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江市甘蔗产业持续发展的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1-15 05:43
本文通过文献查阅调查了国内外甘蔗种植的现状,实地深入调查分析了内江市甘蔗种植的自然坏境、社会条件、栽培历史经济地位,指出了限制内江市甘蔗产业发展的原因,并提出了内江市甘蔗种植业持续发展的几点对策,获得了以下结论。(1)内江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优越的区位优势、雄厚的历史基础、交通优势,适宜甘蔗产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2)内江市甘蔗产业对内江市经济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是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3)国际食糖市场的需求和燃料乙醇推广和利用,给内江市甘蔗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极为广阔的市场前景。(4)内江市甘蔗种植业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有:一事品种单一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二是科技水平跟不上,栽培管理水平低;三是受国际市场糖价波动大,蔗农种植积极性不稳定;四是蔗糖产业链不长,加工转化率低;五是生产基础条件薄弱,抗风险能力差;六是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不畅;七是种植规模散,机械化水平低;八是土壤疲劳,病害严重,产量不稳定。针对内江市甘蔗种植的现状,要实现甘蔗种植业的可持续发展,作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建立良种推广体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二是建立激励机制,保护蔗农切身利...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内江市甘蔗产业发展概况
2.1 内江市甘蔗种植业历史
2.1.1 甘蔗种植历史
2.1.2 内江市甘蔗产业的历史地位
2.2 内江市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3 内江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1 有利条件
3.1.1 自然条件优越
3.1.2 党委政府重视
3.1.3 种植历史悠久
3.1.4 交通发展较快
3.1.5 市场需求旺盛
3.2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2.1 品种单一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
3.2.2 科技水平跟不上,栽培管理水平低
3.2.3 受国际市场糖价波动大,蔗农种植积极性不稳定
3.2.4 蔗糖产业链不长,加工转化率低
3.2.5 生产基础条件薄弱,抗风险能力差
3.2.6 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不畅
3.2.7 种植规模散,机械化水平低
3.2.8 土壤疲劳,病害严重,产量不稳定
4 内江市甘蔗产业持续发展对策
4.1 建立良种推广体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
4.2 建立激励机制,保护蔗农切身利益
4.3 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甘蔗的综合生产能力
4.4 加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完善甘蔗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4.5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4.6 加快规模化种植,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
4.7 加强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甘蔗产业链
4.8 加大科技的普及力度,为甘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4.9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曾志强,袁成宇,区颖刚,胡乔,赖荣光.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9)
[2]贵州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刘锡,雷朝云,周正邦,朱怡.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9)
[3]内江市微地形条件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分析[J]. 熊丽琴,谢贤健,张洲,王恩熙,黄安,周贵尧,乐良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8)
[4]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与对策[J]. 韦永贡. 轻工科技. 2012(07)
[5]试论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 贺贵柏. 甘蔗糖业. 2012(02)
[6]云南省甘蔗种植比较效益分析[J]. 杨永梅,李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食糖产业发展及其走向判断[J]. 郑力文,谭智心.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3)
[8]2011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张艳,张禄祥,肖广江,万忠,谢君.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4)
[9]内江市近4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 周丽,范志华,刘术良,谢贤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10]蔗糖国际贸易价格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影响研究[J]. 朱鑫榕,王亚星. 生产力研究. 2011(07)
硕士论文
[1]南宁市江南区甘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D]. 林祖雄.广西大学 2011
[2]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D]. 韦衍标.广西大学 2007
[3]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预测研究[D]. 王寒梅.四川农业大学 2007
[4]抗战以来四川内江的蔗糖纠纷(1937年—1949年)[D]. 胡丽美.四川师范大学 2006
[5]世界食糖市场国际竞争与中国食糖贸易研究[D]. 王姗姗.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8347
【文章来源】: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文章页数】:4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内江市甘蔗产业发展概况
2.1 内江市甘蔗种植业历史
2.1.1 甘蔗种植历史
2.1.2 内江市甘蔗产业的历史地位
2.2 内江市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3 内江甘蔗种植业发展的有利条件及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1 有利条件
3.1.1 自然条件优越
3.1.2 党委政府重视
3.1.3 种植历史悠久
3.1.4 交通发展较快
3.1.5 市场需求旺盛
3.2 面临的问题和困难
3.2.1 品种单一化严重,品种更新换代慢
3.2.2 科技水平跟不上,栽培管理水平低
3.2.3 受国际市场糖价波动大,蔗农种植积极性不稳定
3.2.4 蔗糖产业链不长,加工转化率低
3.2.5 生产基础条件薄弱,抗风险能力差
3.2.6 市场信息和销售渠道不畅
3.2.7 种植规模散,机械化水平低
3.2.8 土壤疲劳,病害严重,产量不稳定
4 内江市甘蔗产业持续发展对策
4.1 建立良种推广体系,加快品种更新换代速度
4.2 建立激励机制,保护蔗农切身利益
4.3 加强蔗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甘蔗的综合生产能力
4.4 加强社会化服务水平建设,完善甘蔗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
4.5 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
4.6 加快规模化种植,提高甘蔗生产机械化水平
4.7 加强深加工和综合利用,延长甘蔗产业链
4.8 加大科技的普及力度,为甘蔗生产提供技术支持
4.9 加强宏观调控力度,深化体制改革,提供政策保障
5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甘蔗生产机械化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 曾志强,袁成宇,区颖刚,胡乔,赖荣光. 广东农业科学. 2012(19)
[2]贵州甘蔗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J]. 刘锡,雷朝云,周正邦,朱怡. 贵州农业科学. 2012(09)
[3]内江市微地形条件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分析[J]. 熊丽琴,谢贤健,张洲,王恩熙,黄安,周贵尧,乐良超.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2012(08)
[4]我国燃料乙醇的发展与对策[J]. 韦永贡. 轻工科技. 2012(07)
[5]试论广西蔗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J]. 贺贵柏. 甘蔗糖业. 2012(02)
[6]云南省甘蔗种植比较效益分析[J]. 杨永梅,李宏.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02)
[7]食糖产业发展及其走向判断[J]. 郑力文,谭智心. 重庆社会科学. 2012(03)
[8]2011年广东甘蔗产业发展现状分析[J]. 张艳,张禄祥,肖广江,万忠,谢君. 广东农业科学. 2012(04)
[9]内江市近40年气温和降水变化趋势分析[J]. 周丽,范志华,刘术良,谢贤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12(01)
[10]蔗糖国际贸易价格对中国甘蔗产业的影响研究[J]. 朱鑫榕,王亚星. 生产力研究. 2011(07)
硕士论文
[1]南宁市江南区甘蔗生产现状与发展对策[D]. 林祖雄.广西大学 2011
[2]崇左市江州区甘蔗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D]. 韦衍标.广西大学 2007
[3]内江市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预测研究[D]. 王寒梅.四川农业大学 2007
[4]抗战以来四川内江的蔗糖纠纷(1937年—1949年)[D]. 胡丽美.四川师范大学 2006
[5]世界食糖市场国际竞争与中国食糖贸易研究[D]. 王姗姗.浙江大学 2006
本文编号:297834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78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