与美国及全球市场有很大不同。按照国际数据公司(2015;2016)[6,7]对全球公有云细分市场及美国市场占比的预测来看,2015~2020年,全球公有云市场上,“软件即服务”占比最高,保持在68%以上,市场规模以18.2%的年复合增长率增长,将由577亿美元增长到1334亿美元;“基础设施即服务”的占比次之,将由16.3%增长到22.4%,市场规模将实现28.2%的年复合增长,由126亿美元增加到436亿美元;“平台即服务”占比最低,约9%,市场规模将实现20.8%的年复合增长,由70亿美元增长到180亿美元。尽管全球公有云“基础设施即服务”市场的增速比“软件即服务”高出10个百分点,但由于前者在2015年的增长基数远小于后者,到2020年,“基础设施即服务”的规模仍然与“软件即服务”有898亿美元的差距,这点与中国公有云市场恰好相反(见图3)。
本文编号:29584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584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