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模型构建
发布时间:2021-01-19 23:54
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知识协同行为(KCB)是产业集群创新(ICI)活动的有力支撑,构建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模型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在分析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群体知识协同行为耦合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与协同行为模型(CDE-I-KCBM)。与已有研究相比,该模型不仅可以反映随时间不断变化的动态演化规律,也可反映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和群体知识协同行为的内在关联本质,有助于揭示二者的循环反馈关系。
【文章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36(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CDE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知识协同行为要素耦合2.2复杂动态环境下ICI与KCB目标耦合
综合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知识协同行为(Knowl-edgeCollaborationBehavior,KCB)是以获得竞争优势为目标,知识主体(参与知识创新的企业、机构以及人员)、知识客体(指知识主体操作的知识对象)、环境等达到的一种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有效协同的状态,创新主体之间并行(Parallel)或串行(Serial)地协同工作,实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场所(实体或虚拟场所),将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恰当的对象,并使创新活动趋于有序的过程。但是,需注意的是,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创新活动中并不只是存在知识协同行为(KCB),同时还存在非知识协同行为(NonKnowledgeCollaborationBehavior,NKCB),这些非知识协同行为可能是个体层面或团队层面的,也可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发生的程度可能或强或弱,还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NKCB与KCB之间的相互转化[29]。因此,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如何发挥知识协同行为的优势,并使非知识协同行为(NKCB)向知识协同行为(KCB)转化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ICI)与知识协同行为(KCB)耦合分析2.1复杂动态环境下ICI与KCB要素耦合一些学者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Pellissier[5]指出,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环境因素是组织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强调,能力、活动、技术、资源是创新活动重要的信号识别模式(signalingpatterns);曹群[31]指出,产业集群创新涉
图5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知识协同行为关联关系(2)产业集群创新活动成果(如专利等)也会反过来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协同行为。例如,产业集群创新活动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可以更好地改善知识协同行为主体所处环境(如更好地改善硬件设施环境、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文化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中),使得知识协同行为主体产生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创新成果。因此,在复杂动态环境下,ICI和KCB之间构成了良性循环反馈关系。5结语根据本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知识协同行为间存在要素耦合、目标耦合、过程耦合等3个方面的耦合。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协同行为的耦合关系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协同行为都涉及环境、文化、网络、制度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因此,二者涉及的影响要素存在耦合关系;②无论产业集群创新还是知识协同都以服务于发展战略和获得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二者目标存在耦合关系;③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协同行为都是从需求到具体活动再到成果的三阶段过程,因此,二者存在过程耦合关系。(2)本文构建的CDE-I-KCBM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群体知识协同行为的内在运行机理。本文在分析耦合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与机制模型(CDE-I-KCBM),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描述了产业集群不同创新主体之间通过水平或垂直协作完成集群创新活动的过程;②知识协同行为(系统)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支撑,合理有效的知识协同行为将有力地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创新组织软环境、知识管理、创新绩效——动态环境下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J]. 王欣,徐明.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2)
[2]网络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个体知识协同行为(Id-KCB)、团队知识协同行为(T-KCB)的中介效应[J]. 佟泽华,姜子元,师闻笛. 情报科学. 2017(09)
[3]环境扰动对创新活动中非知识协同行为和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J]. 佟泽华,韩春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3)
[4]产业集群创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动力演化——以浙江省为例[J]. 徐维祥,刘程军,江为赛,张凌燕,唐根年. 经济地理. 2016(09)
[5]非知识协同行为的内涵解析[J]. 佟泽华,韩春花.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5)
[6]供应链企业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 李全喜,张鹏,王楠. 情报科学. 2015(07)
[7]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 吴悦,顾新.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0)
[8]知识协同的内涵探析[J]. 佟泽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11)
[9]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J]. 邓少军,焦豪,冯臻. 科研管理. 2011(01)
[10]面向CRM的知识协同体系研究[J]. 柯青,刘高勇. 情报杂志. 2009(10)
本文编号:2987935
【文章来源】: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9,36(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8 页
【部分图文】:
图1CDE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知识协同行为要素耦合2.2复杂动态环境下ICI与KCB目标耦合
综合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知识协同行为(Knowl-edgeCollaborationBehavior,KCB)是以获得竞争优势为目标,知识主体(参与知识创新的企业、机构以及人员)、知识客体(指知识主体操作的知识对象)、环境等达到的一种在时间(维度)、空间(维度)上有效协同的状态,创新主体之间并行(Parallel)或串行(Serial)地协同工作,实现在恰当的时间和场所(实体或虚拟场所),将恰当的知识传递给恰当的对象,并使创新活动趋于有序的过程。但是,需注意的是,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创新活动中并不只是存在知识协同行为(KCB),同时还存在非知识协同行为(NonKnowledgeCollaborationBehavior,NKCB),这些非知识协同行为可能是个体层面或团队层面的,也可能是正式或非正式的,发生的程度可能或强或弱,还可能是良性或恶性的,在一定条件下会发生NKCB与KCB之间的相互转化[29]。因此,在复杂动态环境下,如何发挥知识协同行为的优势,并使非知识协同行为(NKCB)向知识协同行为(KCB)转化成为组织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2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ICI)与知识协同行为(KCB)耦合分析2.1复杂动态环境下ICI与KCB要素耦合一些学者对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Pellissier[5]指出,在复杂动态环境下,环境因素是组织创新活动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强调,能力、活动、技术、资源是创新活动重要的信号识别模式(signalingpatterns);曹群[31]指出,产业集群创新涉
图5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知识协同行为关联关系(2)产业集群创新活动成果(如专利等)也会反过来促进创新主体之间的知识协同行为。例如,产业集群创新活动成果所带来的经济效益提高可以更好地改善知识协同行为主体所处环境(如更好地改善硬件设施环境、有更多资金投入到文化环境等软环境建设中),使得知识协同行为主体产生数量更多、质量更好的创新成果。因此,在复杂动态环境下,ICI和KCB之间构成了良性循环反馈关系。5结语根据本文分析可以得到以下主要结论:(1)在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与知识协同行为间存在要素耦合、目标耦合、过程耦合等3个方面的耦合。在当今日益复杂的动态竞争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协同行为的耦合关系体现为以下3个方面:①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协同行为都涉及环境、文化、网络、制度等几个方面的要素,因此,二者涉及的影响要素存在耦合关系;②无论产业集群创新还是知识协同都以服务于发展战略和获得竞争优势为最终目标,二者目标存在耦合关系;③产业集群创新和知识协同行为都是从需求到具体活动再到成果的三阶段过程,因此,二者存在过程耦合关系。(2)本文构建的CDE-I-KCBM模型很好地反映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群体知识协同行为的内在运行机理。本文在分析耦合规律的基础上,构建了复杂动态环境下产业集群创新中的群体知识协同行为与机制模型(CDE-I-KCBM),具体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产业集群创新系统描述了产业集群不同创新主体之间通过水平或垂直协作完成集群创新活动的过程;②知识协同行为(系统)是产业集群创新系统的支撑,合理有效的知识协同行为将有力地促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企业创新组织软环境、知识管理、创新绩效——动态环境下有调节的中介作用模型[J]. 王欣,徐明. 华东经济管理. 2018(02)
[2]网络柔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个体知识协同行为(Id-KCB)、团队知识协同行为(T-KCB)的中介效应[J]. 佟泽华,姜子元,师闻笛. 情报科学. 2017(09)
[3]环境扰动对创新活动中非知识协同行为和知识协同行为的影响[J]. 佟泽华,韩春花.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7(13)
[4]产业集群创新的时空分异特征及其动力演化——以浙江省为例[J]. 徐维祥,刘程军,江为赛,张凌燕,唐根年. 经济地理. 2016(09)
[5]非知识协同行为的内涵解析[J]. 佟泽华,韩春花.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6(05)
[6]供应链企业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 李全喜,张鹏,王楠. 情报科学. 2015(07)
[7]产学研协同创新的知识协同过程研究[J]. 吴悦,顾新. 中国科技论坛. 2012(10)
[8]知识协同的内涵探析[J]. 佟泽华. 情报理论与实践. 2011(11)
[9]复杂动态环境下企业战略转型的过程机制研究[J]. 邓少军,焦豪,冯臻. 科研管理. 2011(01)
[10]面向CRM的知识协同体系研究[J]. 柯青,刘高勇. 情报杂志. 2009(10)
本文编号:298793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29879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