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科技服务业产业拉动作用研究——基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
发布时间:2021-05-10 13:47
基于北京市2012年42部门投入产出表编制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测算科技服务业及其包含的四个行业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和对产业的拉动作用,研究表明,科技服务业与经济增长关联度较高,对经济增长贡献度高于第一、二产业及除去科技服务业的第三产业;科技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较强,而拉动总产出能力只略高于平均水平;科技服务业中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及营业盈余占总产出比例都低于金融业。所以北京发展科技服务业,首要任务是提高研发效率,加强成果转化,从而提高产品附加值,提高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拉动增加值能力。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19,39(1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科技服务业方面的研究
2.2 关于影响力系数方面的研究
3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3.1 科技服务业内涵
3.2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增长比北京市经济增长还要快
3.3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3.4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包含四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4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及其各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5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产业拉动作用分析
5.1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5.2 影响力系数测算的改进
5.2.1 传统影响力系数
5.2.2 根据总产出的大小来评判影响力是否合理
5.2.3 测算拉动增加值的公式
5.3 利用传统公式与新公式以及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对比
5.4 科技服务业包含的四个行业产业拉动情况
5.5 与2007年进行比较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比较研究[J]. 朱相宇,严海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17(23)
[2]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作用研究[J]. 张钟文,叶银丹,许宪春. 统计研究. 2017(07)
[3]重庆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基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改进的比较研究[J]. 李航. 知识经济. 2017(09)
[4]我国典型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对江苏的启示[J]. 刘媛,黄斌,姚缘.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2)
[5]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理与实证检验[J]. 张琴,赵丙奇,郑旭. 管理世界. 2015 (11)
[6]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的评价与改进——考虑增加值和节能减排效果[J]. 肖皓,朱俏. 管理评论. 2015(03)
[7]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水平评价及策略[J]. 李松庆,孔莹.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0)
[8]产业关联测度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基于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陈昌才.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03)
[9]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J]. 孟庆敏,梅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20)
[10]广东产业升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J]. 朱佳丽. 企业研究. 2011(04)
硕士论文
[1]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高婷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79471
【文章来源】:科技管理研究. 2019,39(14)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9 页
【文章目录】:
1 研究背景
2 文献综述
2.1 关于科技服务业方面的研究
2.2 关于影响力系数方面的研究
3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内涵及发展现状
3.1 科技服务业内涵
3.2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增长比北京市经济增长还要快
3.3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体呈上升趋势
3.4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包含四个行业的发展情况
4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及其各部门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灰色关联分析
5 北京市科技服务业发展产业拉动作用分析
5.1 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编制
5.2 影响力系数测算的改进
5.2.1 传统影响力系数
5.2.2 根据总产出的大小来评判影响力是否合理
5.2.3 测算拉动增加值的公式
5.3 利用传统公式与新公式以及竞争型投入产出表与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计算结果对比
5.4 科技服务业包含的四个行业产业拉动情况
5.5 与2007年进行比较
6 结论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北京市科技服务业的发展现状与比较研究[J]. 朱相宇,严海丽. 科技管理研究. 2017(23)
[2]高技术产业发展对经济增长和促进就业的作用研究[J]. 张钟文,叶银丹,许宪春. 统计研究. 2017(07)
[3]重庆市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产业关联分析——基于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改进的比较研究[J]. 李航. 知识经济. 2017(09)
[4]我国典型科技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对江苏的启示[J]. 刘媛,黄斌,姚缘. 科技管理研究. 2016(02)
[5]科技服务业集聚与制造业升级:机理与实证检验[J]. 张琴,赵丙奇,郑旭. 管理世界. 2015 (11)
[6]影响力系数与感应度系数的评价与改进——考虑增加值和节能减排效果[J]. 肖皓,朱俏. 管理评论. 2015(03)
[7]广东科技服务业发展现状、水平评价及策略[J]. 李松庆,孔莹. 科技管理研究. 2013(10)
[8]产业关联测度方法的改进及应用——基于OECD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 陈昌才. 统计与信息论坛. 2013(03)
[9]科技服务业与制造企业互动创新机理研究——基于知识转移与创新视角[J]. 孟庆敏,梅强.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1(20)
[10]广东产业升级背景下科技服务业的发展[J]. 朱佳丽. 企业研究. 2011(04)
硕士论文
[1]广东省科技服务业创新能力评价研究[D]. 高婷婷.华中科技大学 2010
本文编号:317947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179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