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问题及对策研究
发布时间:2021-03-12 20: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工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建设和服务城市,却难以真正融入城市。二十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几乎没有务农经历,他们回乡意愿偏低,融入城市的意愿强烈。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水平、职业期望和维权意识增高,但收入水平、适应能力和权益保障仍然偏低,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采用收集文献、数据分析、实地考察等方法,对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生存方面工资收入偏低、劳动时间偏长,难以享受正常社会家庭生活;在住房方面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面积小、设施简陋,不能和家人共同居住;在婚姻方面,男性搁置、女性观望,闪婚现象突出;在子女教育方面,务工地公立学校不愿接纳,私立学校教育质量差,留守儿童问题严重。在分析问题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不断提高新生代农民工工资收入和住房保障水平,逐步解决新生代农民工婚恋困难和子女教育不公平问题,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问题提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收集法
二、数据分析法
三、实地考察法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向产业工人转化面临挑战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一、教育水平度增高,工资待遇偏低,处于维持生存的低消费状况
二、职业期望值增高,适应能力偏低,出现水平跳槽的高流动现象
三、维权自觉性增高,权益保障偏低,属于劳动争议的多发性阶层
四、城市向往度增高,回乡意愿偏低,成为城市农村的边缘性群体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面临的挑战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错位出现“民工荒”
二、适应身份转换建立新的“保障网”
三、难以市民化会成为影响社会“危险体”
第三章 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生存问题
一、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
二、农民工工资待遇低
三、难以享受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
第二节 住房问题
一、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
二、人均住房面积偏小
三、住房设施简陋、不能和家人同住
四、拆迁“城中村”,流动人群无容身之地
五、房价居高不下,农民工购房难
第三节 婚姻问题
一、外出农民工58.2 %已婚,新生代农民工近80%未婚
二、回家“闪婚”成为婚姻的主要形式
三、婚后“闪离”成为婚姻的突出问题
四、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严重
第四节 教育问题
一、7000万农民工子女渴盼一张安稳书桌
二、1400多万随迁子女碰到的教育问题
三、5800多万留守儿童碰到的教育问题
第四章 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 提高工资水平,平衡劳动报酬
第二节 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共筑城市家园
第三节 注重情感关怀,解决婚恋问题
第四节 促进教育公平,凸显政府责任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圆中国梦和市民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思考[J]. 李天婵.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1)
[2]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分析——现实、宏观效应与原因[J]. 白暴力. 经济经纬. 2007(04)
博士论文
[1]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周小刚.南昌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胡焱.安徽农业大学 2012
[2]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就业援助对策研究[D]. 乔峥.安徽大学 2012
[3]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道德建设与管理[D]. 彭黎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8910
【文章来源】:华中师范大学湖北省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36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背景
第三节 问题提出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收集法
二、数据分析法
三、实地考察法
第二章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及向产业工人转化面临挑战
第一节 新生代农民工特点
一、教育水平度增高,工资待遇偏低,处于维持生存的低消费状况
二、职业期望值增高,适应能力偏低,出现水平跳槽的高流动现象
三、维权自觉性增高,权益保障偏低,属于劳动争议的多发性阶层
四、城市向往度增高,回乡意愿偏低,成为城市农村的边缘性群体
第二节 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面临的挑战
一、劳动力市场供求错位出现“民工荒”
二、适应身份转换建立新的“保障网”
三、难以市民化会成为影响社会“危险体”
第三章 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生存问题
一、农民工劳动时间偏长
二、农民工工资待遇低
三、难以享受正常的社会家庭生活
第二节 住房问题
一、以雇主或单位提供住宿为主
二、人均住房面积偏小
三、住房设施简陋、不能和家人同住
四、拆迁“城中村”,流动人群无容身之地
五、房价居高不下,农民工购房难
第三节 婚姻问题
一、外出农民工58.2 %已婚,新生代农民工近80%未婚
二、回家“闪婚”成为婚姻的主要形式
三、婚后“闪离”成为婚姻的突出问题
四、留守儿童和老人问题严重
第四节 教育问题
一、7000万农民工子女渴盼一张安稳书桌
二、1400多万随迁子女碰到的教育问题
三、5800多万留守儿童碰到的教育问题
第四章 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向产业工人转化的对策和措施
第一节 提高工资水平,平衡劳动报酬
第二节 政府企业共同努力,共筑城市家园
第三节 注重情感关怀,解决婚恋问题
第四节 促进教育公平,凸显政府责任
第五节 完善社会保障机制,圆中国梦和市民梦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第二代农民工犯罪思考[J]. 李天婵. 企业家天地(理论版). 2011(01)
[2]农民工工资收入偏低分析——现实、宏观效应与原因[J]. 白暴力. 经济经纬. 2007(04)
博士论文
[1]中部地区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问题研究[D]. 周小刚.南昌大学 2010
硕士论文
[1]安徽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D]. 胡焱.安徽农业大学 2012
[2]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农民工就业援助对策研究[D]. 乔峥.安徽大学 2012
[3]农村流动人口的市民化道德建设与管理[D]. 彭黎明.华东师范大学 2005
本文编号:307891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0789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