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

发布时间:2017-04-27 06:01

  本文关键词: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策略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深入推进,苏南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乡村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等工作,大大改善了乡村物质环境面貌,但大部分乡村经济发展缺少活力而“留不住”人,乡村产业发展显得至关重要。产业空间规划建设是否合理不仅影响着乡村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乡村建设质量,并且关系到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的安宁、平稳发展。因此研究城乡一体化发展背景下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对推进新型城乡关系建设、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城乡关系理论及产业融合理论,在对苏南地区14个村庄实地调研及对280份问卷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乡村产业空间进行深入剖析。论文从概念到特征、从现象到本质就乡村产业空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作用机理展开研究,总结出城乡一体化发展对乡村产业空间的影响因素,结合最新政策导向,提出优化理念,并针对性提出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策略,最后结合具体案例开展应用性空间优化设计。研究内容包括:(1)从“城乡一体化发展”、“乡村产业空间”概念着手,明确乡村产业空间涉及的农业空间、工业空间、服务业空间等内容,梳理苏南乡村产业空间演变过程;(2)结合实地调研,对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类型进行基本分类,总结出各基本类型的发展困境;(3)结合产业融合理论,深入探索空间优化理论,针对困境提出优化乡村产业空间策略建议;(4)将研究成果应用到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产业空间优化建设中。本文属于应用性研究,对研究成果予以实证分析与实践推广。基于乡村产业空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作用机理、产业融合理论研究,探索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策略,以期促进乡村产业活力发展,实现城与乡的均衡发展。
【关键词】:城乡一体化 苏南乡村 产业空间 优化策略
【学位授予单位】:苏州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U982.29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第一章 绪论13-20
  • 1.1 研究选题思路13-15
  • 1.1.1 问题提出13-14
  • 1.1.2 术语界定14-15
  • 1.1.3 研究定位15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5-17
  • 1.2.1 研究目的15-16
  • 1.2.2 研究意义16-17
  • 1.3 研究方法17
  • 1.3.1 问题导向和理论导向相结合17
  • 1.3.2 文献查阅和实际调研相结合17
  • 1.3.3 历史归纳和逻辑演绎相结合17
  •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17-20
  • 1.4.1 研究内容17-18
  • 1.4.2 研究框架18-20
  • 第二章 研究综述与理论基础20-32
  • 2.1 相关概念解析20-24
  • 2.1.1 城乡一体化20
  • 2.1.2 乡村20-21
  • 2.1.3 产业空间21
  • 2.1.4 乡村产业空间21-24
  • 2.2 国内外研究综述24-27
  • 2.2.1 国内相关研究动态24-25
  • 2.2.2 国外相关研究动态25-27
  • 2.2.3 国内外研究动态述评27
  • 2.3 理论工具选择27-31
  • 2.3.1 城乡关系理论28-29
  • 2.3.2 产业融合理论29-31
  • 2.4 本章小结31-32
  • 第三章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演变32-45
  • 3.1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影响因素32-35
  • 3.1.1 内生基础因素33-34
  • 3.1.2 市场引导因素34
  • 3.1.3 政策控制因素34-35
  • 3.2 苏南模式形成时期:产业空间无序发展35-38
  • 3.2.1 市场引导因素:乡镇企业异军突起35-36
  • 3.2.2 政策控制因素:“两田制”推动产业空间分化36-37
  • 3.2.3 产业空间形态:以村域为主的空间分化37-38
  • 3.3 新苏南模式开创时期:产业空间逐步有序发展38-40
  • 3.3.1 市场引导因素:乡镇企业改制及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38-39
  • 3.3.2 政策控制因素: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促进产业空间集中39
  • 3.3.3 产业空间形态:以镇域为主的空间集中39-40
  • 3.4 城乡一体化统筹时期:产业空间转型发展40-44
  • 3.4.1 市场引导因素:市场化程度进一步提高40-42
  • 3.4.2 政策控制因素:“三集中”、“增减挂钩”促使产业空间分离42-43
  • 3.4.3 产业空间形态:以市域为主的空间分离43-44
  • 3.5 本章小结44-45
  • 第四章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解析45-59
  • 4.1 城乡一体化发展对苏南乡村产业空间的影响45-49
  • 4.1.1 有利于整合内生基础因素45-47
  • 4.1.2 有益于创新市场引导因素47-48
  • 4.1.3 有助于完善政策控制因素48-49
  • 4.2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特征49-50
  • 4.2.1 功能上从单一到综合49-50
  • 4.2.2 空间上从分立到融合50
  • 4.3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基本类型50-55
  • 4.3.1“1+2”产业空间发展型51-52
  • 4.3.2“1+3”产业空间发展型52-54
  • 4.3.3“1+2+3”产业空间发展型54-55
  • 4.4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发展困境55-58
  • 4.4.1“1+2”型受土地指标制约,增量不足55-56
  • 4.4.2“1+3”型与就业需求不符,容量不足56-57
  • 4.4.3“1+2+3”型缺特色文化传承,创新不足57-58
  • 4.5 本章小结58-59
  • 第五章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策略59-71
  • 5.1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的推动背景59-60
  • 5.1.1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战略决策制定59-60
  • 5.1.2 城乡用地集约路径探索60
  • 5.2 苏南乡村生产空间优化的必然性60-61
  • 5.2.1 城乡统筹发展的外在要求60
  • 5.2.2 乡村产业转型的内在诉求60-61
  • 5.2.3 乡村文化沿革的承载需求61
  • 5.3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的理念61-63
  • 5.3.1 理念探索61-62
  • 5.3.2 理念效益62-63
  • 5.4 苏南乡村产业空间优化的策略63-70
  • 5.4.1“1+2”型联“3”盘活存量建设用地,提高建设增量64-66
  • 5.4.2“1+3”型融“2”发挥联动综合效应,平衡就业容量66-67
  • 5.4.3“1+2+3”型互动创新传承文化产业,提升空间文化67-70
  • 5.5 本章小结70-71
  • 第六章 实证研究——苏州市吴江区北联村产业空间优化71-81
  • 6.1 苏州市吴江区同里镇北联村概述71-73
  • 6.1.1 北联村当前基本情况71-72
  • 6.1.2 城乡一体化与北联村的发展72-73
  • 6.2 北联村产业空间特征73-77
  • 6.2.1 北联村产业空间主要现状特征73-76
  • 6.2.2 北联村产业空间侧重存在问题76-77
  • 6.3 北联村产业空间优化策略77-80
  • 6.3.1 依托服务业空间,模糊三产空间边界77-78
  • 6.3.2 促进工农空间联动,提高空间就业供给78
  • 6.3.3 开拓草席文化旅游,发展空间多元特色78-80
  • 6.4 本章小结80-81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81-83
  • 7.1 研究结论81
  • 7.2 研究创新81-82
  • 7.3 研究不足与展望82-83
  • 参考文献83-89
  • 图表目录89-91
  • 致谢91-92
  • 附录92-96
  • 作者简历9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宋言奇;;高速城市化视域下的苏南地区生态安全一体化[J];城市发展研究;2007年04期

2 刘荣增,朱建营;苏南地区小城镇建设的主要问题与对策探讨[J];小城镇建设;2000年09期

3 程俊杰;唐德才;;苏南城市化的历史进程与多元动力机制[J];上海城市管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年06期

4 包善驹;;刍议新时期苏南小城镇产业与空间发展[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1期

5 唐伟成;罗震东;耿磊;;重启内生发展道路:乡镇企业在苏南小城镇发展演化中的作用与机制再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13年02期

6 耿宏兵;曹广忠;;苏南小城镇目前面临的困境与再发展对策——以江阴市澄东片区发展规划研究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9年06期

7 席振伟;苏南发达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对教育要求的分析研究——苏南发达地区初中骨干教师培养模式综合实验研究之一[J];吴中学刊;1995年03期

8 姚建伟;;莫失良机“小型巨人”和谐达天下[J];电器工业;2009年05期

9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晓华;孙建欣;杨涛;康新宇;麻冰冰;钱川;;苏南模式下的小单元城镇化发展初论——基于江阴的视角[A];第十五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5分会场:产城互动与规划统筹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2 袁丰;魏也华;陈雯;郭W,

本文编号:33001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3001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487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