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主体协同创新系统研究
发布时间:2022-02-19 13:22
创新经济新常态下,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发展是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抢占新一轮经济发展战略制高点的重大部署以及对经济长远发展的重大抉择。探索研究协同创新、集群创新系统、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等相关理论以及从战略性新兴产业相融合发展视角,综述了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形成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以多元创新主体联合开展协同而重塑网络创新范式。基于协同创新并围绕双维度框架模型对战略新兴产业集群技术创新能力进行分类和构建,将创新主体要素优势嵌入并整合到集群中,重点分析其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在战略新兴领域及其协同创新系统中的实践模式和主导效用,为攻关战略核心技术、共性技术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和变革创新,促进战略技术产业的发展并达成几何级数的倍增效应。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36(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1.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发展实质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建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协同耦合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效用分析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创新型企业战略决策
2.政府技术创新能力之基础设施与政策创新
3.高校技术创新能力之多学科人才培养工程
4.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之基础应用型攻关
5.科技与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之催化支撑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绩效实证研究[J]. 张敬文,李一卿,陈建.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9)
[2]创新主体子场域及主导效应模式分析[J]. 伍玉林,马馨雨.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8)
[3]合作创新网络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影响因素探索和实证分析[J]. 宋晶,孙永磊. 管理评论. 2016(03)
[4]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主体协同创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 杜勇,黄庆华,张卫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2)
[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 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泉,孙丽杰. 科学学研究. 2014(01)
[6]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7]整体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J]. 张超中,金吾伦. 中国软科学. 2009(12)
[8]自主创新、非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J]. 柳卸林,张爱国. 创新科技. 2007(06)
[9]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双钻石”框架模型[J]. 王兴元,孙平. 科技管理研究. 2005(12)
[10]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J]. 李曙华. 哲学研究. 2005(08)
本文编号:3632976
【文章来源】:自然辩证法研究. 2020,36(09)北大核心CSSCI
【文章页数】:7 页
【文章目录】:
一、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研究综述
1.协同创新的基本内涵
2.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发展实质
3.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系统的建构
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主体技术创新能力协同耦合
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之主体技术创新能力效用分析
1.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之创新型企业战略决策
2.政府技术创新能力之基础设施与政策创新
3.高校技术创新能力之多学科人才培养工程
4.科研院所技术创新能力之基础应用型攻关
5.科技与金融机构创新能力之催化支撑作用
四、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期刊论文
[1]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创新网络协同创新绩效实证研究[J]. 张敬文,李一卿,陈建. 宏观经济研究. 2018(09)
[2]创新主体子场域及主导效应模式分析[J]. 伍玉林,马馨雨. 自然辩证法研究. 2017(08)
[3]合作创新网络能力的形成机理研究——影响因素探索和实证分析[J]. 宋晶,孙永磊. 管理评论. 2016(03)
[4]战略性新兴产业微观主体协同创新风险控制机制研究[J]. 杜勇,黄庆华,张卫国.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4(12)
[5]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的形成机制研究——以武汉·中国光谷为例[J]. 张治河,黄海霞,谢忠泉,孙丽杰. 科学学研究. 2014(01)
[6]协同创新的理论基础与内涵[J]. 陈劲,阳银娟. 科学学研究. 2012(02)
[7]整体论对未来科技发展的影响[J]. 张超中,金吾伦. 中国软科学. 2009(12)
[8]自主创新、非技术创新与产业创新体系[J]. 柳卸林,张爱国. 创新科技. 2007(06)
[9]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创新体系“双钻石”框架模型[J]. 王兴元,孙平. 科技管理研究. 2005(12)
[10]生成的逻辑与内涵价值的科学——超循环理论及其哲学启示[J]. 李曙华. 哲学研究. 2005(08)
本文编号:36329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36329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