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间产业互动研究 ——基于要素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1-27 16:04
随着区域合作的强化与深入以及产业转移的推进,城市间产业联系的广度与深度不断增强。特别是资源要素的流动和区域分工与协作深入开展,区域内城市间互动日益紧密,形成了包括产业内互动与产业间互动等多种形式。各城市在产业互动中取得了发展,但是互动的效果存在较大差异,一些城市在互动中保持快速发展,另一些城市则处于被动地位,城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本文将研究城市间产业互动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合理的互动模式,促进城市协调发展。学术界关于产业互动的研究较多,主要包括不同产业间的互动、城乡互动、地区互动,如市场支持、产业互动与中国服务业发展(江静,2010)、产业结构演变的逻辑及其比较优势:基于传统产业升级与战略性新兴产业互动的视角(孙军、蒿彦彦,2012)、城乡统筹中产业互动研究(任迎伟、胡国平,2008)、产业互动中区域经济一体化逐渐实现(吴海峰,2002)等。但是关于城市间产业互动的研究相对较少,本文将分析不同类型产业互动模式以及互动影响机制,构建城市间产业互动效果影响因素模型,并利用四川省的城市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论文的结构安排:第一章:绪论。整体介绍论文的选题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和框架、研究方...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对比分析法
1.2.3 计量分析法
1.3 结构体系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
2.2.1 相互依赖理论
2.2.2 分工理论
2.2.3 产业链理论
2.2.4 地理经济学理论
2.3 城市间产业互动相关研究
2.3.1 产业互动的分类
2.3.2 产业互动的基础条件
2.3.3 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
3 城市间产业互动的模式与机制
3.1 城市间产业互动模式分析
3.1.1 基于互动主体发展水平的视角
3.1.2 基于互动内容的视角
3.2 城市间产业互动影响机制分析
3.2.1 经济发展水平与要素价格驱动产业互动
3.2.2 城市基础条件牵引产业互动
3.2.3 城市间距离阻碍产业互动
3.2.4 政府政策推动产业互动
4 城市间产业互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4.1 构建模型
4.1.1 模型指标选择
4.1.2 设计模型
4.2 数据来源
4.2.1 数据选择原则与思路
4.2.2 数据收集途径
4.2.3 四川省城市间产业互动基本情况介绍
4.3 回归分析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回归运算
4.3.3 回归结果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创造有利的产业互动条件
5.2.2 构建合理的产业互动体系
5.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J]. 阎大颖.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7)
[2]基于产业互动理论的天津滨海新区航天产业集群培育研究[J]. 杨钊,孙彤. 城市. 2013(02)
[3]论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联动[J]. 姜霞. 开放导报. 2012(06)
[4]西藏产业互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 杨涛,柳应华. 西藏研究. 2012(01)
[5]交通基础设施、市场获得与制造业区位——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 刘钜强,赵永亮. 南开经济研究. 2010(04)
[6]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良性互动实现条件[J]. 刘伟.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3)
[7]产业集聚间分工和地区竞争优势——来自长三角微观数据的实证[J]. 陈建军,黄洁,陈国亮. 中国工业经济. 2009(03)
[8]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产业联动模式研究[J]. 刘颖琦,邓元慧,郭名. 科学决策. 2009(02)
[9]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 张军涛,王新娜.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基于过程的政府R&D投入绩效分析[J]. 刘凤朝,孙玉涛.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05)
博士论文
[1]区域产业联动研究[D]. 叶森.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唐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穆岩.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城际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 刘天东.中南大学 2007
[4]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 刘贵富.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互动理论的课堂问答话语研究[D]. 刘松梅.黑龙江大学 2010
[2]城市经济腹地及其空间范围的界定[D]. 孔祥彬.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经济圈层发展模式与湖南战略定位[D]. 李蔚.湖南大学 2006
[4]城市地域经济核心区与腹地特征、功能及协调发展研究[D]. 褚艳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03333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和研究目的
1.1.1 问题的提出
1.1.2 研究目的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研究法
1.2.2 对比分析法
1.2.3 计量分析法
1.3 结构体系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技术路线
1.4 创新点
2 文献综述
2.1 概念界定
2.2 基础理论
2.2.1 相互依赖理论
2.2.2 分工理论
2.2.3 产业链理论
2.2.4 地理经济学理论
2.3 城市间产业互动相关研究
2.3.1 产业互动的分类
2.3.2 产业互动的基础条件
2.3.3 产业互动的影响因素
3 城市间产业互动的模式与机制
3.1 城市间产业互动模式分析
3.1.1 基于互动主体发展水平的视角
3.1.2 基于互动内容的视角
3.2 城市间产业互动影响机制分析
3.2.1 经济发展水平与要素价格驱动产业互动
3.2.2 城市基础条件牵引产业互动
3.2.3 城市间距离阻碍产业互动
3.2.4 政府政策推动产业互动
4 城市间产业互动影响因素实证分析-以四川省为例
4.1 构建模型
4.1.1 模型指标选择
4.1.2 设计模型
4.2 数据来源
4.2.1 数据选择原则与思路
4.2.2 数据收集途径
4.2.3 四川省城市间产业互动基本情况介绍
4.3 回归分析
4.3.1 单位根检验
4.3.2 回归运算
4.3.3 回归结果分析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主要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创造有利的产业互动条件
5.2.2 构建合理的产业互动体系
5.3 研究的局限与未来研究的方向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及其决定因素[J]. 阎大颖. 国际贸易问题. 2013(07)
[2]基于产业互动理论的天津滨海新区航天产业集群培育研究[J]. 杨钊,孙彤. 城市. 2013(02)
[3]论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联动[J]. 姜霞. 开放导报. 2012(06)
[4]西藏产业互动的经济增长效应研究[J]. 杨涛,柳应华. 西藏研究. 2012(01)
[5]交通基础设施、市场获得与制造业区位——来自中国的经验数据[J]. 刘钜强,赵永亮. 南开经济研究. 2010(04)
[6]教育投资与经济增长的互动机制及良性互动实现条件[J]. 刘伟. 现代教育论丛. 2010(03)
[7]产业集聚间分工和地区竞争优势——来自长三角微观数据的实证[J]. 陈建军,黄洁,陈国亮. 中国工业经济. 2009(03)
[8]西部生态脆弱贫困区产业联动模式研究[J]. 刘颖琦,邓元慧,郭名. 科学决策. 2009(02)
[9]辽宁沿海经济带与内陆腹地互动发展的实证研究[J]. 张军涛,王新娜.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01)
[10]基于过程的政府R&D投入绩效分析[J]. 刘凤朝,孙玉涛.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08(05)
博士论文
[1]区域产业联动研究[D]. 叶森.华东师范大学 2009
[2]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京津唐产业结构调整研究[D]. 穆岩.北京交通大学 2008
[3]城际交通引导下的城市群空间组织研究[D]. 刘天东.中南大学 2007
[4]产业链基本理论研究[D]. 刘贵富.吉林大学 2006
硕士论文
[1]基于互动理论的课堂问答话语研究[D]. 刘松梅.黑龙江大学 2010
[2]城市经济腹地及其空间范围的界定[D]. 孔祥彬.西南交通大学 2007
[3]经济圈层发展模式与湖南战略定位[D]. 李蔚.湖南大学 2006
[4]城市地域经济核心区与腹地特征、功能及协调发展研究[D]. 褚艳华.山东师范大学 2003
本文编号:300333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033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