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集聚、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 ——理论探讨与基于中国制造业发展的经验证据
发布时间:2021-10-23 22:01
改革开放尤其是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保持了持续快速的增长,于2010年超越美国制造业占据全球第一位置,并在促进我国经济发展和加速工业化进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我国制造业所取得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由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高度集聚所带来的增长效应和技术进步效应,由此也形成了制造业“极度东倾”的产业格局。然而,伴随着产业集聚度的不断上升,也带来了区域发展差距扩大、要素价格上涨、过度竞争以及交通拥堵和环境污染等一系列经济社会问题,意味着现有的发展格局不可持续,我国制造业发展将进入以空间结构调整和技术结构升级为核心的深度重构阶段。本文在系统回顾评述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新结构经济学理论中的要素相对价格概念引入空间经济学关于产业集聚和区域转移的理论体系中,并将其内涵拓展为同一要素区域内外相对价格和不同要素之间相对价格,用于分析产业过度集聚引致产业区域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内在机制,从而构建了一个包括相对发达地区、相对落后地区、高技术产业和一般技术产业在内的产业集聚、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在这一框架下层层展开研究。首先,本文在简要分析我国制造业发展整体情况的基础上...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综述
1.2.3 产业过度集聚相关研究综述
1.2.4 产业区域转移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
1.2.5 产业升级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
1.2.6 综合评价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的创新点
1.4.3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产业集聚、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一个理论框架
第一节 产业集聚的双向效应及循环积累因果机制
2.1.1 产业集聚的发展效应
2.1.2 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
2.1.3 产业集聚的循环积累因果机制
2.1.4 对本节内容的一个简化模型表达
第二节 过度集聚引致产业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内在机制
2.2.1 相关的研究
2.2.2 要素相对价格上涨对产业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倒逼机制
第三节 一个简化的两地区两部门模型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节 制造业发展整体情况概述
第二节 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
3.2.1 行业选择、区域划分和数据来源
3.2.2 制造业整体空间格局
3.2.3 分区域空间格局分析
3.2.4 分行业空间格局分析
第三节 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演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集聚的双向效应:来自区域和产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
4.1.1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设定
4.1.2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4.1.3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产业层面的研究
4.2.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4.2.2 实证结果分析
4.2.3 过度集聚产业的确定
第三节 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
4.3.1 模型设定、变量及数据说明
4.3.2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4.3.3 计量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过度集聚与区域转移:来自四个产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构建
5.1.1 动态产业集聚指数
5.1.2 产业梯度系数
5.1.3 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构建
第二节 过度集聚产业的区域转移
5.2.1 纺织业区域转移
5.2.2 造纸和纸制品业区域转移
5.2.3 通用设备制造业区域转移
5.2.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域转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集聚与技术升级:来自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高技术与一般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差异分析
6.1.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选择
6.1.2 变量及数据说明
6.1.3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6.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以高技术产业合理集聚促进地区技术升级的建议
6.3.1 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布现状
6.3.2 引导高技术产业合理集聚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核心建议
7.1.1 主要结论
7.1.2 核心建议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规模如何影响产业升级:促进还是抑制?——基于空间面板Durbin模型(SDM)的研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J]. 朱玉杰,倪骁然. 中国软科学. 2014(04)
[2]集聚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升级:一个区域开放视角的理论模型[J]. 王春晖,赵伟.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4)
[3]我国产业转移的研究进展评述与展望——基于传统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比较[J]. 毛琦梁,董锁成,王菲,李俊. 区域经济评论. 2014(02)
[4]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 经济地理. 2014(01)
[5]环境规制促进产业升级了吗?——基于产业技术复杂度的视角[J]. 韩晶,陈超凡,冯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薛继亮. 产业经济研究. 2013(06)
[7]中国中间产品出口与产业升级研究[J]. 张彬,桑百川. 亚太经济. 2013(06)
[8]江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 谢品,李良智,赵立昌. 经济地理. 2013(06)
[9]基于动态面板GMM分析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魏玮,马松昌. 上海经济研究. 2013(06)
[10]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J]. 周圣强,朱卫平. 产业经济研究. 2013(03)
博士论文
[1]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 邵昱晔.吉林大学 2012
[2]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 赵婷.浙江大学 2012
[3]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高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 汪彩君.浙江工业大学 2012
[5]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 孙华平.浙江大学 2011
[6]集聚经济机制、外部性与FDI在中国的产业区位选择[D]. 徐玲.复旦大学 2010
[7]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 王丽丽.山东大学 2010
[8]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 崔海潮.西北大学 2009
[9]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 肖建清.暨南大学 2009
[10]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 殷广卫.南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3992
【文章来源】:南开大学天津市 211工程院校 985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152 页
【学位级别】:博士
【文章目录】: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第二节 相关概念界定及文献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产业集聚相关研究综述
1.2.3 产业过度集聚相关研究综述
1.2.4 产业区域转移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
1.2.5 产业升级相关研究回顾与评述
1.2.6 综合评价
第三节 本文研究思路和结构安排
1.3.1 研究思路
1.3.2 论文结构安排
第四节 研究方法、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1.4.1 研究方法
1.4.2 可能的创新点
1.4.3 存在的不足
第二章 产业集聚、区域转移与技术升级:一个理论框架
第一节 产业集聚的双向效应及循环积累因果机制
2.1.1 产业集聚的发展效应
2.1.2 产业集聚的拥挤效应
2.1.3 产业集聚的循环积累因果机制
2.1.4 对本节内容的一个简化模型表达
第二节 过度集聚引致产业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内在机制
2.2.1 相关的研究
2.2.2 要素相对价格上涨对产业转移和技术升级的倒逼机制
第三节 一个简化的两地区两部门模型
第三章 中国制造业发展格局及其演变
第一节 制造业发展整体情况概述
第二节 制造业空间格局演变
3.2.1 行业选择、区域划分和数据来源
3.2.2 制造业整体空间格局
3.2.3 分区域空间格局分析
3.2.4 分行业空间格局分析
第三节 制造业内部行业结构演变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产业集聚的双向效应:来自区域和产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地区层面的研究
4.1.1 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设定
4.1.2 变量说明和数据来源
4.1.3 实证结果分析
第二节 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基于产业层面的研究
4.2.1 模型设定和变量说明
4.2.2 实证结果分析
4.2.3 过度集聚产业的确定
第三节 产业集聚与技术进步
4.3.1 模型设定、变量及数据说明
4.3.2 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
4.3.3 计量结果及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过度集聚与区域转移:来自四个产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构建
5.1.1 动态产业集聚指数
5.1.2 产业梯度系数
5.1.3 产业梯度转移系数的构建
第二节 过度集聚产业的区域转移
5.2.1 纺织业区域转移
5.2.2 造纸和纸制品业区域转移
5.2.3 通用设备制造业区域转移
5.2.4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区域转移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产业集聚与技术升级:来自高技术产业的经验证据
第一节 高技术与一般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差异分析
6.1.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选择
6.1.2 变量及数据说明
6.1.3 计量结果与分析
第二节 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的影响因素分析
6.2.1 高技术产业集聚发展影响因素的模型构建
6.2.2 实证结果与分析
第三节 以高技术产业合理集聚促进地区技术升级的建议
6.3.1 我国高技术产业分布现状
6.3.2 引导高技术产业合理集聚的政策建议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进一步研究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与核心建议
7.1.1 主要结论
7.1.2 核心建议
第二节 进一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金融规模如何影响产业升级:促进还是抑制?——基于空间面板Durbin模型(SDM)的研究:直接影响与空间溢出[J]. 朱玉杰,倪骁然. 中国软科学. 2014(04)
[2]集聚外部性与地区产业升级:一个区域开放视角的理论模型[J]. 王春晖,赵伟.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4)
[3]我国产业转移的研究进展评述与展望——基于传统贸易理论与新经济地理学的比较[J]. 毛琦梁,董锁成,王菲,李俊. 区域经济评论. 2014(02)
[4]中国区域间产业转移特征、机理与模式研究[J]. 刘红光,王云平,季璐. 经济地理. 2014(01)
[5]环境规制促进产业升级了吗?——基于产业技术复杂度的视角[J]. 韩晶,陈超凡,冯科.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01)
[6]技术选择与产业结构转型升级[J]. 薛继亮. 产业经济研究. 2013(06)
[7]中国中间产品出口与产业升级研究[J]. 张彬,桑百川. 亚太经济. 2013(06)
[8]江西省制造业产业集聚、地区专业化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J]. 谢品,李良智,赵立昌. 经济地理. 2013(06)
[9]基于动态面板GMM分析的产业集聚与经济增长实证研究——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J]. 魏玮,马松昌. 上海经济研究. 2013(06)
[10]产业集聚一定能带来经济效率吗:规模效应与拥挤效应[J]. 周圣强,朱卫平. 产业经济研究. 2013(03)
博士论文
[1]对外贸易对中国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研究[D]. 邵昱晔.吉林大学 2012
[2]产业集聚与地区生产率增进:理论分析及中国经验实证[D]. 赵婷.浙江大学 2012
[3]产业空间集聚对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D]. 高丽娜.华中科技大学 2012
[4]过度集聚、要素拥挤与产业转移研究[D]. 汪彩君.浙江工业大学 2012
[5]产业转移背景下产业集群升级问题研究[D]. 孙华平.浙江大学 2011
[6]集聚经济机制、外部性与FDI在中国的产业区位选择[D]. 徐玲.复旦大学 2010
[7]中国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D]. 王丽丽.山东大学 2010
[8]产业转移、世界制造中心变迁与中国制造业发展研究[D]. 崔海潮.西北大学 2009
[9]对外开放、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理论模型与实证研究[D]. 肖建清.暨南大学 2009
[10]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的产业集聚机制研究[D]. 殷广卫.南开大学 2009
本文编号:345399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4539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