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排放交易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
本文关键词:碳排放交易与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在环境恶化、资源约束的背景下,发展碳金融不仅是解决资源约束的重要途径,同样也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战略载体。本文结合我国近年来碳排放交易数据,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了各省市碳排放交易对该省市产业结构以及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第一,开展碳排放交易可以有效促进该省市产业结构的优化。分开来看,碳排放权交易开展对各省市三大产业的具体影响,我们发现:首先,碳排放权交易开展对第一产业的增长是起到的抑制的作用;其次,碳排放权交易开展对第二产业的增长是起到的抑制的作用;最后,碳排放权交易开展对第三产业的增长是起到的促进的作用。第二,开展碳排放交易与经济增长存在非线性关系。具体来说,开展碳排放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受到了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水平下,碳排放权交易会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经济增长,而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的水平以后,碳排放权交易将会促进经济的增长。其主要原因在于: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一些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为这些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那么,从长期来看,在这些地区直接通过碳排放交易可能在一定程度上优化资源配置,但是,短期内可能会影响这些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进而直接导致该地区经济发展的滞后。然而,在经济发达的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优化,这部分地区已经开始逐渐去产能,那些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对经济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贡献度实际上也比较低。由此,碳排放权交易加速了高能耗、低产能的企业的退出,同时给新兴产业带来更多的资源,从而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基于这样的实证结果,我们提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首先,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地区,需要在开展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权衡。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同样也会优化该地区产业结构。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在经济水平发展较低的地区,碳排放权交易开展会在一定程度上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冲击,那么会给这些地方经济发展带来影响。因此,需要政策制定者在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做出权衡。其次,有序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有序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是指在经济水平发展较高的省市和地区可以优先开展碳排放权交易建设,再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的省市拓展。国内东中西部发展差异明显,在控制全国排放增量的前提下,应该将指标有区别的分解下去,不同地区分担不同的减排任务。通过合理的制度设计,使得鼓励企业生产和推进节能减排共同进行。通过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优化各省市产业结构,实现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低碳为特征的增长。最终,达到全国各省市产业结构优化、经济可持续增长的目的。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 双重差分模型
【学位授予单位】:山东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X196;F124.1;F121.3
【目录】:
- 中文摘要8-10
- Abstract10-12
- 第一章 引言12-22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12-16
-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16-17
- 1.3 文章内容与架构17-19
- 1.4 文章创新与不足19-21
- 1.4.1 创新点19-20
- 1.4.2 研究不足20-21
- 本文研究图21-22
- 第二章 文献综述22-27
- 2.1 碳排放权交易与产业结构22-24
- 2.1.1 碳排放权交易促进产业结构优化22-23
- 2.1.2 碳排放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存在正相关关系23-24
- 2.2 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24-27
- 2.2.1 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促进关系24-25
- 2.2.2 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抑制关系25
- 2.2.3 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U”型关系25-27
- 第三章 实证设计及数据来源27-32
- 3.1 研究设计27-29
- 3.1.1 研究假设27-28
- 3.1.2 模型构建28-29
- 3.2 数据来源29-32
- 第四章 实证结果32-42
- 4.1 碳排放权交易与产业结构32-36
- 4.1.1 碳排放权交易与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32-33
- 4.1.2 碳排放权交易与第二产业国民生产总值33-34
- 4.1.3 碳排放权交易与第三产业国民生产总值34-35
- 4.1.4 碳排放权交易与产业结构小结35-36
- 4.2 碳排放权交易与经济增长36-38
- 4.2.1 实证结论36-37
- 4.2.2 主要分析37-38
- 4.3 稳健性检验38-42
- 4.3.1 样本选择偏误的稳健性检验38-39
- 4.3.2 加入控制变量对论文结论的稳健性检验39
- 4.3.3 其他因变量的选择的稳健性检验39-40
- 4.3.4 不同估计方法缺失值处理的稳健性检验40
- 4.3.5 碳排放权交易价和量两个因素的稳健性检验40-41
- 4.3.6 稳健性检验小结41-42
- 第五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42-45
- 5.1 研究结论42-43
- 5.2 政策建议43-44
- 5.3 研究不足与进一步研究的方向44-45
- 参考文献45-49
- 致谢49-50
- 附件5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钱伯章;;碳排放交易启动[J];石油与天然气化工;2006年01期
2 ;欧盟将在碳排放交易中引进拍卖机制[J];华电技术;2008年02期
3 莉;;我国碳排放交易有望明年开始[J];化学分析计量;2009年06期
4 艾米里·福林卡茨;徐新明;;碳排放交易权能解除地球污染吗?[J];世界环境;2010年01期
5 钟祥财;;推进中国碳排放交易的原则和思路[J];中国发展;2010年06期
6 ;澳大利亚将在2015~2016年向碳排放交易机制过渡[J];中国煤炭;2011年03期
7 姚晓芳;陈菁;;欧美碳排放交易市场发展对我国的启示与借鉴[J];经济问题探索;2011年04期
8 ;我国将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J];中国石油和化工;2011年08期
9 ;我国将开展碳排放交易试点[J];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07期
10 鲍彦苓;;全球碳排放交易机制对中国的启示[J];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学报;2011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邵诗洋;;浅论碳排放交易制度[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2 ;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迈出“标志性”步伐[A];《电站信息》2012年第9期[C];2012年
3 李妍;孙振清;;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A];科学发展·生态文明——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九届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中)[C];2013年
4 周永章;杨海生;王祖伟;王鹤立;刘祥伟;王音;;中国发展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A];2011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1年专刊(一)[C];2011年
5 杨涛;李艳梅;;航空运输业碳排放交易机制的理论研究[A];2010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C];2010年
6 张伟华;;WTO主要发达成员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政策措施评述[A];WTO法与中国论丛(2011年卷)[C];2010年
7 刘昌义;;温室气体减排的市场政策工具选择:理论评述[A];2012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2012年专刊(一)[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曹扬;澳碳排放交易议案再次被投票否决[N];新华每日电讯;2009年
2 李山;德碳排放交易系统遭“钓鱼”欺诈[N];科技日报;2010年
3 本报记者 吕东浩;王名委员呼吁建立国家级碳排放交易平台[N];人民政协报;2011年
4 记者 陈嘉佳;中俄就欧盟将航空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发表共同声明[N];中国民航报;2011年
5 驻印度经商参处;印度拟抗议欧盟将航空业纳入碳排放交易体系[N];国际商报;2011年
6 记者 邱登科;发改委:全力推进碳排放交易市场建设[N];民营经济报;2011年
7 本报记者 汪s,
本文编号:50411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041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