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经济论文 > 产业经济论文 >

文化产业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发布时间:2017-07-17 00:00

  本文关键词:文化产业空间尺度效应研究——以西安市为例


  更多相关文章: 尺度效应 文化产业 空间格局 西安


【摘要】:以西安市为例,利用绕城高速内文化企业空间点数据,借助Arc GIS 9.3软件创建不同尺度方格网并计算格网内文化企业点数和密度,运用基尼系数、Global Moran's I指数和Kriging插值来探讨文化产业空间尺度效应。结果表明:(1)研究尺度的增大对文化企业空间集中程度具有"稀释"作用,稀释能力随着尺度的增大而减弱,这种稀释作用具有一定的尺度"阈值";(2)格网尺度超过1.5 km×1.5 km时,集中程度随尺度变化较小;(3)根据基尼系数和Global Moran's I指数的变化情况,将文化产业空间分为三个尺度层次,微观尺度(0.1 km×0.1 km~0.6 km×0.6km)下自相关系数随尺度增大而快速增大,中观尺度(0.6 km×0.6 km~2.8 km×2.8 km)下高水平波动,宏观尺度(2.8 km×2.8 km以上)下趋于稳定;(4)从微观到宏观尺度,文化产业沿着散点—极核—轴带—团块格局演变,文化产业的尺度效应是由空间单元划分引起相邻文化密集区的空间重构造成的;(5)研究的实践意义在于,进行文化产业规划和制定相关政策时,应针对文化产业不同尺度的空间特征做出不同层次的安排,以利于文化产业的合理布局和健康发展。
【作者单位】: 陕西师范大学旅游与环境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尺度效应 文化产业 空间格局 西安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371132,41301170) 陕西师范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GK2014010016)
【分类号】:G124
【正文快照】: 1引言 地理现象格局与过程的产生、时空分布、相互耦合等都具有尺度依赖性[1]。空间尺度理论表明,任何地理实体在形成信息的过程中都具有尺度依赖特征,只有在特定的空间尺度来描述和提取信息,才具有科学意义和现实意义[2]。空间认知论也表明,地理现象和事物的特征不仅取决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石崧;;新产业空间的崛起及其对上海大都市区空间组织的影响[J];城市观察;2011年03期

2 王晶;常俊杰;;城市产业空间定位研究——以上海创意产业区发展为例[J];中国名城;2010年10期

3 周晓唯;朱琨;;我国文化产业空间聚集现象及分布特征研究——基于省际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东岳论丛;2013年07期

4 史兴庆;;微电影的产业化探析[J];传媒;2014年08期

5 刘解龙;产业空间转移:“三农”问题研究的新视角——评朱有志、蓝万炼新著《农业产业空间转移论》[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03期

6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2011京津冀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1年

2 杨培峰;曹蓉;;创意产业空间解读与规划探讨——以温州创意产业园概念规划为例[A];2014(第九届)城市发展与规划大会论文集—S01新型城镇化与中国生态城市建设[C];2014年

3 王玉海;;京津冀都市圈产业空间再造及其政策举措研究[A];创新驱动与首都“十二五”发展——2011首都论坛文集[C];2011年

4 黄珏;;宏观政策视角下的上海产业空间发展演变[A];转型与重构——2011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11年

5 王宝平;;基于全球价值链的3G产业空间网络分析[A];中国地理学会百年庆典学术论文摘要集[C];2009年

6 林先扬;许学强;周春山;;大都市区产业空间成长机制与支撑体系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6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7 郭嵘;张韧柘;;深圳市岸线地区产业空间发展规划策略研究[A];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城乡规划——2008中国城市规划年会论文集[C];2008年

8 王玉海;;可持续发展视域下的首都经济圈内涵与产业空间再造路径探讨[A];2012京津冀晋蒙区域协作论坛论文集[C];201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记者 季杰 解冰;各区加快推进产业空间再造[N];深圳商报;2013年

2 李俊华;我省将完成旅游产业空间发展布局[N];山西政协报;2007年

3 南京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 李程骅;中国城市产业空间的三次变革[N];西安日报;2008年

4 今日投资 杨艳萍;医疗设备产业空间广阔[N];上海证券报;2013年

5 本报记者 许晓东;“智能养老”呈现全新产业空间[N];消费日报;2013年

6 本报记者 杨彩华;节能环保:多大的市场蛋糕和产业空间?[N];成都日报;2014年

7 记者 张奕 通讯员 魏林;“十二五”城市规划优化产业空间[N];解放日报;2010年

8 本报记者 庞彩霞;中山牵手潮州 拓展产业空间[N];经济日报;2014年

9 颜芳;“节能减排”开辟数千亿元新产业空间[N];新华日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杨明;生物产业空间巨大 三年内有望倍增[N];中国工业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张军;长春市产业空间与土地利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成彬;沈阳产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对城市总体布局的影响[D];东北师范大学;2012年

2 张宇虹;杭州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空间集约利用的评价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3 姜涛;长江上游地区产业空间演进研究[D];重庆工商大学;2014年

4 杨随;中国汽车产业空间演化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55105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jingjilunwen/chanyejingjilunwen/55105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87e9***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