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与产业集群耦合分区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14 20:02

  本文关键词: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与产业集群耦合分区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京津冀 河北省 产业转移承接力 产业集群 耦合


【摘要】: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河北省于2015年设置了23个平台积极承接北京一般性制造业转移,与此同时,河北省已设置承接平台的定位与分工缺乏科学性、各地在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无序竞争等问题凸显。京津冀协同发展过程中,科学配置产业空间布局是促进产业成功转移、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的基础,转移企业也必然对区域市场状况、生产要素成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土地供应潜力等条件有一定要求,因此,在研究河北省各地产业转移承接力的基础上提出基于产业集群化发展的空间引导与配置方案,对政府和转移企业具有重要的实际指导意义。首先,本文从区域对产业的吸引、支撑、发展三方面构建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层次分析模型、多目标综合评价法测算河北省各地级市产业转移承接力指数,根据评价结果分析各指标障碍度并对各地产业转移承接力分级。其次,在测算河北省11个地级市31类制造业产业集聚度的基础上,通过产业集聚度空间自相关分析,对河北省各地级市不同类型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水平进行空间判识。最后,将产业转移承接力等级与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的类别进行定性的耦合分析,划分针对不同产业类型集群化发展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力类型区。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承接力呈中部地区高于冀南和冀北地区的空间分布特征,唐山市、石家庄市、保定市为产业转移高承接力A级区,秦皇岛市、沧州市、廊坊市为产业转移高承接力B级区,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承德市、张家口市为产业转移低承接力区;纺织服装、服饰业,纺织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化学纤维制造业,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七类产业已经在河北省内表现出一定的区域集聚特征,根据11个地级市31类制造业的产业区位熵值及局域自相关分析得到的局部Moran指数,将河北省各地级市针对不同类型产业分别划分为“扩散中心”、“初级扩散中心”、“极化中心”、“低洼地”;根据产业转移承接力等级与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的四种类别的定性耦合分析,得出了八种结合不同产业类型集群化发展水平的产业转移承接力类型区。
【关键词】:京津冀 河北省 产业转移承接力 产业集群 耦合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F127
【目录】:
  • 摘要6-7
  • Abstract7-13
  • 1.引言13-23
  • 1.1 研究背景13-14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4
  • 1.3 国内外研究进展14-20
  • 1.3.1 产业转移区位选择研究14-16
  • 1.3.2 产业转移承接力研究16-18
  • 1.3.3 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研究18-20
  • 1.3.4 小结20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20-23
  • 1.4.1 研究内容20-22
  • 1.4.2 技术路线22-23
  • 2.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23-27
  • 2.1 基本概念23-24
  • 2.1.1 产业转移23
  • 2.1.2 产业转移承接力23
  • 2.1.3 产业集群23-24
  • 2.1.4 耦合24
  • 2.2 基础理论24-27
  • 2.2.1 比较优势理论24
  • 2.2.2 竞争优势理论24-25
  • 2.2.3 增长极理论25
  • 2.2.4 中心—外围理论25-27
  • 3.研究区概况27-31
  • 3.1 自然、社会经济概况27-28
  • 3.1.1 自然资源条件27-28
  • 3.1.2 社会经济条件28
  • 3.2 承接产业转移概况28-31
  • 3.2.1 承接产业转移进展28-29
  • 3.2.2 承接产业转移中存在的问题29-31
  • 4.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31-49
  • 4.1 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31-33
  • 4.1.1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31-32
  • 4.1.2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原则32-33
  • 4.2 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指标体系模型33-36
  • 4.2.1 指标选取依据33
  • 4.2.2 指标选取及构成33-36
  • 4.3 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过程36-43
  • 4.3.1 评价指标标准化36-40
  • 4.3.2 指标权重的确定40-41
  • 4.3.3 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评价结果41-43
  • 4.4 产业转移承接力指标障碍度分析43-45
  • 4.5 结果分析45-49
  • 5.河北省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空间判识49-67
  • 5.1 产业集聚度测算49-50
  • 5.1.1 构建测算模型49-50
  • 5.1.2 选取测算指标50
  • 5.2 产业集聚度空间分析模型50-52
  • 5.2.1 产业集聚度全局空间自相关51-52
  • 5.2.2 产业集聚度局域空间自相关52
  • 5.3 产业集群化发展水平空间判识过程52-53
  • 5.4 结果分析53-67
  • 5.4.1 产业区位熵值53-57
  • 5.4.2 产业集聚度全局空间自相关57-61
  • 5.4.3 产业集聚度局域空间自相关61-67
  • 6.河北省产业转移承接力与产业集群耦合分区67-75
  • 6.1 产业转移承接力与产业集群耦合分区67
  • 6.2 结果分析67-75
  • 7.结论与讨论75-77
  • 7.1 结论75-76
  • 7.2 可能的创新点76
  • 7.3 不足与展望76-77
  • 致谢77-79
  • 参考文献79-83
  • 作者简介83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李春生;;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企业经济;2015年08期

2 王宇光;王立;张长;安树伟;;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的回顾与前瞻[J];城市;2015年08期

3 张贵;王树强;刘沙;贾尚键;;基于产业对接与转移的京津冀协同发展研究[J];经济与管理;2014年04期

4 孟丹;李小娟;徐辉;宫辉力;;京津冀都市圈城乡建设用地空间扩张特征分析[J];地球信息科学学报;2013年02期

5 祝尔娟;;京津冀一体化中的产业升级与整合[J];经济地理;2009年06期

6 孙翠兰;王军;贾兰军;张亨明;;产业梯度测算方法及京津冀产业梯度现状分析[J];铜陵学院学报;2008年05期

7 孙华平;黄祖辉;;区际产业转移与产业集聚的稳定性[J];技术经济;2008年07期

8 吴玉鸣,徐建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集聚的空间统计分析[J];地理科学;2004年06期

9 张可云;京津冀都市圈合作思路与政府作用重点研究[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04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杨猛;环首都经济圈产业承接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2 毛广雄;区域产业转移与承接地产业集群的耦合关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梅如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产业布局研究[D];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5年

2 马萌;首都经济圈产业转移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4年

3 郭强;甘肃省产业转移承接力测评[D];兰州大学;2013年

4 王寅;中部六省装备制造业产业承接力的评价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3年

5 沈雪;河北省产业承接力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年

6 闫如玉;基于区域承载力的产业集成协调度评价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7 王昆山;区域产业集群及京津冀产业发展战略研究[D];河北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54241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4241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f34d***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