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新时期中国工人文化发展研究 ——以产业工人为中心的考察

发布时间:2021-02-04 13:38
  文化是人们表达内心世界、满足精神需求的主要方式,工人是社会生产的主要群体,有自身的特色和精神诉求,因而也就有代表工人自身的文化。当代中国工人文化的内涵可概括为:大多数中国工人共享的劳动创造、努力自强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以及获取外界感知的精神活动。产业工人作为工人阶级的主体,工人文化是其精神家园,而产业工人也是构筑工人文化的主力。产业工人是指从事基本生产性工作的社会群体,通常在工厂,矿山,交通等部门开展集体生产劳动,生活来源以工资为主的工人。工人文化以整个工人阶级所有的精神园地为产业工人的精神活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产业工人的精神活动也离不开整个工人文化的发展。同样产业工人对于构筑整个工人文化也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产业工人是整个工人阶级的主力和骨干,在我国的主流媒体中常被描述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者,他们的组织性、纪律性和革命性较强,也是最能代表工人阶级特性的群体之一。产业工人为构筑工人文化贡献了最基本和主要的组成部分,工人文化的发展也离不开产业工人,否则工人文化必将失去最重要和强劲的动力。当代工人需要什么样的文化呢,这是新时期工人文化定位的问题。工人文化应是工人的文化而不是别的。因此,工人文... 

【文章来源】:西南财经大学四川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6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内容提要
Abstract
0 绪论
    0.1 研究综述
    0.2 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
    0.3 论文的创新点和尚待研究的问题
1 产业工人的精神家园——工人文化
    1.1 工人文化的含义
    1.2 产业工人与工人文化
    1.3 马克思关于工人的精神交往
2 中国工人文化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2.1 中国工人文化的发展历程
    2.2 处于边缘的工人文化
    2.3 产业工人精神归属感的缺乏
3 发展工人文化的必要性
    3.1 良好文化氛围的缺失与道德失范
    3.2 良好文化生活的缺失与反生产行为
    3.3 良好文化环境是提升工人素质的重要路径
4 新时期工人文化的定位
    4.1 表现生存和生产的文化
    4.2 满足工人精神需求和表达工人的精神诉求的文化
    4.3 以树立劳动尊严为核心的文化
5 当代中国工人文化发展的启示
    5.1 马克思关于工人精神解放的路径
    5.2 打工文化的启示
    5.3 文化发展方向的启示
6 工人文化发展条件的创设及方向的引导
    6.1 提升文化主体——工人的素质
    6.2 增加工人的收入并提高工人的社会地位
    6.3 扩大工人文化发展的自主空间
    6.4 积极引导工人文化的发展
    6.5 为保证工人文化健康发展须注重保障工人权益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新生代产业工人工作状况调查——基于汽车产业的实证数据[J]. 谢玉华,肖巧玲,Anita Chan,赵炜,Yiu Por Chen.  中国青年研究. 2013(08)
[2]试论企业职工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J]. 乔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3(04)
[3]论工人文化机构和队伍的繁荣发展问题[J]. 毕晓虎.  经济师. 2013(02)
[4]职工文化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J]. 童爱农.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2011(04)
[5]新生代产业工人心理特征及思想工作对策[J]. 张琦.  思想政治工作研究. 2011(05)
[6]打工文化的兴起与农民工的阶级形成——基于卡茨尼尔森框架的分析[J]. 刘建洲.  人文杂志. 2011(01)
[7]关注民工文化 提高执政能力[J]. 关爱和.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9)
[8]应当对“打工文化”予以必要的引导[J]. 朱昌平.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9)
[9]关注“打工文化”的力量——以“工友之家”为例[J]. 刘忱.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9)
[10]重建劳动文化 重塑劳动地位[J]. 温铁军,刘湘波.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2010(09)

硕士论文
[1]论劳动中的情感因素[D]. 王书惠.郑州大学 2013
[2]企业员工反生产行为的结构维度与影响因素研究[D]. 俞海香.南京理工大学 2013
[3]农民工问题的伦理研究[D]. 任慧.山西财经大学 2006



本文编号:3018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18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a40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