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效应实证研究 ——基于产业的视角
发布时间:2021-05-19 00:21
调整产业结构并使其合理化是当今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重中之重,使产业结构合理化能够促使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20世纪大萧条时期,扩张性的货币政策基本上没有起到有效刺激经济增长的作用,之后学者们开始认识到货币政策在调控方向上存在着非对称性效应。随后的研究也发现货币政策在产业间、区域间等方面都存在着非对称性效应。纵观我国1996年~2012年的货币政策实施情况,我国货币政策更多的是注重从总体上进行调节,缺少对产业间、区域间对于同一货币政策的反应程度和反应方式的考虑。如果不遵循货币政策对各个产业的非对称性效应规律,这种“一刀切”的货币政策可能在促进某一产业发展的同时抑制另一产业的发展,导致出现产业的结构性失衡,不利于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研究货币政策在调控方向上的非对称效应时,考虑三次产业所处的经济周期的不同,进而研究产业在货币政策调控方向和所处经济周期两个层面的非对称效应。研究货币政策在产业层面上的双重非对称效应,能够提高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和货币政策的效率,更好的调整经济结构,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一方面,证明了我国货...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理论分析
3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概况
3.1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3.2 货币政策工具
3.3 1996年~2012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4 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4.1.1 变量的选取
4.1.2 数据说明
4.2 实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4.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4.2.2 Johansen协整分析
4.2.3 VAR模型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4 货币供应量增长的Hodrick-Prescott滤波分离
4.2.5 产业所处经济周期的判断
4.2.6 实证模型及结论
5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94745
【文章来源】:东北财经大学辽宁省
【文章页数】:51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综合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点与不足
1.4.1 创新点
1.4.2 不足之处
2 货币政策非对称性效应理论分析
3 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概况
3.1 我国货币政策的目标
3.2 货币政策工具
3.3 1996年~2012年我国货币政策实施情况
4 货币政策双重非对称性效应的实证研究
4.1 变量选取和数据说明
4.1.1 变量的选取
4.1.2 数据说明
4.2 实证模型的建立及检验
4.2.1 数据的平稳性检验
4.2.2 Johansen协整分析
4.2.3 VAR模型估计和脉冲响应函数分析
4.2.4 货币供应量增长的Hodrick-Prescott滤波分离
4.2.5 产业所处经济周期的判断
4.2.6 实证模型及结论
5 结论以及政策建议
5.1 结论
5.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后记
本文编号:31947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1947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