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基于SSM模型的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0 03:08

  本文关键词:基于SSM模型的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产业结构的状况,既是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标志,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总是伴随着产业结构合理——不合理——合理的变化过程。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化而不断调整变迁,已完成三次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1978年到2008年30年间,中国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进入到重化工业高速发展阶段,逐步确立了自己新国际制造业中心的地位。如今,新技术革命的兴起,经济全球化的推动,国际经济环境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全球经济格局的大调整,使中国经济发展所处的国内外环境都在不断变动,进入经济新常态时期的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产业结构矛盾愈加突出。包含了江苏、浙江、福建及上海“三省一市”的东海经济区,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及各项新兴产业、新政策的试点区域,其产业结构问题也随着全国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而被愈加重视。东海经济区科技创新领先,经济水平发达,然而繁荣发展的背后是日趋明显的结构矛盾,三大产业的发展不均衡,区域内资源配置不尽合理等等。因此,随着东海经济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其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势在必行。在对大量文献进行研读梳理之后得知,产业结构合理化问题一直以来均为各领域学者研究经济的重要切入点,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选取最为恰当的评价方法,主要有标准产业结构法、结构偏离度法、线性规划法、投入产出法以及偏离—份额分析法等。但是,目前对于东海经济区总体经济的研究较少,很多考察都是基于省、市为单位,较少将东海经济区视为经济总体进行分析。基于此,本文将东海经济区视为一个经济总体,以三次产业结构分类法为基础,运用偏离—份额模型分析为主,标准产业结构等静态分析法为辅,构建合理指标体系,对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进行定性及定量分析:首先,将区域总体经济2004-2013年10年数据分为两个五年阶段,分别进行偏离—份额模型分析,得出数据列表,通过横向与纵向的指标分析得到初步结论,进而对区域内三省一市进行分区域细化分析,综合两部分研究结果评价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在此基础之上,以东海经济区海洋经济为例进行细化分析,运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对东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进行考察研究,进一步揭示产业结构矛盾。实证分析结果如下:与第一个五年阶段相比,东海经济区第一、二产业优势有所减弱,产业发展速度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第三产业优势愈为明显,但发展速度有所降低,后劲不足。三省一市经济发展存在不均衡,产业结构均有待调整。而东海经济区海洋第一产业比重偏低,产业优势不足,第二产业比例偏重,产业丰富性及层次不高,第三产业优势明显,但发展后劲不足,三大产业发展不够均衡,不能有效发挥东海海洋产业总体优势。基于以上分析结果,建议在今后的发展中,东海经济区应不断加强区域间合作,实现联动互补,从政府、企业及文化交流三方面入手,三管齐下共促区域经济合作。在区域整合基础之上,平衡各产业发展,合理配置产业间资源及区域间资源,同时扩大第一产业经营范围及规模,技术革新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断优化三大产业层次,保持发展动力,稳定发展速度。
【关键词】:产业结构 东海经济区 合理化 偏离—份额分析法
【学位授予单位】:上海海洋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2-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引言9-16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9-11
  • 1.1.1 研究背景9-10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方法11-12
  • 1.2.1 问题的提出11
  • 1.2.2 本文研究方法11-12
  • 1.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12-14
  • 1.3.1 产业分类12-13
  • 1.3.2 产业结构演变规律13-14
  • 1.3.3 小结14
  • 1.4 研究思路、内容与框架14-16
  • 1.4.1 研究思路14-15
  • 1.4.2 研究内容15
  • 1.4.3 研究框架15-16
  • 第二章 文献述评16-23
  • 2.1 关于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涵义17-18
  • 2.2 关于偏离—份额分析法18-22
  • 2.2.1 国外研究状况18-19
  • 2.2.2 国内研究状况19-22
  • 2.3 关于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22-23
  • 2.4 本章小结23
  • 第三章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标体系设计23-29
  • 3.1 指标体系设计原则24
  • 3.2 SSM模型指标体系24-27
  • 3.2.1 基础指标24-25
  • 3.2.2 区域结构指标25-26
  • 3.2.3 区域发展指标26-27
  • 3.3 产业结构变动值指标体系27
  • 3.4 指标体系分析表27-29
  • 第四章 东海经济区总体产业结构合理化实证研究29-37
  • 4.1 区域产业结构SSM分析29-32
  • 4.2 三省一市产业结构SSM分析32-36
  • 4.3 本章小结36-37
  • 第五章“蓝色经济”背景下东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37-46
  • 5.1 东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现状及比较分析37-39
  • 5.2 东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演变39-43
  • 5.3 东海经济区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分析43-45
  • 5.3.1 三次海洋产业结构变动值43-44
  • 5.3.2 三次海洋产业SSM分析44-45
  • 5.4 本章小结45-46
  • 第六章 建议与展望46-49
  • 6.1 对策建议46-48
  • 6.1.1 加强区域合作,强化优势产业46-47
  • 6.1.2 均衡产业发展,合理配置资源47-48
  • 6.1.3 优化产业层次,稳定增长速度48
  • 6.2 不足及展望48-49
  • 参考文献49-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忠礼;围水建小经济区意义重大[J];水利天地;2002年11期

2 唐永红;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特殊经济区规范性问题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3年05期

3 陈治光;;石景山:建设中国的虚拟经济区[J];科技潮;2007年12期

4 张继华;姜旭朝;;国际海洋经济区建设中的金融支持[J];山东社会科学;2012年02期

5 郝宏杰;;我国经济区建设中公共服务的供给问题探析[J];生产力研究;2012年11期

6 钟吕恩;;我国经济区和经济区划问题初探[J];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年01期

7 张全景;论鲁南经济区形成的客观基础[J];人文地理;1996年S2期

8 李禄;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总统《关于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特别经济区》的命令[J];东欧中亚市场研究;1996年04期

9 秦尊文;长江中游经济区的建立与发展[J];江汉论坛;2003年12期

10 杨雪锋;对三峡经济区区域创新存在的问题及政府职能的思考[J];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白永平;周亮;王世金;;低碳经济与水资源短缺背景下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整合研究[A];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自主创新——第十二届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年会(第三卷)[C];2010年

2 杨波;;关中-天水经济区区域社会发展研究报告[A];道路 创新 发展——陕西省社会科学界第三届(2009)学术年会暨陕西省社会学会2009年学术年会社会保障与就业论坛论文集[C];2009年

3 贾占军;;创新政府服务理念 助推关天经济区现代服务业发展[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4 梁鑫;周宏;;统筹城乡发展 稳固“关天”经济区建设的社会经济基础[A];陕西省《资本论》研究会2010年学术年会暨商洛率先突破发展高层论坛论文集[C];2010年

5 冀源溪;;推动黔中经济区发展的体制创新研究[A];西部省区市社科联第四次协作会议暨西部发展能力建设论坛论文集[C];2011年

6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宝天论坛论集[C];2013年

7 霍卫平;;抢抓《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机遇促进规划经济区跨越式科学发展的建议——民革天水市委会关于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实施情况的调研报告[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8 樊卫宾;;天水及陇东南地区经济融入关中——天水经济区的路径选择[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9 彭国斌;李冠中;;试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进程中宝鸡天水人力资源开发合作一体化建设[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10 王宏波;;论关中——天水经济区地方政府间跨区域合作的障碍及合作机制的建构[A];第二届宝鸡天水发展论坛论文汇编[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张文章;支持海峡两岸经济区经济[N];中国消费者报;2007年

2 记者 尹婷婷;上半年成都经济区经济总量增长15.3%[N];成都日报;2011年

3 记者 李欣瑶;全省高校支持关天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座谈会举行[N];甘肃日报;2011年

4 记者 吕晟君 邵其珍;打破行政“壁垒”推进兰西经济区建设[N];兰州日报;2012年

5 时报记者 张维维;空港经济区变身宜居现代新城[N];滨海时报;2012年

6 记者 马林峰 通讯员 考晓东 孙晓亮;创新驱动经济区持续稳定发展[N];潍坊日报;2012年

7 本报记者 杨宁筠;北部湾经济区交上一份“优异”答卷[N];南宁日报;2009年

8 孙连山;辽滨经济区经济建设实现首月开门红[N];盘锦日报;2009年

9 郑荣;成都经济区生态地球化学调查获重大成果[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10 记者 刘志良 雷和平 通讯员 李丹;人行西安分行 多措并举支持经济区发展[N];金融时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陈荔;经济区客运量预测与综合枢纽布局研究[D];长安大学;2011年

2 王傜萱;我国渔港经济区产业集群发展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3 叶航欣;海峡西岸经济区经济法治建设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09年

4 董欣;网络化:关中—天水经济区空间发展策略及规划模式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1年

5 汤奇峰;四川成都经济区农田生态系统镉生态安全性预测预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秉瑞;《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实施效果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郭婷婷;厦漳泉经济区金融资源优化配置研究[D];集美大学;2015年

3 李文美;关中—天水经济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分析[D];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

4 刘瑞娟;我国渔港经济区发展模式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5 宋帅邦;新疆乌昌经济区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的关系研究[D];新疆财经大学;2015年

6 吴晗;呼包银榆经济区地方政府间合作研究[D];内蒙古大学;2016年

7 张朱峰;成都经济区地方政府间科技创新合作结构与动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8 张小娇;基于中心腹地视角的经济区范围研究[D];浙江大学;2016年

9 邓翔宇;北部湾经济区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缓解路径[D];广西大学;2016年

10 魏孟雅;基于SSM模型的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D];上海海洋大学;2016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SSM模型的东海经济区产业结构合理化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3726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43726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b18b7***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